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琳专栏:文坛“精灵”----严歌苓

       严歌苓,精灵般的一个女人,有时黑衣,有时却是一身白。她是那种“敏感”型的作家的容貌,看上去优雅纤弱,内心里却异常理性和坚韧。读她的书和看她的人,是一种不成比例的负重。感觉她总是弯曲着杨柳将折的细腰,在文坛上悄然匍匐前行,但只要风吹草低,她站起身来,天上就是一声滚过的惊雷。

  说起来,严歌苓自己就是一部绵密幽深的小说。她1958年生于上海,12岁当兵,学过舞蹈,15岁“初恋又失恋”,30岁第一次婚姻失败,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零起点自学英语17个月,托福考577,1989年出国留学,曾为好莱坞写英文剧本,遭遇过抢劫,数次被FBI传讯,坚守与美国外交官的姻缘,在孤儿院领养回第一个女儿。尤其是写作不用电脑,“嚼着铅笔头”写出了海外9项文学大奖和《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从现代的《少女小渔》到从前的妓女《扶桑》,从早年的《雌性的草地》到今天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从《第九个寡妇》的惊艳到《小姨多鹤》的诡谲,更还有获奖的电影《天浴》到风靡天下的《梅兰芳》。她的风靡文坛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也将被拍成电影。在我眼里,严歌苓先是“奇葩”,然后就会成为“经典”。

     2009年,我在西安主持第三届海外新移民作家国际笔会,海内海外作家欢聚一堂。记忆中贾平凹先生在大会发言中说:“严歌苓写的小说,我们国内作家写不来!”那一刻,严歌苓就坐在他旁边,瘦削细致的脸有一层淡淡的光,直直的杨柳腰仿佛就是一株仙草。在我的感觉里,她就是汉字演变的“精灵”,是文坛上注定要盛开的“奇葩”。

    关于严歌苓,人们看见她“嚼着铅笔头”写出了海外9项文学大奖和《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从早年的《少女小渔》到从前的妓女《扶桑》,从遥远的《雌性的草地》到身边的《一个女人的史诗》,从《第九个寡妇》的惊艳再到《小姨多鹤》的诡谲,从《寄居者》到《赴宴者》,她出手飞快,又刁钻奇绝,部部都是当代文坛的珍宝奇书。感觉她总是默默不动声色地在文坛上匍匐前行,待风吹草低,她忽然直起腰来,那天上就会滚过一声惊雷。

    在我看来,海外生命的“移植”,对于迷恋写作的严歌苓来说,竟如同是深根的枝忽然嫁接在饱满新奇的土壤。异域生活的切换和重塑,全面地激发了严歌苓潜在的创作才情。她的系列作品,总是散发着与本土作家迥然不同的奇异芳泽,闪烁着一种“自由作家”所独有的精神特质。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她在心灵上的脱胎换骨。

    有年春夏她来休士顿,为文友们开讲“‘情’字这条路”,穿的是淡兰的短衣,胸前还有一朵暗香浮动的小花,婷婷的身姿里却是蓄满了谦虚的孤傲和诚恳的简洁。后来,我在秋冬的旧金山再看见她,黑色的皮夹克裹着越发瘦小的身躯,那双长久失眠的眼睛,竟有几分寒夜女侠的风韵。翌日登台,她则换了丝锦的短袄,束起的发髻,古典清丽的模样俨然又是一位深闺走出的少妇。

    2005年,严歌苓曾这样说:“我在美国住了十五年。这十五年,让我的观念都重新洗牌了。” 留学期间的严歌苓,曾进入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深造英文写作。在那里,她看到,美国的知识分子是叛逆的,他们注重个人,而不是把国家、民族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在乎的是怎样对个人的关怀。这种西方人文主义的观念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严歌苓,遂使得她笔下的文字不仅浸染了西方小说的细腻和情绪流动,而且在审美判断上也开始脱胎换骨。

