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阴历的十月初一,在传统文化中,这一天是“祭祖节”,也是中国的四大鬼节之一。在很多地方这一天有给故去的亲人烧纸祭拜的习俗。而与其他祭祖形式有别的是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的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也要烧送阴间,称之为“送寒衣”。
关于送寒衣习俗的由来主要有两个传说:一个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塌长城,找寻到夫君尸骨后为其穿上精心缝制的过冬的衣服;一个是蔡氏诈死,谎称用纸钱贿赂了阎王、判官、小鬼,最终死而复生,返还人间。而我以为传说都不足为据,这一习俗实际是中国传统文化事死如生观念的遗风和派生事项。它和许多鬼文化源于孝心一样,看似娱鬼,实为化人,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敬祖尚孝的延续。
母亲在世时,不要说十月初一,就是清明节的扫墓和七月十五的祭祀,我都很少参与,大多是由哥姐代为尽孝。一来我在外地工作似有不便,二来慈母健在,我好像没有要寄托的哀思。但当母亲在我怀里开始只有出气没有吸气,俗称“吹路”时,我六神无主、心颤手抖,一遍遍叫着“妈、妈、妈......”,直到医生过来把妈妈手上的输液针头拔出,我仍然在呼喊......也就是从终究没有把母亲唤回起,我知道了什么是哀思——“不思量,自难忘”、什么是缅怀——“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昨天晚上,三哥发来短信:“明天是十月初一”提醒我不要忘记给母亲烧纸。其实,母亲仙逝后,我整个人的精神几近崩溃,茶不思、饭不想 ,每天惶惶忽忽。特别是办丧事期间,大哥找不到什么东西,扭头就喊:“妈”,但只有冰冷的寿材作为回应。那一瞬间,大哥和我相视苦笑:“习惯了”大哥说。但我却在那一刻才相信母亲不在了、再也回不来了!我浑身的筋骨瞬间瘫软、跌坐在床上、脑海里一片空白,而旋即眼前浮现的都是母亲的音容笑貌......有一年多的时间,我沉湎于回忆中不能自拔。回忆变成了我情感的依托、精神的支柱。从来不相信鬼神的我开始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母亲在天有灵,仍然在注视保佑着我。我相信人鬼两道实属同途、阴阳两界本就相通。从那时起,我尽管做不到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但只要家里有大事小情,我都要默默地向母亲诉说,尽管母亲不在我身边,我相信老人家会在檀香袅袅的密码中听到我的声音、看到我的所为,更不要说在重大节日,我怎么可能忘记?
今天早上妻子早早就去给母亲买回了供品。我昨晚研究人鬼两道、阴阳两界到凌晨四点多才睡,起床已经十一点了,没有吃妻子保温在电饭锅里的小米饭,在家里漫无目的的转来转去,不知道想做什么,什么也不想做,蹲下摸摸跟在我屁股后面的乐乐,问他:“要吃肉肉”?看它摇着尾巴、眼神里透出乞怜的神态,我打开冰箱 ,拿出一根火腿肠,一点一点挤出来喂它。这时妻子下班回来,进门就和我说:“我给妈都准备好了。你看看行不行?”“我看见了。行了。”我回答说。
午饭后,我毫无睡意,仍然在想人与鬼,更多的是想鬼。鬼,甲骨文中已有其象形左为祭祀,右上为面具,右下为人形。可见从殷商起鬼已经作为敬神祭祖的元素,而事实上文字的出现要晚于鬼事的起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更早的夏或原始宗教产生之日起,人类就与鬼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中国,“鬼”,被认为是“人之所归”(《说文解字》),由此而形成了历久不衰、经世不灭的谈鬼、说鬼、论鬼、写鬼、信鬼、怕鬼、祭鬼、骂鬼、驱鬼、打鬼、斗鬼、斩鬼、降鬼、扮鬼、用鬼的一套中华独特的鬼文化。在中华几千年的鬼文化中,“鬼”后来发展到泛指人死后与躯体相脱离而存在的各种“魂灵”。此时此刻,我在等着日落,等待给母亲送寒衣的吉时到来,不愿再想鬼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心理因素,更不愿纠缠于有鬼无鬼的毫无意义的争论之中。我现在完全相信灵魂的存在,至少我相信母亲在天有灵,我期盼着与母亲对话、急切地想把我为母亲准备的东西送给她老人家。
天快黑时,我走到盥洗间,用冷水擦了把脸,拿儿子给我从福州买回来的牛角梳把凌乱的头发梳理整齐,整了整衣衫,提上包袱下楼向南走去,到十字路口,我朝着母亲安葬的方向点燃檀香,蹲下依照传统的习俗开始烧送寒衣和其他供物,同时按照母亲生前教给的方式——在烧纸的时候要说话,告诉亲亲本家都来取东西。我强忍着酸楚说:“妈!天冷了,翠萍给您置办了过冬的衣服,让我给您送来。您老看看,挺好的!给您买了好几身呢!妈,还有您的孙子也给您置办了些好东西,他把粮油超市和百货超市都给您搬到您现在的地方了。他现在工作了,有钱了,这不现在孝敬您的冥币也有他的一份儿。妈,给您的有零有整,不够了,您给我托个梦,我随时都会给您送去。不过,您不要都给了亲亲本家。人家一说没办法过了,您也不管您能不能过,就把自己的口粮也给了人家 。妈,衣裳怎么样?我知道肯定行,翠萍给您买的,您最喜欢穿了。穿上吧,不要脱了,不要新的不穿,放旧了再穿。妈,您还要甚?您说话......"所有的东西我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烧得没有剩下哪怕是一丁点儿碎屑,我蹲着等檀香燃尽后,跪拜起身,我再也没有说一句话!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晚上,心里憋得慌,我坐到电脑前,打开电脑中保存的母亲的遗像,那慈祥的面容、发自内心的微笑是深入我骨髓的亲切。我面对母亲的微笑,不再泪流满面,心灵的创伤也不再滴血,默默地在心里把烧纸时没有说的话对母亲说了一遍,默默地 把全家的祝福敬献给母亲。祝她老人家在新的生存地一切顺利、万事如意!
