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刊登介绍我作品的文章

                      《中国作家网》刊登介绍我作品的文章

专事海外文学研究的加拿大林楠老师对我这些年的文学创作和部分作品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今天刊登在《中国作家网》上。特转载。

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跨文化书写的可喜实践

——解析德国华裔作家刘瑛的小说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8日10:26 来源:加拿大 林楠

  [提要] 作者非常精明地驾驭着文本与读者的关联,将其小说的艺术性展示,充分摆放在读者审美需求的焦渴点上,作家的文学意图,常常是由读者来实现的。旅居欧洲并不很久的刘瑛,在康斯坦茨学派与接受美学理论的影响下,把德国故事写得活灵活现。

  [关键词] 跨文化意蕴 刘瑛 美感 真诚 情趣 悬念 

  一 刘瑛掠影

  在海外小说作家队伍中,刘瑛是个特殊的个例。刘瑛写小说跟她做事一样,共同点是“忽然间引人注意”。

  写小说之前,她有过一段暂短的贸易生涯。也没有什么筹划,晚饭后收拾了碗筷,一抹手坐下來学德语唸字母背单词,天亮出去做生意。没几天便掘回一桶金。听起來像天方夜谭。

  刘瑛写小说出手就是个不短的中篇。网上搜寻选中《中国作家》。投过去不久,登了。而且这家令众多作者觊觎的大刋物对刘瑛的小说一登再登。除《中国作家》外,刋载刘瑛小说的还有《十月》、《青年作家》、《小说界》、《小说选刊》等著名文学期刋。

  中篇小说《不一样的太阳》已由中国一家影视公司买断改编权,2015年内投入电影拍摄。

  创作经历没有多久,可刘瑛已写出了相当大的气候。

  一向低调的刘瑛在文学大国的响动,引起“作家网”注意,2013年,这家著名网站邀请刘瑛作客,与网站编导纵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视频抪出,在中国引起反晌,在德国引起轰动。

  刘瑛积极组建社团 ,热心为社区服务,创办了“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出任协会主席。经常举办文化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在德国,刘瑛已是一位有相当知名度的华裔人士。

  2011年加入欧华作协。

  2011 年、2013年分别参加雅典和柏林举办的欧洲作家年会。

  2013 年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华作协大会。

  2014年11月参加南昌首届新移民文学国际研讨会和广州世界华文文学大会

  刘瑛的笑容,高贵而自信。

  了解更多有关作者的资讯,请浏览她的博客,网名“刘瑛依旧”。

  二  刘瑛小说的跨文化意蕴

  留意刘瑛小说创作的特色和趋向,人们会发现,作者十分懂得读者的阅读心理,并且善于调动读者一起参与到小说场景和故事中来。这是成熟作者具有的智慧,也是小说成功的“秘诀”。

  短篇小说《一次特殊的职业培训》《小说选刊》2014年专刊号)开篇短短一小段,充满了幽默、机敏、情趣和悬念——

  乔影和志文的婚姻已平稳地度过了“七年之痒”。夫妻俩的关系和谐而平淡,温吞吞地失去了激情。或许是工作压力太大,或许是夫妻之间彼此太熟悉,反正,志文在与乔影过夫妻“组织生活”的时候,也越来越像例行公事、完成指标。

 

  乔影对此心有不满,却不知该如何作为。

  这是个相当成功的短篇开头。仅仅一小段,人物出场了,人物关系和矛盾纠结展现了,也隐含了故事的发展趋向。语言情采精妙无比。充分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这又是一个带有笔记小说美学神韵的短小说之开头。显现出作者的功底和积淀。

  作者有没有才气,常常从开头几句话或几个段落,就可看出端倪。

  刘瑛小说均有不俗的开头。开头以后的情节调度更为精彩。《一次特殊的职业培训》可谓人物心理刻划和场景调度的艺术典范。

  一个以 “怎样使自己更有魅力、更充实快乐” 为主题的训练班开课了。教练露西带领学员从演示睡衣穿着开始,逐步进入这节课的精彩阶段。开始讲述女子的身体魅力和情趣魅力以及各种不同魅力的美学包装对男性产生的影响。露西说:“我们在床上不光是睡觉,有时,还要和我们配偶‘干点儿别的’”。下面的课程就是圍绕如何把“干点儿别的”干得更好而展开。课堂笑声朗朗,教学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強烈的画面感,让读者也跟着亦步亦趋,在训练场外,通过精彩的小说情节,意外获得一次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体验。小说最后,主人公乔影“不知如何作为。”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当然,何止乔影,成千上万不知如何作为的乔影“们;又何止女子,刘瑛小说的男读者(志文们)常常更多,全都“函授”毕业了。

  透过小说的文本层面,作家在向人们揭示人性的本色和蓬勃的生命活力。

  读者爱不爱读,读过后回过头来还想不想再读,往往是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明确而重要的标志。刘瑛的小说具有这样的功力和魅力。这也是刘瑛小说很快赢得众多读者的秘密所在。

  在刘瑛小说选里,短篇小说占了不小的比重。而且多数是获奖作品。

  《一次特殊的职业培训》作为一个优秀短篇,或者说是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当然,也有缺憾。美中不足的是,题目有些直白,欠缺与小说文本相匹配的艺术美感和一以贯之的整体气蕴。

  中篇小说《生活在别处》(《中国作家》2013年  期),是一部信息承载量极大的小说。同样在开头,同样用了很少的笔墨,作者将人物关系、东西方文化碰撞、观念认知冲突、哲学思维与艺术想象的反差、故事的纵深度……一古脑儿压缩在一起呈现在读者面前。

