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亲情杂叙(7) 小妹与其养父母的亲情

 

 

前几天,与妹夫的朋友驱车回老家看望小妹一家人。得益于畅通的高速路和国道,从市里出发,不到一个小时,车子就行驶至我居住过的小镇通往我出生地即“一家庄”的乡间公路上。这条路在我初始的记忆里,是可行马车的土路,现在是两辆卡车可会车的水泥路。路宽了,路面好了,可和公路并行的那条河流,却由丰水期最宽处十几米变成了时断时续的小溪,几近干涸。看着这一阔一狭的明显变迁,我心里既感到欣喜欢愉,也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悲伤

这条路是我有生以来行走最多的路。从少不更事的无记忆期,到如今的年近古稀,虽然行走的次数无法统计,但原因却很单一,几乎每次都是为了亲情,近的、远的、直接的、间接的,因为我的近亲、远亲都分布在“一家庄”的周边村子里。

这次回来,是看望我最小的胞妹。而她急急忙忙地离开蓝天碧水、空气新鲜、阳光和煦的澳大利亚悉尼,赶回到夫家冰天雪地的低矮窑洞,完全是为了服侍她的养母。

小妹五周岁时因母亲病故而被送人。小妹的养父母没有生育过,在小妹十二三岁时,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已经五六岁的小男孩。小妹的养父在外工作,家里条件较好,她的养父母对他们姐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尽其力量供他们上学,并都安排了工作。小妹生孩子后,她的养母侍候她坐月子,帮她照看孩子,与生母没有什么两样。小妹对她的养父母也都很亲,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

小妹初始在当地工作,后来随军并随着我妹夫转业定居辽宁。他的弟弟在距家近200公里的地方工作,也不能守在养父母身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人家里没有电话,远离养父母的小妹除了写信,就是让我们姐妹几个轮流或者结伴代替她去看望,之后再打电话或写信向她“汇报”。在受她之托的十多年里,我几乎每年寒暑假都要往返于这条小路,看望她的养父母和公婆,之后再鸿雁传书,向她“报喜不报忧”。当然,此处的“忧”只是“小忧”。她养母在家里养了五六只猫,摸着大点的是女儿、儿子、依次是外孙女、外孙、孙子,她喂养、逗弄,猫咪的喵喵声被她想象成为儿女孙辈的言语,自得其乐。我们每次探望,尽管不能代替她的女儿,毕竟是她女儿孝心的体现,对老人也是一种慰藉。

九十年代末,小妹家的居住条件好了,就把养父母接去住。住了几年后,她父母顾虑叶落难以归根,她的弟弟就把父母接到他那里,距家相对近一些。考虑到三代人住在一起不方便,他们姐弟给老人在弟弟住的楼旁边另外租了房子,既相对自由,也便于照应。

前几年,小妹的养父病故,仍旧住在弟弟那里的母亲成了小妹的揪心牵挂,退休后她就经常回来看望母亲。2010年底,小妹远在悉尼的儿媳报告了怀孕的喜讯,也是希望他们到时可以添把手。2011年春节,妹妹、妹夫回到弟弟这里和母亲过春节,过完春节给老人做了八十大寿,之后便返回辽宁准备出国事宜。

定下12月启程赴澳洲并要在那里住一年后,妹妹在10月份又回到养母这里,帮她洗被子、衣服,预备冬衣及次年的衣服。那时,我和大妹妹专程来看小妹,也帮着干活。她们娘俩因更换一个被罩发生了争执,小妹要买新的,她母亲坚持说旧的还行,僵持不下。我说让小妹随了她妈,不换就不换吧,小妹不假思索地说:“不是你娘,你觉得好坏无所谓,这是我娘,我就是要她盖好的!”这就是我的妹妹,她真心把养母当作自己的亲娘!

人说世事难料,此言果然不假。就在我妹妹即将启程的12月初,她那一向身体健康的母亲突发脑梗,她弟弟及时将母亲送进医院,找最好的医生治疗,并雇人服侍。弟弟本不想将母亲的病情告诉我小妹,他自己完全能够应对,没有让即将远行的她回老家来。可怎能瞒得住经常给养母打电话的她?她哪里能放心得下,哪里能把责任都让弟弟承担?他们两口本来是要直飞广州的,却飞回了山西,每天给母亲做饭、送饭。好在她养母很快康复出院,他们才得以如期赴澳。

2012年4月初,小妹的养母脑梗复发第二次入院,出院后回到老家雇人服侍。这次她分身乏术,先是让我给她弟弟钱,继而又让在广州工作的女儿回来看望、给钱。所幸老人家的身体渐有起色,她放心多了。快从澳洲回来时,他们筹划着先回到沈阳,打理一下离开一年多的杂七杂八事务,再开车回来,出入办事都方便些。

