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和他的妻(二)
文 /图春山如笑
星期日早晨七点多,老牛睁开眼见妻还在酣睡中,觉得颇有些对不住她,来美国第一天就让她跟着自己吃苦,真是难为她了。他为妻盖好了被子,轻轻地下了床。
老牛在厨房准备早餐的动静大了点,吵醒了春燕,睡眼朦胧的她不见老牛在身边, 便一骨碌爬起来,睡衣都没换就走进厨房想帮老牛做点什么。
老牛说, "美国的早餐很简单, 黄油、果酱、面包、火腿等都是现成的,水煮或油煎几个鸡蛋或者几根香肠,倒一杯牛奶和橘子汁,就是一顿早餐,真的没什么好帮忙的。"
结婚前老牛曾感叹地对春燕说,"我老爸找了个不会做饭的南方老婆,吃了一辈子苦,看样子我这辈子跟着你这不会做饭的媳妇也要吃苦了。"
春燕是北方人,她的烹饪水平的确不怎么样。她和老牛虽说结婚已近八年,但总是聚少离多,真正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不到三年。春燕认识老牛时他正在外地读硕士,一读就是几年; 后来分回省城,又经常出差,一走又是几个月。春燕一个人在家, 懒得自己开火, 一日三餐都在单位食堂吃。老牛的弟弟、妹妹都会做饭, 惟独老牛对做饭不感兴趣。老牛现在这样忙,春燕很想设法为他减轻负担。
早饭后老牛对春燕说,"今天带你去兽医学院看看。" 春燕听了很高兴, 她是很想看看美国的高等学府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他们欢欢喜喜地出了门。虽说已是十月底,但秋日的娇阳照在身上依然是暖洋洋的,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光秃秃的树躯上仍有一些桔黄色的叶子死死地缠在枝桠上不舍得离去。路上几乎没有多少行人,来往的车辆也很少。
老牛所在的城市叫双城,他就读于一所综合性的州立大学。该校在双城有A、B两个校园,老牛他们住的地方离A校院近,走路去用不了半小时。这里是文理学院, 专业范围包括化工、机械、医学、金融、企业管理,哲学、文学、地理、舞蹈戏剧等。老牛读书的研究生院在B校园,属农学院,其中包括森林、园艺、食品、农业机械、动物学和畜牧兽医等专业。
两个校园之间有免费校车, 每隔25 - 30分钟从始点站发车。老牛他们住在第十一街,要在一个叫Dinkytown的小镇上搭车,中间隔六条街。
老牛兴致勃勃地牵着春燕的手,一路上絮絮叨叨地教她如何记住回家的路。春燕心想,"他现在咋么这样婆婆妈妈的,难不成我这个大活人还能丢了?"
这时刚好路过一座高耸入云的灰色教堂,老牛说,"这里是第九街,如果迷路了,只要朝教堂的方向走,就能找回家。"
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便来到Dinkytown。
Dinkytown是个热闹的小镇,紧挨着A校园。宽宽的街道两边都是餐馆、书店、酒吧和小商店,住在附近的大多是学生。等车的地方有个麦当劳,他们在站台上刚站稳,就有一辆长长的深紫色的校车进站。校车里既干净又宽敞,只有五六个学生,大概是周末的缘故吧。
车的终点站是B校园的学生中心,春燕跟着老牛在那里下了车,来到兽医学院办公楼。这是一幢不算很高的红色楼房,里边有好几个电梯,穿着白大褂、几个碧眼金发的女孩子在大厅里来来往往,老牛说她们是小动物临床科学系的学生,专门医治小猫小狗等。春燕跟着老牛进了通往大动物临床科学系研究生办公室的电梯。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左边是一排教授办公室,右边是研究生们学习和办公用的的五个隔间(office cubicles)。
忽然,春燕看到不远处的隔间外有一个印度人跪在一块小地毯上,他头抵着地,双手放在头的两侧,样子有些滑稽,春燕有点想笑。老牛连忙压低声告诉她,那是个巴基斯坦学生在祈祷。他们每日五次定时祷告,千万不可打扰人家。