深夜,我渐渐平复的心情让我再一次想起灵魂永存的主题。
几千年的中华鬼文化有诸多特征,而其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就是祖宗有灵的观念。并且从周代以后祖宗之灵一向以“敬德保民”为己任。他们品德高尚,福佑着在世的亲族子孙。同时,监护着亲族子孙的言行道德,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不管你是否相信其他灵魂的存在,但祖宗之灵确实在你的身上随处可见,你的外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每一个细胞的活动都有祖宗之灵随行。即使你认为灵魂是虚拟的,那也不要忘记,这一虚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灵魂的存在——无论是实在的还是虚幻的——减少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恐惧,进而才有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进步;灵魂的存在给了人类文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中国,不仅有汗牛充栋的鬼书,还有与鬼有关的文学创作、美术、雕塑、音乐、舞蹈、戏曲等作品,其中不乏与灵魂一样的不朽之作。没有灵魂的存在或灵魂存在的想象,就不会有《搜神记》、《灵鬼志》、《幽冥灵》、《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也不会有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有关鬼的不朽的雕塑,甚至不会有《孙子兵法》中“兵者,鬼道也”的至理名言让后世兵家奉为圭臬。即使今天我们的生活也从来没有离开过鬼的影响:你绝顶聪明,因为你是“鬼才”;你一天神神叨叨,因为你“鬼迷心窍”;你每天神出鬼没,因为那是“鬼使神差”......诸如此类成语、俗语不胜枚举,与你的生活形影不离。可以这么说,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每一步都打上灵魂的烙印。在中国,那你再看看遍布神州的宫观寺庙、甚至民居,它们的选址、建筑、布局、装饰、传说、遗迹等每一项都渗透着灵魂不灭的信念,而宫观寺庙外不断的香火,又是灵魂不灭的延续。我忽然在想: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似乎与中华灵魂观念的特征有着某种关联,只有中国鬼文化把祖宗之灵合情合理地推崇备至、美化至极。有祖宗之灵的庇佑,使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立足的根基。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看到前行的标记。也正因此,中华文明才能香火旺盛、几千年不断延续。
祖宗之灵给我勇气、给我力量、给我指点迷津。我相信今生今世的避凶趋吉、遇难呈祥,妻贤子孝、生活安定 都是祖宗之灵的福荫。我怎能不小心翼翼地敬祖祭宗?我坚信未来的生活即使出现了魑魅魍魉,祖宗之灵定会大显神威,使其无处遁形,还生活原本的光明。
对于我,母亲在天之灵是祖宗之灵的具象。她老人家 光辉革命的一生——三晋大地留下了她抗日的足迹,八闽人民为她树起了解放的丰碑......
妈妈!不要说我流泪,我是激动的。您老放心,眼泪不会迷住我的双眼,我看得清您老为我指出的前行标记。妈,您不仅是我心灵的慰藉、我的精神支柱,更是我生活的榜样。妈妈,您多保重,您的在天之灵也是我的归宿......
壬辰年十月初一至初六草
雨林 (2012-11-20 12:48:54) |
清明节的扫墓,七月十五的祭祀,十月初一送寒衣, 另一个纪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农历新年吗? 谢谢。 让我们都记得不要数典忘祖。 |
天地一弘 (2012-11-20 14:36:21) |
母子的深情难忘记,祝母亲在天之灵安息。 |
夕阳亿万年 (2012-11-20 16:29:08) |
一般就是三大鬼节。四大鬼节加上农历的三月三。主要流行于江淮、江南一带。谢谢雨林来访,是我在文中没有交代清楚。 |
夕阳亿万年 (2012-11-20 16:30:37) |
谢谢一弘! |
予微 (2012-11-25 01:17:36) |
思念之情感人至深。羡慕夕阳亿万年有个慈祥的好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