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它色觉正常,使我能看清五颜六色,领略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美;它光觉正常,使我在夜晚也能看见东西;它形觉正常,使我有立体视觉,还有上佳视力,视物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凭着这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从小学读到大学,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丁点亮的麻油灯、煤油灯,刺眼的白炽灯都没有使我近视。而立之年读大学时,常在阶梯教室上大课,那些个二十郎当岁的同窗们早早就去前排占座位,我则悠哉悠哉在预备铃响起之前坐到最后一排,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我都能看的一清二楚。虽然我没有从书中获得“黄金屋”,但教师这个职业使我可以养家糊口并生活得很愉快。教学与管理中,我对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和喜怒忧思观察入微,常常通过眼神与他们交流,或肯定、或关切、或鼓励、或探询、或批评,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一个穿透其内心的眼神,往往会让学生们牢记终生,同时被记住的,还有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凭着这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学到了裁剪缝补等女性的看家本领,丈夫的中山装、我的夹克、儿女的时令服装都做的有模有样。我裁剪的西裤甚至盖过了摆摊营业的裁缝师傅,令周围的人羡慕不已,以致那些年每年春节前得挑灯夜战,给同事、邻居及其子女缝几十条西裤。我还给电视机、洗衣机、沙发等“量体裁衣”,一件件漂亮的“外套”曾装点过不少人家!
凭着这一双明亮的眼睛,数十年我一直在书海里遨游。古今中外、文理史哲、报刊杂志,凡是能到手的书我都读。年少时识字少,读书时跳过那些“拦路虎”,读得似懂非懂;上高中时阅读速度快,借书还书手续麻烦,跟不上趟,就读宿舍同学借的书,我这个自己不借书的人能穿插着读完一个宿舍近二十个同学借的书;上大学时课外时间大都用于阅读……尽管由于我读的不专,没有在哪个方面“成气候”,但那些林林总总的知识和理念肯定参与了我的机体代谢,沉淀到了我的组织器官中。
凭着这一双明亮的眼睛,我游历了祖国的山川湖海、沙漠草原、繁华都市、名胜古迹。我观赏过泰山的云海、华山的斧劈石、恒山的悬空寺、黄山的迎客松;我领略过黄河的惊涛骇浪、长江的三峡风情、南中国海的潮起潮落、鸭绿江两岸丹东和新义州的巨大落差;我曾在辽阔的草原上亲近牛羊,曾在浩瀚的沙漠里像孩童一样赤脚嬉戏;曾与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对过话”,曾在沈阳故宫十王亭前遐想过八旗的遣将调兵;我曾借助望远镜看过天体奇观,曾在显微镜下探究生物的微观结构,曾在微弱的矿灯下体察过六十年代矿工艰苦的生产环境,曾潜入水下欣赏海底世界的五彩缤纷;本溪水洞、昆明石林、丽江古城、云冈石窟……无论是天造地设的美景、还是巧夺天工的人文建筑,都摄入了我这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增长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愉悦了我的精神。
当许多同龄人已离不开老花镜时,过了五十的我还没有“花”的迹象,于是窃喜,以为俗话说的“花不花,四十八,过了四十八,就不会花”的奇迹会在我身上发生。后来,备课时我觉得桌子太高、椅子太低,必须垫上N个椅垫才能看清书本上的字。我一个劲地找桌椅设计的缺陷,从未想到自身的原因。直到暑假里我给婆婆和侄女缝棉衣时,纫针很吃力,竟要求准备外出的小叔子一次给我穿了五根针的线,我才被提醒:眼“花”了。嘻嘻,心理暗示的作用可真大,能使人忘记自然规律!
正准备验光配戴老花镜,却发现右眼中心视野较暗,视物有了缺损。去看医生,说这是“脱色素病变”,没有什么好的医治办法。只好给左眼验光,配了一副老花镜。乖乖,又可以凑合着看书做针线了。可没过两年,我的左眼也有了和右眼一样的症状。换个医院看医生,经过检测,确诊为“黄斑裂孔”。上网一查,居然有个“老年女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病名。真没想到,眼病也这么青睐女性!咨询北京同仁医院的专家,说是病因不明,药物无效,可以手术,但好、坏和无效的几率各占三分之一。权衡利弊,只能不做手术。
原本一双明亮的眼睛,至此竟然看不清视力表最上面字母的开口方向。严重的是,黄斑病变损伤的是中心视力,越想看清越看不清,看不清人脸,看不清钟表的指针,看不清书报上的字,所看到的物体“横”不平、“竖”不直。一幢大楼的窗户,我从远处看去,相互平行的窗棂都变成了“O”或“X”型。好在光感没有问题,家务活照做不误。但多年养成的看书读报习惯无法继续,不只是百无聊赖,甚至是饥渴难耐。找人读几段吧,杨绛大手笔写出的散文,经他们一读,居然韵味全无。借助于放大镜吧,得两个叠起来才能凑乎看,手累、眼累、心更累,只好作罢。
自从这一双明亮的眼睛患了疾病,我的眼前再没有了清清楚楚和真真切切,面对的只是朦朦胧胧、歪歪扭扭的世界。尽管针线活可以不做,书报可以不看,但日常生活必得继续,这就不免生出许多尴尬和无奈。比如,对面认不出熟人。过去几十米外就能看清楚,现在近到两三米,对方已经招呼上了,自己还不知此乃何许人也,不知如何对答。好在已是一退休老妪,人们不大计较。再比如,一个人在公路边等待搭乘长途汽车,车窗前的目的地标识只有车到跟前时才能看出来,但已来不及拦车。逢车就拦吧,拦错了车又难免要遭遇司机粗鲁的呵斥。这也难怪,人家怎看我也不像一个“睁眼瞎”,怎么就会拦错车了呢?
