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又是满地的花啊……

    ……而且,这回还全都是真的!真得让你不敢信。

    去年十一月,Pina那满台的康乃馨,曾经让整个剧场都变成了花野;眼前这片真花儿,鲜亮耀眼,还那么松软厚实,又把一片大自然的实实在在,忽悠成了舞台上的那场梦幻。不满足坐在车里看见的一线线流光,便不住地叫停,下了车,又不忍心踩上去,只静静地站在路边儿看,加上四周百分之百的寂静,看得久了,就觉得那花毯正在一步一步漫进心里,悄悄的,先得寸,后进尺,紧接着就是没有商量的铺张,弄得你鼻息里全是清新不说,甚至都能听见野花儿们的吵嚷,不忍不让的叽叽喳喳……闹春,敢情还能这么解释!

    人们爱奔马略卡(Mallorca),因为离德国近,一来一回只是去加那利的单程;还大多爱在夏天去,因为能在海里扑腾,沙滩上折腾,白天黑夜都闹腾。那里早有了“德国第十七个联邦州”的戏称,著名的Ballermann-6,也成了谈论德国大众旅游文化时绕不开的一站。夏天是绝对的旅游旺季,人气儿泱泱,旺得远远高过气温。

    相比之下,二月可真是清凉的淡季,走到哪儿都看不见几个人。于是,便也就更能显出漫山遍野花海的自由,花儿的恣意,花儿的奔放,花儿的吞没!再一个例子,就是到处都能看见蓝蓝的海水,蓝得惬意舒适,蓝出了不同的层次,没有人的搅和,睡美人儿一样的安详。

    走过一个碰巧也叫Pina的小镇,大教堂前的小集市上,守摊儿的比逛集的多,这是我见过的最冷清的集市,寡淡得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它那份儿合上了生活本身节拍的宁静,没有一点儿打扮,不张扬,不得瑟,冷清得反倒更让人心热。

    谁都知道,眼前这个Pina跟德国的那个Pina没任何关系,不仅仅是隔山隔海,是根本就不搭界。可是,在我的感觉里竟搭上了,搭得还那么逻辑。认定了并跟从着冥冥之中的某种响应,一个无名的小镇愣是来了两次,而且还一回生、二回熟,在没有旁人的街巷里来回走,走出了碎石路上的动静,走出了属于我自己的踏实。这时候,只觉得心里头正在默默地开花儿,悄没声儿的,开得没边没沿,亦真亦假的虚晃里,都弥漫成了我红红火火的呼吸……


谢幕的杏花也气派

    大自然靠天吃饭,并不把人放在眼里。这不,趁着暖冬的抚慰,岛上的杏花早早地就潇洒昂扬了,早过了我们精心的盘算。原以为二月中旬该是看花最好的档期呢,不想,人家已经在一茬一茬儿地忙着谢幕了,留给我们的,其实只是一个尾声。

    而就是这么个不能小看的尾声,也是气派得不可收拾!

    专门去问旅行社的专家:哪儿的花开得最盛?他真的在地图上圈出了几片区域,我们也就真的立马儿去按图索骥。后来才慢慢意识到,先前的询问纯属多余。一个不大不小的马略卡,无论你朝哪个方向开,无论大路小路,杏花无处不在,永远是你的引领,你的陪伴,是每个年初都能让你眼花缭乱的激动。所谓通感,让你的每根神经都在交错着享受,用在这儿最贴切:花儿是起伏涌动的色彩,花儿是迎面而来、再也抹不去了的馨香,花儿还是跌宕的韵律,是送着你一路前行、又忍不住总要回望的乐曲……

    一边暗自后悔,怎么没有再早来两个礼拜;一边又在忙不迭地打开自己,尽情吸收这来自四面八方、实在招架不住的诱惑和馈赠,想起了那句非洲谚语:睁开眼睛,支起耳朵,闭上嘴。

    有一条连接首府帕尔马(Palma)和海边山城索耶(Soller)的铁路线,上个世纪初开始运行,直到今天,一串旧式的木板车厢,还天天在穿山越岭,叮叮当当。车身现在是棕黄色的了,遥想当年,肯定是乍眼的红色,加上那会儿认为的“高速”,所以就有了“红色闪电”(Roter Blitz)的美称。坐着它上山下山的两趟摇荡,确实有走回过去的感觉,还有两个印象特别深刻,一是那条似乎没有尽头的隧道,应该是我经历过的最为漫长的,恰巧那会儿正好站在车尾的“露天”部分,一种总也不见天日的黑沉沉的恐怖,在心上愈压愈重,显得格外煎熬;二呢,没错儿,在如今高铁动车ICE的年代,谁还能大大方方地站到车尾,或者两节车厢连接的地方,体会扑面的空气如何风驰电掣?尤其这个路段上杏花如海,在花海里飘游便真是坐享其成。用镜头瞄准了一棵远远飞来的盛开的花树,车身一晃,把树上的灿烂晃得晕眩,以为肯定是模糊的残片了,结果呢,后来它竟成了我的最爱:那朝着四处尽情散射的杏花,像是有着数不清的方向,疯狂的舞步搅起了变幻无穷的旋律,传达的正是那段赏花的日子里最全方位的感受。


