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探秘15:圣克拉拉(Santa Clara)与切格瓦拉》
文 / 若敏
2024年3月11日,告别甘蔗丰茂的“糖谷”,
【切·格瓦拉广场】
我们第一站是切·格瓦拉纪念广场。这是一片庄严肃穆的开阔地,
阳光如熔金倾泻,切·格瓦拉的铜像在炽白的天幕下凝望远方。
我凝视着那张早已被无数T恤、海报复制的面孔,忽然意识到,
切·格瓦拉,全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
1955年,他在墨西哥邂逅卡斯特罗兄弟,加入“七·二六运动”
纪念馆与陵墓位于广场之下,安放着格瓦拉与其游击战友的遗骸。
圣克拉拉之所以载入史册,缘于1958年年末,
因为周一闭馆,我们未能入内参观纪念馆。
【烟火人间】
导游带领我们前往一处涉外度假村享用午餐。
久违的煮菠菜,我连吃两大盘;还有清爽的黄瓜片、水煮芦笋,
脆皮烤猪与烤鱼鲜香四溢,
虽然未尝到苹果,但有木瓜与芭乐作伴,也算果香满怀。
【慈悲之城:维达尔公园】
殖民时代的拱廊下,莱昂西奥·维达尔公园正与城市的呼吸共频。
我们来到市中心的维达尔公园。它是圣克拉拉的心脏,
马蒂图书馆所在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黄色墙体诉说着岁月的风霜。
文化之家(Casa de la Cultura)传来隐约的琴声与舞步,艺术在此悄然绽放
其中最感人至深的,是圣克拉拉的“城市恩人”——玛尔塔·
她最著名的赠礼是慈爱剧院(Teatro La Caridad),建于1885年,是古巴七大殖民剧院之一,
她还将自家宫殿捐为省政府大楼,后改为马尔蒂省立图书馆,
我们漫步广场,来到中心的小喷泉,
在公园的另一角,方尖碑(Obelisk):静静耸立,
另外一个雕像,铭文写道:“Father Alberto Chao,Gave to the poor,All he had in 1927”。——阿尔贝托·齐奥神父,
公园中央的格罗列塔凉亭(Glorieta Gazebo),花木扶疏、长椅围绕,是当地人午后闲聊、
(一大袋面包)
这里没有浮华,却有着最真实的情感和故事。
(庆祝16岁生日的女孩)
(漫步广场)
(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
(三轮出租车)
(公交车)
(私营小三轮车,坐8个人)
街角的老药房,货架空空,无声诉说着这个国家的现实困境。
(药房外)
(药房内仅有的药品)
再强调一下,
(导游与亲人相见)
此行的导游是圣克拉拉人,趁着片刻的停留,
下午三点半,我们驶离圣克拉拉,前往哈瓦那。
关于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评价,在世界范围内极为分歧——
一、正面评价:
1. 革命英雄与理想主义者
• 他出身中产家庭,原本可以过安稳生活,
• 他主张全球范围的反帝、反资本主义斗争,
2. 实践者而非空谈者
• 他不仅宣传革命思想,更亲自参与实践——从古巴的丛林游击战,
3. 人格魅力与高洁操守
• 拒绝特权,生活简朴,辞去高官职务投身国际革命;
• 他在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部长期间,主张“道德激励”
二、负面评价:
1. 暴力倾向与冷酷手段
• 他曾在古巴革命胜利后主导建立“革命法庭”,
• 在管理古巴监狱(如拉卡瓦尼亚监狱)
2. 经济治理能力不足
• 担任工业部长期间推行中央计划经济与“道德激励”,效果不佳,
3. 乌托邦式革命幻想
• 他在非洲和拉美多地尝试发动革命均告失败,
• 他的“一个焦点点燃整个大陆”(foco theory)理论,
三、当代形象:英雄还是图腾?
• 在拉丁美洲,他是反帝象征,尤其在玻利维亚、尼加拉瓜、
• 在西方青年文化中,他的形象(尤其那张著名头像)成为“反叛”“
• 在反对者眼中,他却是一位血腥的“左翼独裁者原型”。
切·格瓦拉是一位被神化也被妖魔化的人物。
(完稿于2025年5月14日,美国亚特兰大)
(感谢汪策医生,Sydney陈医生,Lynn提供部分照片,感谢校友同行,收获满满)
上一篇文章:若敏:古巴探秘14,糖谷的钟声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