没有料到的是,10月中旬,她养母病情加重。他们已经订了往返机票,只好改签,又退掉广州飞沈阳的机票,从广州直飞我这里,急急忙忙回到了老家。他们也都年届花甲,俩人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根本不能把老人接到家中亲自服侍,还是得雇人。但回到了老家,住在养母身边,小妹心里踏实多了。小妹让女儿从网上买回了缓解褥疮疼痛的气垫,买回了便于偏瘫病人活动的特制床,让来看望他俩的亲友捎来母亲喜欢吃的食品。每天下午,妹妹、妹夫冒着严寒行进在两个村庄之间的坡路上,看完母亲,再回到家里。道路、山丘、田地见证了小妹的孝心孝行,两个村庄的村民有口皆碑,无不连连称赞。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妹妹和妹夫,住在家里的小窑洞里,用煤火做饭取暖,用一口大缸作为他们的“冰箱”。不能洗澡,只能用毛巾擦擦身子。好在前些年他们给老人打的一口井可以将水抽到水缸里,非常方便。乡亲们送上门的罗卜、白菜、土豆、红薯和各种瓜,则是城市里难吃到的环保食品。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反哺尽孝,神爽心怡。  

 

          

          这是修建于四十多年前的窑洞

         

           

           水井   “冰箱”  篱笆墙   大门

返家时,行进在那条为亲情走过无数次的乡间公路上,我不禁想到,人们说世间最亲莫过于“生我者、我生者”,其实,养育亲情也是不亚于生身亲情的,只不过一般人没有体验或没有见到过罢了。任何亲情,只要好生经营,舍得付出,就会像脚下的道路一样,愈走愈宽、愈走愈平坦。反之,如果亲人间只知索取,没有感恩报恩之心,那么,亲情无疑会像公路旁那条河流一样,时断时续,日渐干涸。

 

                                    2013年1月21日


 

 


                                                                                            





梅子 (2013-01-21 09:38:16)

原本是要写他们姐弟与养父母的亲情,那样就比较长,不好驾驭。

老来天真 (2013-01-21 09:51:03)

人间自有真情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梅子姐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木桐白云 (2013-01-21 10:09:32)

只有真情是温暖的。

渺渺 (2013-01-21 11:14:31)
这养父母很有福气,养了这么孝顺的一双儿女,真的很感人噢!尤其是小妹自己不在家时,还委托国内的姐妹一起照看养母,更令人感动不已。梅子姐,谢谢你分享的人间真情!
梅子 (2013-01-21 12:50:02)

人与人的情感真的是可以相处而来的,并没有那么狭隘。

谢天真妹妹。

梅子 (2013-01-21 12:51:27)

是的,真情最温暖!

谢木桐!

梅子 (2013-01-21 13:00:55)

是的,周边的人说,亲生的也就这样,反过来说,这也是他们应该做的。

真的是人间处处有真情。

谢渺渺。

雨林 (2013-01-21 13:21:46)

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形容我的感动。谢谢梅子姐的好文章。

以前只晓得陕北有窑洞呢。

梅子 (2013-01-21 13:41:04)

我其实也是被妹妹是孝心和责任心感动。谢雨林。

山西的窑洞很多,不过大多数人家都盖砖木结构的房子了。

呢喃 (2013-01-21 13:48:15)

谢谢梅子姐的文图分享,现代的窑洞已没有从前窑洞的味道了,

也许是社会进步了,什么都在变化,唯独这亲情、人情还要发扬光大。

anna (2013-01-21 14:12:48)

谢谢真情尽孝的一家人!门前黄色的是玉米吗?好一派冬日宜人的景象,朴实,淡定,天空那么蓝,阳光那么温暖。

梅子 (2013-01-21 14:12:53)

窑洞冬暖夏凉,好住,但也有缺点,现在许多人不住了。

亲情、人情是伴随人类世世代代存在的,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社会如何进步。

谢谢呢喃。

天地一弘 (2013-01-21 14:42:08)

谢谢梅子姐的好文,情谊是人和人之间最温暖的连接,祝福小妹有这样胜似亲情的养育情。

阿朵 (2013-01-21 14:53:19)

感动!“不是你娘,你觉得好坏无所谓,这是我娘,我就是要她盖好的!”

人间真情在梅子妹妹身上体现的那么朴实,自然。

春阳 (2013-01-21 15:23:51)

人心换人心,这妹妹和养母都是好人。好多亲生的还不如这样呢。

海云 (2013-01-21 15:25:34)

现代窑洞跟房子怎么区别不大呢?

我觉得养育的亲情比起生而不养的亲情更加金贵。

夕林 (2013-01-21 17:20:35)

很感染,很亲切!真实的故事在你的笔下叫人难忘呀!谢谢!

融融 (2013-01-21 19:55:07)

住窑洞环保,欧洲很多地方时髦现代窑洞呢!

很感人的好文,谢谢分享。

林静 (2013-01-21 20:44:00)

小妹的命不错,好人遇上好人了。朴实感人。

窑洞采光有限,会不会比较暗,比较潮?

刘瑛依旧 (2013-01-21 21:22:46)

别人都在说亲情,我却注意到文章开头的那几句话 “ 看着这一阔一狭的明显变迁,我心里既感到欣喜欢愉,也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悲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啊!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01-21 23:07:23)

我在梅子这里,看到的全是尽真尽善尽美,娓娓道来,真切感人啊!谢谢!