椰枣的味道

    入住旅店的那天,又是风又是雨的,阴冷得让人不由地暗想,这二月头上来马略卡,莫非真是定错了计划?幸好,这只是假日里唯一的一个坏天气,第二天一醒来就是透彻蓝天,温暖便不言而喻地慢慢爬满全身。

    沙滩上并排直立的椰树,收起了被风吹动的身姿,静穆里多了几分挺拔。仔细看过去你会发现,还有不少的椰枣树穿插其间,不光枝头那一帚一帚的鲜果,坚实饱满,最打眼的,还有那树根旁边一颗颗吹落的椰枣。

    用微信图文并茂地把这一景象报告了北京,原本的轻描淡写,竟提起了毛毛的精气神儿,微信叮咚,请求加指令,接二连三:“新鲜的椰枣,还没尝过呢。”“尝一个吧,机会难得。”“没准儿包治百病呢,错过了不值得!”

    于是,在享受缭绕杏花的间隙,忘不了又有了一个拣枣儿的重任。实际上拣并不难,难的是开牙的决心。放着超市里那一排排整齐的“伊拉克蜜枣”不动心思,偏要来尝试这拣来的野味,唯一的动力,怕也就是不能错过了包治百病的良机。

    不拣不知道,椰枣的形状和颜色原来很有差别,因树而异。先瞅准了一颗偏红色的,觉得应该成熟得到位了,一口咬下去,枣皮上还真有伊拉克蜜枣那层韧韧的口感,接下来就是让你再也张不开嘴的干涩了。再看看旁边那颗黄色的,一不做二不休,要尝就尝到底,给毛毛写实验报告也得全面真实嘛。这黄色的不仅涩,还冒着一股股直截了当的苦,心里开着玩笑:这该是真正的苦口良药了。再也没有了继续实验下去的兴致,名副其实的“浅尝辄止”,但它还是给了我那么一点儿骄傲,起码今后有了发言权。想吃椰枣,您最好还是到超市去买,蜜里泡过了的就是甜,天经地义。


索耶港的上海汤圆

    山镇索耶,已经很有味道了,再走一段儿,到索耶港(Port de Soller),更觉得别开洞天。U型的峡湾抱着一汪蓝蓝的海水,把泊在上面那一片游艇滋润得特别悠闲。从索耶镇缓缓而来的有轨电车,是“红色闪电”铁路的延长线,但丝毫看不出有闪电的架势,同样的古式车厢,同样的叮叮当当,又把一种在世外桃源般里怀旧的情怀,伏贴得安然到位。

    看见一家醒目的“上海饭店”,从元宵节那天开始就憋得难受了的中国胃,主动跳出来报名,也就给了我进去一问的勇气:“您这儿有汤圆儿吗?”“想吃汤圆啦?我们可以专门给您做!”

    真的不是深冻冰柜里掏出来的,真的是一位上海老妈妈亲手包的。一小碗热乎乎的汤圆,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老板娘很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开始滔滔不绝。交谈中我还真学到了一个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就是马略卡(以至整个Baleraen群岛)作为西班牙的海外独立行政区,通用着方言Katalanisch和西班牙语两种官方语言。在中小学教学中,方言的课时居然多于西班牙“普通话”!尽管今天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屑使用方言了,但是,政府有意保养传统文化,精神有嘉,不惜斥资出力,要确保从这儿走出去的孩子,不管今后多么天高地远,心里都能留有一块牵系感情的土地。它可能是春天里无边的花海,可能是挂满集市的风干的火腿,是地上拣起的椰枣,是峡湾里甩出去的钓竿……儿时的记忆永远温热,它有你看不见摸不着的一股力量,顽强地存在着,蔓延着,缠绕着,就跟我似的,跑了这么远的路,这不,一到了特定的日子口儿上,就像是收到了什么风信似的,还要迫不及待地去路边讨一碗汤圆?

(2014年2月28日)







梅子 (2014-03-07 11:12:01)

跟着享受美景!

故乡风俗难以忘怀。

雨林 (2014-03-07 13:22:56)

康平兄笔下的字和照片一样,都是机智和灵气。

海云 (2014-03-07 15:48:28)

那碗汤圆,也是缘分。

朴康平 (2014-03-07 18:26:19)

走胃,暖心。那天还正是我的生日,过得有味道。

朴康平 (2014-03-07 18:27:06)

多谢雨林欣赏!

朴康平 (2014-03-07 18:29:25)

谢梅子了。乡俗已是咱们心里永远的慰籍,永远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