在老牛隔间的墙上,春燕看到几张自己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中的她穿着淡绿色的高领羊毛衫和浅灰色的西裤,亭亭玉立站在细细的柳丝下,毛衣的颜色比那柳丝的颜色稍稍淡了些,那是位好心的同事年初春游时在华清池为她拍的。春燕不好意思让自已的照片贴在那里给来来往往的人看,她要老牛把它们取下来。
老牛笑着说,"干嘛要取下来,这里的人都喜欢贴,不信,你去看看,几乎每个人的桌子上和墙上都有家里人的照片。"
老牛的话让春燕百感交集,几乎掉泪。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他们要在这里同舟共济,度过眼前的难关。
老牛拿了些资料和春燕来到计算机房,他小声地给春燕示范着计算机的使用。那种计算机没有"window",其主要功能是计算和文字处理, 可以储存、删减、增添和复制。老牛把一些文献放在春燕面前, 让她把上面的英文输入计算机,他提醒春燕要记着存档,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坐在那里的管理人员。说完便去了资料室。
下午一点多老牛回到计算机房,他取出存盘,带着春燕去了学生中心,那是学生们休息和吃东西的地方,宽敞的大厅里有许多深色的沙发和茶几, 墙上挂着各种绘画和摄影作品。
老牛带春燕来到自动售货机前让她挑选她想吃的东西。售货机的橱窗里有面包、汉堡、三明治、苹果、橘子、香蕉和饮料,春燕在国内吃过汉堡,不大喜欢,倒是对这机器有些兴趣。老牛按了下按钮,把售货窗口旋转到汉堡的位置,让春燕将美元的正面朝上放入收款槽,一个芝士汉堡从里掉出来。老牛让春燕再试一次,这次出来的是一罐苹果汁。
老牛把汉堡在微波炉里热了一下,递给妻,春燕想把汉堡掰一半给老牛,老牛说这东西他早就吃腻了。春燕信以为真, 她咬了一口汉堡, 觉得还可以, 就把整个汉堡吃了下去。老牛打开果汁罐递给春燕,他知道春燕打小就不愿意用别人吃过或喝过的东西,所以让她先喝,春燕喝了几口便还给老牛。
老牛说他和中国留学生J约好晚饭后去商场买菜,必须立刻回家, 免得让他等。他们搭上了回家方向的校车,在丁客塔下车后,沿着街道往回走。老牛指着店铺外边挂着的"Help Wanted "牌子对春燕说,这是招工广告,如果有人想找工作就可以进去申请。
"我现在能进去找工作吗?"
"不能,必须先申请社会保险号,然后才能得到工作许可证,有了工作许可证,才能找工作。"
春燕不知自己有没有必要费这么多劲申请工作,她来时只请了一个月假。看着老牛兴致盎然的样子, 她什么也没说, 她不想这样快就扫他的兴。
吃过晚饭后J 开着车来家里接他们去买菜。J个子不高, 瘦瘦的身材, 一幅精明能干的样子。他是从广西来的, 和老牛在同一校园的不同专业读书,住在离老牛不远的地方做"caretaker"。
"Caretaker" 是替房东照看或租赁房子的人,通常他们还要负责清洁公用厨房、厕所、走廊、过道等地方,秋冬时节还有扫落叶和铲雪的义务。换言之,活干的越多,回报越大,这种回报可以是钱或住房,也可以是二者兼并。
J 住的房子房租全免,他付出的劳动一定和他的所得是等价的。他孤身一人住在那里,望眼欲穿地等待妻子和儿子与他在美国团聚, 但美国大使馆不肯给他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办签证,太太思念儿子出生不久就远赴美国的丈夫, 又不舍得丢下孩子一个人出来,所以举棋不定,倍受煎熬。
他们买菜的超市"彩虹"是一个很大的连锁店,二十四小时营业。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 品种之多, 令春燕吃惊。所有的食品都有精细的包装( 某些蔬菜水果除外)。各式各样的货物和食品整齐的陈列在货架上,全都是名明码标价,奇怪的是商场里没有多少人,静悄悄的。老牛解释说,星期日晚上人不多,因为第二天大家要去上班。