当医生的朋友劝慰说,眼睛已使用了六十余年,“坏”也属正常,只是“坏”得实在不是地方。晶状体老化不能调节厚度,可用眼镜矫正;晶状体浑浊成为白内障,可换一个人造晶体;就是角膜病变,也可通过移植治疗。偏偏坏了视网膜上最敏感的感光中心,完全无可替代。呜呜!
虽然专家说病因不明,但我还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几十年来虐待眼睛的行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确有不可饶恕的“罪过”。昏暗的灯光下、走路、乘车、躺着,我都看过书;得到一本好书,我常常一口气将它看完,只在饥饿时扒两口饭;有时看一白天,有时通宵达旦,有时甚至“夜以继日”。眼球发胀、眼皮发困也不理不睬,看不完不罢休,做针线活也经常如此。买了电脑之后,我更是变本加厉地糟蹋自己的眼睛,浏览新闻、查询资料、打扑克、玩游戏,从来不顾及眼睛困、胀和干涩的抗议,往往是一坐到电脑旁就是大半天。眼睛受到如此折磨,安有不坏之理?
我原来的一双杏眼,由于提眼皮的肌肉拉长变成了三角眼,眉稍眼角更是爬满了皱纹。此乃岁月之“功”、自然之律,人人难以避免。但我那一双原本明亮的眼睛,由于用眼不当、虐眼有“罪”,终于患了与众不同的眼疾,实属咎由自取。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呜呼,我的眼睛!
由此想到现在的不少在校学生,从小就迷恋上了电脑,一上网就是老半天、大半夜,看书、写字又很不注意光线和身姿,对眼睛损伤得很厉害。社会上的许多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坏毛病。我真诚、恳切地劝诫大家以我为鉴,务必要爱护自己宝贵的眼睛,努力养成科学用眼、卫生用眼的好习惯。莫等损害了明亮眼,空悲切!
(草于2009年8月,修改于2012年10月)
写在后面:这是一篇旧文,略作修改贴于此处,以提醒文轩文友爱护眼睛。我后来服用了半年中药,眼病好转多了,借助于无处不在的放大镜,现在读写都不太困难。
木桐白云 (2012-10-22 10:22:52) |
是要爱惜心灵的窗户,不能等有问题了才后悔。 |
雨林 (2012-10-22 11:53:36) |
所以又更加珍惜梅子姐在文轩里,辛勤地发文章,写评论的心意。 |
天地一弘 (2012-10-22 12:29:43) |
谢谢梅子姐的文章,保护眼睛,认真执行梅子姐的建议。 |
邱俊伟 (2012-10-22 16:07:37)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确很重要。 谢谢梅子姐,问好! |
海云 (2012-10-22 16:50:58) |
周末跟母亲通话,她刚做过白内障眼睛手术,看不清楚的眼睛又恢复了青春,她很开心。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
panda13 (2012-10-22 20:34:22) |
按许多眼科大夫的说法,视力的好坏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跟用眼习惯关系不是太大呢。所以安慰一下梅子,不要以为是你自己把眼睛糟蹋坏了 。。。当然,良好的用眼习惯应该提倡。 |
若慧 (2012-10-22 21:37:04) |
羡慕你心灵手巧! |
春阳 (2012-10-22 22:58:32) |
梅子姐姐在这里提到爱惜眼睛也很重要,我们一般都不会太注意眼睛卫生。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10-23 00:54:30) |
熊猫13说的是对的。第一不要自责,第二注意用眼卫生。 |
梅子 (2012-10-23 03:54:31) |
说的是啊!谢木桐。 |
梅子 (2012-10-23 03:56:59) |
谢雨林!文轩使我很开心,在这里我读到许多好文章。 |
梅子 (2012-10-23 03:58:29) |
是应该好好保护眼睛,否则后悔莫及! |
梅子 (2012-10-23 04:00:05) |
谢谢俊伟! |
梅子 (2012-10-23 04:02:24) |
问候你的母亲!祝贺她的眼睛恢复了青春。 |
梅子 (2012-10-23 04:05:34) |
谢谢你的安慰。我的视力的确是我用眼过度坏的,父母给的很好,所以自责。 |
梅子 (2012-10-23 04:07:01) |
那都是过去时了,现在瞎老太太一个,哈哈! |
梅子 (2012-10-23 04:09:23) |
我是看见你的文章才决定刊发此文的。用眼卫生的确重要。 |
梅子 (2012-10-23 04:10:16) |
谢兄长关心! |
何音 (2012-10-23 10:18:00) |
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是用眼睛写的! |
梅子 (2012-10-23 13:04:31) |
谢谢你的褒奖! |
panda13 (2012-10-23 15:59:19) |
梅子,我给你发了个悄悄话 - 我先生的舅舅也得了“黄斑症”(好像这病并不是只有女性特有的),想问问你找哪个中医看的,吃了哪些药。请你有空时给我一个回复。谢谢! |
梅子 (2012-10-23 22:57:33) |
已经回复,请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