予微 (2013-01-22 00:21:55)

心,随着梅子姐进在那条为亲情走过无数次的乡间公路上”,越走越温馨,越欢愉,感谢梅子姐分享纯朴的亲情,给人间添更多温暖的色彩!

梅子 (2013-01-22 00:25:39)

谢谢安娜!

门前是玉米,那天天气很好,没有风时,农村的冬日真的很宜人呢。

梅子 (2013-01-22 00:30:20)

我的三个姐妹的养父母对她们都非常好,都胜似亲生。的确,情谊是人和人之间最温暖的连接。

谢谢一弘。

梅子 (2013-01-22 00:32:56)

谢谢阿朵。真的,我当时就被她感动的哑口无言了。

梅子 (2013-01-22 00:35:47)

谢谢春阳,这篇文章由你的“姨夫”一文引出,还有后续。世上还是好人多。

梅子 (2013-01-22 00:49:07)

窑洞有挖的,有用土坯或者砖拱券的,有挖半截再在外面拱券半截的,它里面的顶是圆弧形的。从外面看区别不大,就是它的横跨度不能太宽,门和窗户不能太大。

养育的亲情非常金贵。

生而不养要视情况,大多是种种原因导致的无奈,这种情况长辈对子女有刻骨铭心的牵挂,子女需要在有一定阅历后才能理解长辈。

如果是遗弃,那就另当别论。

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

梅子 (2013-01-22 00:51:37)

谢谢夕林!我也是受到感染而写出来的。

梅子 (2013-01-22 00:54:39)

可惜现在大多不住窑洞,改住砖混结构的房子了。

谢谢融融认可,谢谢!

梅子 (2013-01-22 00:59:47)

是的,她是我们家最早吃皇粮的。

窑洞采光尚可,它一般有俩窗户,看书、做针线都行。

潮湿与否看位置,一般不会在潮湿地点挖窑洞,土性是否结实很关键,否则会倒塌。

梅子 (2013-01-22 01:02:11)

是啊!不知道什么原因,河流都日渐干涸了,令人心痛。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啊!

梅子 (2013-01-22 01:13:01)

生活并不“全是尽真尽善尽美”,我愿意捕捉好的一面,不好的忽略不计。

谢谢圆兄。

梅子 (2013-01-22 01:15:14)

谢谢予微。

亲情温暖人间,真的。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01-22 01:45:43)

我也觉得写不好的东西是一种污染,所以我心里存有好多东西是不能写的,故此我成不了作家。作家是好坏都写的,因为人,包括好人和坏人,都存在两面,因为条件变化,人会辐射出不同的作为来。作为自然人,本不该怪的,有些好人做了坏事要原谅,有些坏人做了坏事也是该同情的啊!这些我想你会明白的!谢谢梅子!谢谢!

panda13 (2013-01-22 02:20:40)

我也相信亲情是处出来的。有的朋友,天天见面,天天email,感觉就像家里人似的,越处越亲

梅子 (2013-01-22 02:31:46)

对于我来说,在文轩读文是享受、发文是释放,当什么太无所谓了。世界上许多事情是“正打歪着”,呵呵。

圆兄集科学、人文、古韵等诸多于一身,博学多才、善思雄辩,与我辈小女子不可同日而语哩。

不好的东西让那些会写的人写去吧。

谢谢圆兄,非常愿意和你交流。

梅子 (2013-01-22 02:33:56)

谢谢熊猫,亲情的确可以处出来,那种亲近感相互是有感应的。

若慧 (2013-01-22 11:48:06)

梅子姐有一肚子亲情,友情,真情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到温馨。特别是在当今权钱利欲薰黑严重的社会,读到来自平民百姓之中仍有孝道,真情,也为这个社会感到希望。为你妹妹家姐弟与养父母的情所感动,向他们学习。

梅子 (2013-01-22 12:44:16)

这是看了春阳的文章新作的,没有来得及给老六汇报呢,勿怪啊,呵呵。

还有大妹妹一家的,也有特色,改天写出来。

若慧 (2013-01-23 02:15:49)

呵呵,老六是文轩的“落后分子”,常常是三姐文章的最后一个读者,勿怪啊。

梅子 (2013-01-23 02:54:49)

怎么会?等待你的鸟!

好奇 (2013-01-23 21:23:15)

我和刘瑛一样,对干掉的河流很有感触。小时记忆里的最美好的是那些中国的自然,不是城市。我对窑洞很感兴趣,哪天建一个。

抱峰 (2013-01-23 21:46:36)

文学一在形象,二在感情,梅子悟到了。

------算是启示。

问候!

梅子 (2013-01-23 22:16:27)

过去的乡村的确美,现在那些淙淙流水大都不复存在。

建个窑洞对你来说应该是小菜吧?哈哈。

谢好奇。

梅子 (2013-01-23 22:22:00)

要让我自己说,于“形象”这块,我是非常缺乏的。

谢谢抱峰。

春山如笑 (2013-05-26 18:23:32)

恭喜梅子姐的这篇文章登在美国都市报上,确实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梅子 (2013-05-26 22:09:42)

谢谢春山如笑!真情、亲情处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