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从空中看下去,这个城市的每条道路上,此刻都塞满了汽车。
中国的汽车时代已经提前不知多少年来到了。
过境公路上的车阻,足足有两公里长,像蜗牛一样缓缓蠕动着。
文宣的自行车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犹如一条灵活的小鱼,见缝插针,转眼间就把一字长蛇阵般的车队抛在后面。十来分钟后,他就到家了。
走出停车场时,他想那些和自己同时出发的同事,肯定还堵在路上干着急。
也许过不了多久,大多数人都不会开车上班了。
进了门,丽羽和女儿已在家了。丽羽在厨房里准备烧菜,女儿在写作业。文宣走到女儿身边,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说了句“快写”,就去整理自己的东西了。
房间里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纸板箱,一袋袋捆好的衣被。后天就要搬回农贸市场了,丽羽这几天都在忙着,现在除了他的东西外,基本上都已经打好包了。
他的东西主要是那五六百本书,基本上都是和信仰有关的,这是他的宝贝。他不想让她捆扎,她会把位置打乱的。
他把书架上的书一摞摞用编丝绳扎好,堆放在地板上。
这些书这些年来一直伴随着他,搬了几次家,有些东西丽羽都扔了,或卖了,但书他是一本也不让她卖的。
书怎么能卖呢?
想想过去,属灵书籍特别少,为了能借到一本好书,问了多少人,好不容易才借到手,真是如获至宝啊。有些书内容好,他甚至大段大段抄下来。后来教会开始给讲道同工分书,城西堂有书卖了,再后来甘霖书房开起来了,让他欢喜不已。于是,他的藏书规模就慢慢地扩大了。
不过现在,他更喜欢从网上下载,在手机里看,方便,也省钱。
在书架边上,放着一叠日记本,日记和书一样,也是二十来年的积累。他顺手打开一本,正好翻到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七寸的集体照。
他拿起照片认真地看着。照片上,一行烫金的题字--“在主里我们永远在一起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青年团契留念”。
他想起来了,坐第一排当中那个穿军装的弟兄叫戴恩敏,青年团契为了送送他,特意举办了一个茶话会,会后大家一起到露天照相馆拍了这张集体照。
镁光灯闪起的那一刹,恍如昨日。那时的我们多么年轻啊,几个弟兄脸上的青春痘还隐约可见,如今却早已为人父母。
这些人中,今天还有几个人走在信仰道路上,站在服事上帝的岗位上?
这十八年中,我们都曾经历过太多的沉浮挣扎、叹息愁烦,时间如大浪淘沙,让每个人都现出了自己的底色。
离开这个青年团契已经四年了,但这里发生的每件大事都牵动着他的心。这里是他属灵的娘家,他在这里经历重生,走上服事道路,他和这些弟兄姐妹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有时感觉他们真的是比亲人还亲。
看着这张照片,他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段欢乐的时光里。
照片上,他是后排左三的位置,穿着一条茄克衫,理着侧分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样子不像上班族,倒有点像个学生。
他右边就是青年团契的负责弟兄阿华叔,他们就在他家里聚会的。在这么多人中,他是唯一的中年人。
他的视线定格在站他前面的那个姐妹的脸上。
她叫慧琳,是青年团契里弹琴的姐妹,那年她十八岁,小他三岁。
照片上的她如出水芙蓉,虽素面朝天,却有一种脱俗之美。一双活泼的眼睛仿佛在对他微笑,这双眼睛曾经象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一直闪亮在他的心中。
仿佛坐上时间穿梭机骤然回到九一年,那些魂牵梦萦的日子一下子闪过眼前,他不禁感叹了一声:那时的我,真是单纯得难以置信啊!
他坐了下来,看夹着照片的那页日记。
“今天在日报上看到一则报道,由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柏格曼编剧的《最美好的愿望》获得1992年第4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 奖,剧情改编自柏格曼的牧师父亲的婚姻故事。其母安娜原是富家千金,偶然认识了贫穷的哲学系学生亨利,执意要嫁给他,不惜违背母亲的旨意。但她前往亨利的 故乡结婚之后,才发现地处穷乡僻壤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此时她才回想起母亲对她那美好的用意。我想这部影片一定是讲柏格曼父亲希望他妻子能和他一 起同心来服事上帝,这就是他最美好的愿望。主啊,我最美好的愿望就是我将来能全时间服事你,而且我的婚姻能促进我的事奉!”
