一九八五年,又是一个春夏之交,我们终于等来了政策:即:知识青年两地分居五年?七年?以上的,一方已在北京,另一方可以调入北京.(我记不得文件号,也不记得更具体的内容,依稀如此吧)。我局一个张姓副局长通知我的这个喜讯,他动员我:“就让你爱人来咱局搞培训吧,有了接收单位才可以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快些”。我是个主意大的人,我连考虑都没考虑,一口回绝:不。因为夫妻同在一单位非常不便开展工作,且不好处理人事关系,这在我是有教训的。况有了政策,找接收单位似乎并不难,许多人向我伸出援手。我局一办公室主任老宋,帮我联系了教育局。D去面试,因为已在教师岗位教学多年,且写得一手好字(板书曾获得过廊房地区一等奖),形象又好,一下子就被教育局选定,似乎连去哪个中学都定了,因为当时教师岗位有很大空缺,更缺少男性教师……一切都顺风顺水,让我真有点云里雾里,不知是不是在白日做梦。
那时D已考入河北省廊房教育学院物理系上大学,我区人事局一领导劝我,中断学业回京太可惜了,还是让你爱人先把学上完了再说,反正有政策,毕业后再办调转也不迟。可我害怕政策有变,坚持马上就办。人事局的领导说:要不要商量一下再说,我固执地摇头……我好怕这终于等来的机会丢掉了……
但就在调转之前,又一个机会来了,那时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某天某大型国企的一个干部到我局办事,我们随便聊天,我顺便打听了一下他们公司情况,得知他们正在“招贤纳士”,一下子动了心:进学校当老师固然好,但八十年代教师行业还很清贫,况且没有住房,许多在教育战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都解决不了住房问题。而我已回京七年,仍旧和哥哥一家挤在母亲的老宅里,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头儿?生活已把我逼迫得再不“山花烂漫”而是很实际,我决定赌一把,让D去这家公司应聘。我的想法没有得到家人支持,因为我们当时是教师之家,姐姐姐夫,哥哥嫂子,D都是中学教师,大家都以此为荣。况改革开放毕竞是新事物,兄、姐、弟都含糊,谁知以后发展?太冒险了吧?……最终还是我说服了家人,陪D去这家大公司应聘,二十八层高大堂皇的现代化巧克力大厦令人敬畏,但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的我们俩却并不胆怯,D不负我望,顺利通过各项谈话考核,一举应聘成功,并被破例留在了人事部。后来他也是这家公司里少有的没有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平民百姓子女,真正凭自己学识进入领导层的,当然这是后话。更应该感谢的是这公司的领导们,当他们得知D正在上大学尚未毕业,居然同意他先调入公司后再继续上学,完成学业再来上班,这一方面说明企业领导不拘一格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时也反映这家公司领导的充满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我一生感激不尽。
一九八五年冬天,我们终于修成正果,D终于调回北京,这一年距他上山下乡的一九六八年已经过去了十八个年头,这一年,我们一家三口终获团聚,而此时我们已两地分居七年之久,我们的儿子也已经十岁了……
外星孤儿 (2013-06-21 07:36:02) |
哎呀子蕴,真为你高兴,但是高兴里也包含着心酸。我们这代人真是坚强呀,我也夫妻两地分居很多年,自己带着孩子,还得上班和照顾老人,缝补浆洗,买菜做饭。 |
阿朵 (2013-06-21 13:50:39) |
真是不容易啊,那个年代,人的信念很强大,为了一个目标,坚忍不拔的努力着,这也是现在缺少的东西。 |
雨林 (2013-06-22 10:48:56) |
还是那句俗话,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期待子蕴姐在文轩发表更多的文章。 |
子蕴 (2013-06-24 13:43:11) |
谢谢,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代是最苦的一代,好在有个幸福的晚年,所以也知足了。我们有共同的经历,也算惺惺相惜了! |
子蕴 (2013-06-24 13:44:32) |
因为没有背景,只好自己拼搏,这是生活逼出来的! |
子蕴 (2013-06-24 13:46:52) |
我一定会的,很感谢你们为我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空间,友爱、温暖、充满仁爱之心,更感谢你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