老牛他们来到卖蔬菜和肉类的地方,他对妻说这里的东西可以任意挑选,他们没有车,最起码要准备够一个星期吃的食物。春燕一看价格,吓了一跳,只挑了些鸡腿、猪肉、鸡蛋、芹菜、西兰花、青葱、苹果和香蕉等比较便宜的东西,老牛也挑了一些面包、香肠、橘子汁、花生酱之类的东西。
付款时收款机的显示已达三十多美元,相当于国内人民币一百一十多元。春燕在国内的工资和奖金每月约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在当时她的收入应该是不错的,但在这里她每月的收入只够买不到一星期的食物。老牛有百分之三十的奖学金,学费只能减免百分之六十,每月的奖学金只有五百多美元,加上在医学院打工所得,经济确实很紧张。
J 不大爱讲话, 也许春燕的到来让他想起了自已远在国内的太太和儿子。他把老牛和春燕送到家就和他们分手了。
这一天的见闻对春燕来说都是新鲜的,她似乎对这个国家有了些肤浅的认识,看样子在这里没有钱是无法生存的。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九日于华盛顿
雨林 (2013-04-19 23:10:59) |
好细致的描述。 我们早年的学生生活正是这样子的。 |
木桐白云 (2013-04-19 23:13:58) |
这些细节很丰富,第一段与最后一段重复了。 |
春山如笑 (2013-04-19 23:37:55) |
对不起, 文件上传遇到好多困难, 行距不对, 所以不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所以错乱. 谢谢你的纠正与帮助. |
春山如笑 (2013-04-19 23:57:29) |
谢谢支持. 想尽可能如实反映那个时代的留学生活. |
天地一弘 (2013-04-20 02:00:17) |
真实的生活。 |
牧童歌谣 (2013-04-20 09:24:08) |
非常细致,看了觉得亲切,俺也是DinkyTown 旁边坐校车的出身啊! |
林静 (2013-04-20 10:02:38) |
故事发生在明尼阿泊力斯吧 |
春山如笑 (2013-04-21 01:18:20) |
谢谢一弘支持。 |
春山如笑 (2013-04-21 01:23:40) |
世界真小,竟在这里遇到在Dinkytown 坐过校车的你,谢谢支持。 |
春山如笑 (2013-04-21 01:27:03) |
你猜得不错,你去过明尼阿波利斯?谢谢来访。 |
林静 (2013-04-21 01:43:05) |
去过很多次,公司总部在那。 |
予微 (2013-04-26 06:04:01) |
也是历史! “付款时收款机的显示已达30多美元,相当于国内人民币1,100多元。”?什么时候的比率?不至于那么多吧? |
春山如笑 (2013-04-26 06:48:06) |
谢谢予微,写错了,应该是110元人民币。多了10倍。当时大约是3.25/US$。 已纠正,请今后有时间给我多提建议,这对我很重要。 |
梅子 (2013-05-26 07:21:12) |
我有n个同学是八十年代出去读学位的,想象他们初期一定很不容易,可从来没有询问和了解过他们的经历。 读你的小说,就当是从一个侧面了解他们吧。 |
春山如笑 (2013-05-26 07:45:54) |
我写的这些早年来美国的大多体验过,只是后来的故事不会有多少人经历。前面只是一些背景。 梅子,我们是同时代人。我上学比较早,同班同学都比我大几岁。 |
梅子 (2013-05-26 08:11:20) |
这个没有可能吧,我可是花甲奔古稀的人了。 我是77级里法定年龄最大的学生。 |
春山如笑 (2013-05-26 09:07:10) |
我以为你快花甲,但比起70,80年代的年轻人,我们的经历应该比较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