那时,他很想能看到这部电影,但根本不可能,因为国内没有引入,只能猜测一下内容。现在有了网络,大部分电影都可以上网搜得到,他想等会儿一定要找到看一看,一圆当年的梦。
厨房里传来丽羽的喊声,“文宣,快过来端菜。”
“来了。”他放下手中的日记本,向厨房走去,见女儿还在写作业,就叫了声“宝宝,吃饭了,快去洗手。”
盛好饭,一家人坐下开始吃起来。他边吃边对丽羽说:“老婆,我的书终于完稿了,马上就要付印了。这次出版真是一波三折,开头谈了两家出版社,都半途而废,最后总算成功了。”
“象你这样的水平也能出书?”丽羽一脸不屑。
“老婆啊,你别老是放气,什么时候也给我打打气,让我自信些嘛。”
“你这书有几个人会去看啊?”
“你还没看,怎么知道不好?”
“我不看也知道你有多少分量。”
“你真是神仙啊,未卜先知。”
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摇了摇头,埋头吃饭不再言语。
文宣觉得丽羽对属灵的事是越来越没兴趣,回到家里除了做点家务,就只知道上网,看电视,陪女儿。他每次说起教会的事,她就叫他别说了,或者把教会嫌弃一番,而她所谈的,他也不怎么感兴趣。
他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冷心。她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听介绍人说,她在青年点里是资格最老的姐妹,是探访同工,他这才考虑和她谈恋爱的,如果早就知道她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子,他是打死了也不会和她走进婚姻的。
他时常觉得家里这种气氛真是太沉闷了,每每看到那些夫妻同心服事的同工,他都羡慕极了,常想自己家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日子呢?
我的留言
先登录本网站, 方可留言。
“他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冷心。她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好多夫妻都有这样的遗憾。
他是个传道人,其实是应该知道为什么的,只是现实有点无奈吧?
我今天才有时间坐下来读长篇,晚了一点,请你原谅。
一
1
从空中看下去,这个城市的每条道路上,此刻都塞满了汽车。
中国的汽车时代已经提前不知多少年来到了。
过境公路上的车阻,足足有两公里长,像蜗牛一样缓缓蠕动着。
文宣的自行车穿梭在拥挤的车流中,犹如一条灵活的小鱼,见缝插针,转眼间就把一字长蛇阵般的车队抛在后面。十来分钟后,他就到家了。
走出停车场时,他想那些和自己同时出发的同事,肯定还堵在路上干着急。
也许过不了多久,大多数人都不会开车上班了。
进了门,丽羽和女儿已在家了。丽羽在厨房里准备烧菜,女儿在写作业。文宣走到女儿身边,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说了句“快写”,就去整理自己的东西了。
房间里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纸板箱,一袋袋捆好的衣被。后天就要搬回农贸市场了,丽羽这几天都在忙着,现在除了他的东西外,基本上都已经打好包了。
他的东西主要是那五六百本书,基本上都是和信仰有关的,这是他的宝贝。他不想让她捆扎,她会把位置打乱的。
他把书架上的书一摞摞用编丝绳扎好,堆放在地板上。
这些书这些年来一直伴随着他,搬了几次家,有些东西丽羽都扔了,或卖了,但书他是一本也不让她卖的。
书怎么能卖呢?
想想过去,属灵书籍特别少,为了能借到一本好书,问了多少人,好不容易才借到手,真是如获至宝啊。有些书内容好,他甚至大段大段抄下来。后来教会开始给讲道同工分书,城西堂有书卖了,再后来甘霖书房开起来了,让他欢喜不已。于是,他的藏书规模就慢慢地扩大了。
不过现在,他更喜欢从网上下载,在手机里看,方便,也省钱。
在书架边上,放着一叠日记本,日记和书一样,也是二十来年的积累。他顺手打开一本,正好翻到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七寸的集体照。
他拿起照片认真地看着。照片上,一行烫金的题字--“在主里我们永远在一起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青年团契留念”。
他想起来了,坐第一排当中那个穿军装的弟兄叫戴恩敏,青年团契为了送送他,特意举办了一个茶话会,会后大家一起到露天照相馆拍了这张集体照。
镁光灯闪起的那一刹,恍如昨日。那时的我们多么年轻啊,几个弟兄脸上的青春痘还隐约可见,如今却早已为人父母。
这些人中,今天还有几个人走在信仰道路上,站在服事上帝的岗位上?
