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2008年我住在美国的匹兹堡,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之都,是美国钢铁大亨发家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钢铁工业转产到第三世界,匹兹堡成功转型,在生物医学,教育科研方面都很强。
走在Mueck的雕塑中间,我心里不断地变换着他们的尺寸,那个几米长的巨大新生婴儿如果只做成拳头那么大,我的感觉会是什么?把那半米长的侧卧的男女做成三米长,我的感知又会是什么样?这种变换的心理和感知差异就是Mueck艺术所在!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由尺寸引起的心理变化和感知觉醒,Mueck是第一个做这种尝试的人,他的艺术是原创,我认为他的作品是艺术,而不是工艺品。
木桐白云 (2013-04-05 23:31:16) |
说的非常好,很深刻,实际上这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认知心理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有艺术这种形式出现呢?一般都说是审美的需要,但进一步说就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自身心理的需要,这个话题很大,就不展开了。就这里讨论的尺寸大小的问题,林静已经有了到位的认识,这里就是一个心理相容的问题,与我们差不多的是平视,大家就会轻松自如,也不觉得对方有什么了不起;仰视就会形成震撼,就会有压抑感,有些人就会找这庞然大物的问题,找问题的动力就是自己的压力,一旦找到了就会有释放压力——原来也不过如此!俯视,正如林静所言,我们心里有优越感,就会产生包容同情怜爱之心。这种情形用在某些艺术上就会引起人的关注与思考。中国传统绘画里,往往把大人物画的很魁梧,把小人物地位低下的人画的很小,这出发点不是为了艺术,但给现代人的感受却很是艺术。艺术的出现不仅愉悦了人类自己,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
林静 (2013-04-06 04:35:32) |
谢木桐兄首肯,是你的小说引出这篇文章。这些年我看过一些展览,大多数时间就是看个热闹。我很喜欢这样跟大家探讨。 |
雨林 (2013-04-06 19:46:14) |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艺术手法。谢谢林静分享见多识广。 |
林静 (2013-04-06 21:38:59) |
谢雨林,这个展览确实让人不舒服,这正是艺术家想达到的效果,当然Mueck还想展示他做模型的高超技巧和对人体的谙熟。 |
仲夏百合 (2013-04-07 03:22:01) |
这些雕塑对人的视觉有很强的冲击力!谢谢林静的分享。 |
天地一弘 (2013-04-07 05:21:09) |
或许从这些雕塑中,每个人心里的体会是不同的,放大和缩小来看一个世界,一段历史,让人类更加理性点生活。 |
林静 (2013-04-07 06:48:17) |
是啊,特别是那个新生婴儿,一只眼半睁着,血呼啦唧的。 |
林静 (2013-04-07 06:58:21) |
没错,我的另一个体会是这些普通人,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是那样的不美!我们心目里人体的形象多多少少是美好的,因为我们看到媒体上的模特人体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不美的人体也上不了媒体啊。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如果做为Mueck的模特摆在那里一样令人倒胃口。这个展览不仅让我想到对别人的观察尺度,也让我反省到如何看待自己:我们都是普通人。 |
刘瑛依旧 (2013-04-07 16:25:58) |
这些雕塑用的都是什么材料?肤色太逼真了。 |
林静 (2013-04-08 00:14:17) |
好象是硅胶。 |
春山如笑 (2013-04-08 02:28:03) |
欣赏不了,看了让人毛骨悚然,真害怕晚上做噩梦。生活中丑的东西已不少,需要美好的艺术品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色彩。 |
林静 (2013-04-08 04:19:51) |
确实很䰠人,特别是晚上看。下次介绍点好看的。 |
春山如笑 (2013-04-08 05:33:16) |
如果你不介绍,我们就不会知道还有这样一种震撼人心的作品。奇闻共赏,还是很感谢你的推荐。所谓百家争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个人胆小,所以没敢细看那个婴儿。 Good n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