  《生活在别处》是一部深层次书写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力作。其线索枝蔓的深远,决定了它的已开掘和尚待开掘的艺术蕴藏量及其可预期达到的张力。作者机敏地调动异 文化环境中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并将她的文学意图摆放在欧洲的时空下,令其恣意丛生。小说以真实的人和事为基础,強调鮮活的现场感。特别是佳颖一家应邀在罗兰德家做客时,罗兰德与佳颖关于《枫桥夜泊》的一段对话,为读者提供了崭新的阅读经验。这一情节的安排,可以说大大撩撥了读者的阅读兴致。

  ……哲学思维渗透到血液中的德国人罗兰德认为 ……《枫桥夜泊》这首诗有三个问题:1.乌鸦是白昼动物,和鸡一样晚上睡觉,有谁听过乌鸦半夜叫的?这不是象半夜鸡叫一样让人莫名其妙吗? 2 . “月落”表示快要天亮了,可诗后面又说“夜半” ,时间上根本不合规律。3. 有人考证,中国寺院的钟声与西方教堂的钟一样,半夜是绝对不敲的,怎么会有“夜半钟声”呢?

 

  这样一首不合自然规律、充满漏洞的诗,怎么会是好诗呢?

 

  佳颖说,这首诗之所以被称为好诗,在于它传达了一种氛围、一种心绪、一种感受。确切地说,是一种“愁”绪。诗中的“乌啼”、“月落”、“夜半钟声”都是为这个“愁 ”字作的渲染和铺垫,是诗人调动、使用的一种文学手法。只要领会了这一点,还会有谁会计较“月落乌啼”是否合理、“夜半钟声”是否现实呢?

 

  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的情感,是赏析中国古诗词的关键。如果抛开这一点,硬去较真诗词的真实性、准确性,那岂不是要去做许许多多的考察核实?比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数一数,轻舟是不是真的过了“万重山”?“白发三千尺”———量一量,白发是不是真的“三千丈”?这么一来,还能叫文学欣赏吗?干脆叫科学论证好了。

 

  佳颖试着用中文慢慢讲出这些,罗兰德立刻表示理解。

  佳颖与罗兰德的对谈从文学切磋延伸至对政党政治的探讨,这场“辯论”,让佳颖生出“棋逢对手”的快意。

  读者不得不佩服刘瑛在《生活在别处》以及其它数篇小说中展示出的思辯能力及其文学的想象力和叙述力。这些表现,对任何一个有所作为的作家来说,都是要依靠深厚的学养來支撑的。

  另外一点也值得关注,那就是在有着相同的文化记忆、又面对大体相同的文化冲击,与众多海外作家相比,刘瑛的创作姿态与大众始终保持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如果可以用一个形容词來概括,那这个差异就是“洋溢”。刘瑛的小说情绪很少有灰暗的色调,给人的感觉,作家总是在理会读者的阅读心理状态和阅读期待,总是在与读者手挽着手,一起迈步,一起“洋溢”着。

  《马蒂纳与爱丽丝》是刘瑛很有影响的一个中篇。马蒂纳一出场就吸引住了读者:单身,职业家庭主妇,带着四个孩子,追求享受生活。这一呈现自然会让读者在心中发问:她以往的经历如何?未来的结局怎样?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布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其中充满无数的意义不确定点,读者不自觉地进入小说场景,根据各自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审美取向等等去想象、去填补、去开拓,读者的经验世界和文本的虚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读者和作者联袂进行着创造。正如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所言:“文本是某种竞技场似的的东西,在场子里读者与作者参与一场想象比赛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说,文章未写出的部分刺激着读者的创造性参与。”不仅如此,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看到马蒂纳的四个孩子居然来自四个父亲、标榜不婚的马蒂纳开始追求婚姻、最后和爱丽丝的儿子步入婚姻殿堂,这个一唱三叠、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的过程,对读者的期待视野既有满足,也有超越,恰当的审美距离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俗语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作家往往首当其冲接受滋养,也接纳媷染。喝了德国的水,刘瑛的文字隨处透着德国文化形态的气息。有意无意显示着“康斯坦茨学派”理论影响的影子。

  三  结语

  刘瑛小说创作的语言方式,叙事方式和情绪方式,带着深刻的跨文化意蕴。加之以她深厚的学识底蕴做依托,这些要素预示着,一颗德国土地上生长起來的华裔作家新星,不远的未來,即将腾空而起。

  我们期待着。

 






司马冰 (2015-04-28 22:37:38)

可喜可贺,祝贺刘瑛依旧。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5-04-29 12:21:49)

相见恨晚!刘瑛依旧不简单, 刘瑛依旧引人注意。佩服!祝贺!

刘瑛依旧 (2015-04-29 16:39:18)

谢谢司马冰大姐!

刘瑛依旧 (2015-04-29 16:39:42)

谢谢前辈!

蔡一刀 (2015-04-29 18:27:21)

祝贺!

捷润 (2015-04-30 05:16:25)

恭喜刘瑛姐,写小说的人年轻。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5-04-30 21:21:24)

您的一段文字我放在了这里(新春请问)《三言两语话岁余同欢》再一,如果当初向您请教,也不至于会消耗我不少的脑细胞了。感谢您!谢谢!

刘瑛依旧 (2015-05-04 12:40:09)

刚才追过去看了。谢谢引用!

刘瑛依旧 (2015-05-04 12:40:52)

希望别这么快老去。呵呵!

刘瑛依旧 (2015-05-04 12:42:28)

谢谢!

甘行尔 (2015-06-10 02:41:07)

永远年轻漂亮的青春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