这十八年中,我们都曾经历过太多的沉浮挣扎、叹息愁烦,时间如大浪淘沙,让每个人都现出了自己的底色。
离开这个青年团契已经四年了,但这里发生的每件大事都牵动着他的心。这里是他属灵的娘家,他在这里经历重生,走上服事道路,他和这些弟兄姐妹曾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有时感觉他们真的是比亲人还亲。
看着这张照片,他仿佛回到了过去那段欢乐的时光里。
照片上,他是后排左三的位置,穿着一条茄克衫,理着侧分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样子不像上班族,倒有点像个学生。
他右边就是青年团契的负责弟兄阿华叔,他们就在他家里聚会的。在这么多人中,他是唯一的中年人。
他的视线定格在站他前面的那个姐妹的脸上。
她叫慧琳,是青年团契里弹琴的姐妹,那年她十八岁,小他三岁。
照片上的她如出水芙蓉,虽素面朝天,却有一种脱俗之美。一双活泼的眼睛仿佛在对他微笑,这双眼睛曾经象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一直闪亮在他的心中。
仿佛坐上时间穿梭机骤然回到九一年,那些魂牵梦萦的日子一下子闪过眼前,他不禁感叹了一声:那时的我,真是单纯得难以置信啊!
他坐了下来,看夹着照片的那页日记。
“今天在日报上看到一则报道,由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柏格曼编剧的《最美好的愿望》获得1992年第4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和最佳女演员 奖,剧情改编自柏格曼的牧师父亲的婚姻故事。其母安娜原是富家千金,偶然认识了贫穷的哲学系学生亨利,执意要嫁给他,不惜违背母亲的旨意。但她前往亨利的 故乡结婚之后,才发现地处穷乡僻壤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此时她才回想起母亲对她那美好的用意。我想这部影片一定是讲柏格曼父亲希望他妻子能和他一 起同心来服事上帝,这就是他最美好的愿望。主啊,我最美好的愿望就是我将来能全时间服事你,而且我的婚姻能促进我的事奉!”
那时,他很想能看到这部电影,但根本不可能,因为国内没有引入,只能猜测一下内容。现在有了网络,大部分电影都可以上网搜得到,他想等会儿一定要找到看一看,一圆当年的梦。
厨房里传来丽羽的喊声,“文宣,快过来端菜。”
“来了。”他放下手中的日记本,向厨房走去,见女儿还在写作业,就叫了声“宝宝,吃饭了,快去洗手。”
盛好饭,一家人坐下开始吃起来。他边吃边对丽羽说:“老婆,我的书终于完稿了,马上就要付印了。这次出版真是一波三折,开头谈了两家出版社,都半途而废,最后总算成功了。”
“象你这样的水平也能出书?”丽羽一脸不屑。
“老婆啊,你别老是放气,什么时候也给我打打气,让我自信些嘛。”
“你这书有几个人会去看啊?”
“你还没看,怎么知道不好?”
“我不看也知道你有多少分量。”
“你真是神仙啊,未卜先知。”
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摇了摇头,埋头吃饭不再言语。
文宣觉得丽羽对属灵的事是越来越没兴趣,回到家里除了做点家务,就只知道上网,看电视,陪女儿。他每次说起教会的事,她就叫他别说了,或者把教会嫌弃一番,而她所谈的,他也不怎么感兴趣。
他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冷心。她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听介绍人说,她在青年点里是资格最老的姐妹,是探访同工,他这才考虑和她谈恋爱的,如果早就知道她会变得像现在这样子,他是打死了也不会和她走进婚姻的。
他时常觉得家里这种气氛真是太沉闷了,每每看到那些夫妻同心服事的同工,他都羡慕极了,常想自己家什么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