    近年来的严歌苓频繁游走在东西方,穿梭在“海外”与“本土”之间。严歌苓渴望在多年的“离散”与“放逐”之后重新回归“中国书写”。轰动文坛的《第九个寡妇》即是她“回望乡土”、重新“抒写历史”的一声号角。《第九个寡妇》之后,严歌苓再推出更为神奇的《小姨多鹤》。这部长篇所讲的故事已不仅仅是跨“历史”,而是跨“国籍”,被评论界誉为是一曲“刀尖上的舞蹈”。因此,人们发现,严歌苓的创作,已经跳出了所谓的政治判断,即所谓的“是非观”的判断,无论是《第九个寡妇》里的王葡萄,还是《小姨多鹤》里的竹内多鹤,她要表现的是一种“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严歌苓要突出的是人,而不是时代,她要在“人性与环境的深度对立”中,展现出“文学对历史的胜利”。

    我们喜欢严歌苓的小说,是因为她的目光是跨种族的,而不仅仅是“中国”的,她的惊心动魄,是因为她为我们颠覆了很多东方主义的观念。严歌苓的很多作品,探索的人性主要在女人,不同时代的女人,不同种族的女人,而女人的对面就是男人。她尤其善于挖掘母性的力量,母性、女性、人性,由此再融进家族与民族的伤痛。严歌苓笔下的爱情,也多是两性相隔的绝望,在一种“不可能”中展示出人性所有的内在张力。在严歌苓看来,“女人只有通过自我牺牲后才能得到爱情”,所以,在“情”与“欲”的挣扎中,女人身上正是永恒的悲剧色彩。

    视写作为生命大乐趣的严歌苓,已进入“道可道、非常道”的境界。她说:“作为小说家,每天有未知的人物等着她,而且总是偶然地出现,不是你完全想象得到。这就是写小说的人为什么一直写下去。你在开始时对人物有基调设计,开始的行为是你给他设计的,通过行为语言设计基调,后来他就有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意志,走了自己的路,你跟着他走,一直往下走。我认为未知是艺术中最有魅力的。”

      纵览当今海内文坛,很少有人能够将小说写得如此客观、冷静、暧昧而充满歧义。严歌苓的窥探人性之深、文字历练之成熟,为中国当代文坛带来的何止是清新爽目,乃是清冽和惊醒。

  严歌苓说自己是“中国文学游牧民族”之一员,因为“游牧”而自由,因为自由而丰收。这种离开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又处于异国文化边缘的身份,才使她获得了一个崭新又奇妙的空间。也正是在这个崭新又奇妙的空间里,新一代的海外作家迅速成长起来。一路披荆斩棘的严歌苓,无疑是他们中最优秀的代表。

 待续

瑞琳专栏:美洲作家榜--哈金






司马冰 (2015-06-26 17:37:14)

喜欢看这个专栏,谢谢瑞琳。

一刀 (2015-06-26 18:22:51)

严歌苓,如雷灌耳。

百草园 (2015-06-26 22:06:16)

我是严歌苓的粉丝,她的作品大部分读过,喜欢,有深度。

Amoy (2015-06-27 02:40:27)

喜欢

海云 (2015-06-27 04:04:14)

这张照皮也好看。

杭州阿立 (2015-06-27 11:11:11)

涨姿势了。。。谢谢!

天地一弘 (2015-07-04 01:50:57)

欣赏!根植于真实的生活,于是写出来成熟和感人的作品。

春阳 (2015-07-07 20:19:36)

谢谢介绍。喜欢她的作品,几乎全读过了。

anna (2015-11-21 10:41:16)

谢谢陈老师对严歌苓入木三分的刻画。她的《金陵十三钗》早已拍成电影,新作也有很多,如小说《陆犯焉识》(也拍成电影,不过改编得只剩片段,陈道明固然演技高明,由巩俐演上海女人就差强人意了。),《妈阁是座城》,电视剧《娘要嫁人》剧本等。也看过她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里的样子,端的是口齿伶俐,仪态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