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

 

我的童年是在北方的一所四合院里度过的,院子的主人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里面有两间正房,四间东房,两间南房,两间西房, 最多时曾住过十户人家。我家刚搬进来那会儿,里面只住着四五户人家,老奶奶一家住在正房,我家住在东房,我家的左边和对面的西房是做挂面的作坊。

 

我六岁那年父亲因工作调动来到这座县城,刚搬进来时,我觉得那几间作坊很神秘,有时会傻傻地站在那里看工人们干活。那些人把面和好后,用手甩来甩去就成了一条条的细线,然后放在木棍子上挂起来。在院子里晾干后切成同一尺寸,用纸绳扎成一把把,就成了我们吃的挂面。迄今我依然好奇,那些面团是如何在他们手中像玩把戏似的,一会儿功夫就变成了挂面?

 

我家隔壁住着一户苏姓人家,人人都叫那男的老苏,喊那女的双圈子。双圈子是父母给她的名字,因她生下来头上有两个发旋,而一般人大多只有一个。

 

在五十年代初,那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双圈子嫁给老苏前曾有过一个男人,这男人因抽大烟死在监狱里,老苏当年因斗殴误伤他人致死,刚好和双圈子的男人在一个牢里蹲大狱。按理说老苏是一时半会出不了牢狱的,尽管他伤人纯属正当防卫。但他出身贫苦,老实巴交,干活又踏实,在公安人员中深得人心,故几次减刑,被提前释放出狱。

 

双圈子的男人死后,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带着一个叫翠翠的小女孩,不知咋地,后来老苏和翠翠的妈结了婚。但别人都说是翠翠妈招女婿而不是老苏娶妻,这也许和老苏的来历有关。

 

老苏是从河南逃荒来到我们那里的,讲话时带着浓厚的外乡口音,那时候我们那里的外地人很少,他在我们院子里可谓独一无二。出狱后他被安排在县粮食局工作,具体说就是个磨面工。后来好像有了磨面机,但他每次回家,工作服和帽子上依然像蒙了一层白霜似的。

 

老苏视翠翠如己出,对她十分疼爱,每次带她出门时常常将她驾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对翠翠的妈也是也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老苏爱抽旱烟,吃过晚饭后经常见他拿着烟锅子坐在自家门前吧嗒吧嗒地抽。他很少言语,但和孩子们讲话时经常是笑咪咪的,所以孩子们都不怕他。

 

转眼翠翠已经十二三岁,出落的细细高高,鹅蛋型的脸上有两条浓黑的眉毛, 虽然皮肤有点黑并继承了她母亲脸上的雀斑,但这些丝毫未减她的俊美。那时老苏家已经有了比翠翠小四岁的女儿引翠,接着是儿子引平、抵瓮、引柱和最小的女女。孩子一个接一个,全凭老苏的一点工资。每逢月底,他们家里断了顿,翠翠的妈就拿着个碗或簸萁来我家借粮。按理说,大家的主粮都是定额的,我家也不会有多余的,可是母亲一贯节省,不像翠翠的妈,月初买了粮回来就精米精面地吃,毫无计划。

 

翠翠的妈煮饭、缝衣、做鞋都是一把快手,但活干的粗。母亲常说,她俩一起开始做饭,人家饭都到肚子里了,母亲的饭还没做好呢。

 

不知为什么,翠翠家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读书。翠翠只上过两年小学,就辍学在家。翠翠的妹妹引翠,一天学也没上。翠翠爱唱爱跳,居委会的任何文艺活动都少不了她。我们院子的隔壁原本是一个关老庙,门口有两个硕大的铁狮子。文革开始后里面被砸的稀巴烂,只留下那两个守门的、栩栩如生的铁狮子。后来关老庙成了居委会的文化中心,每次排练节目都少不了翠翠。春节闹秧歌,年龄不大的翠翠因个子高,跳的好,竟然是领头的,院子里人人夸赞,翠翠的妈高兴的合不拢嘴。

 

记不得究竟是那一年,翠翠突然去延安当了建筑工人,开起了吊车。先是作学徒工,后来她自己也成了师傅开始带徒弟,再后来翠翠结婚生子,据说嫁了个当地的军官。结婚时她的父母都没去,好像是先斩后奏。生孩子时,翠翠的妈去侍候月子,回来时里里外外焕然一新,逢人就讲她在延安的所见所闻。那年月我们那里好多男人都没出过门,更别提女人了。大家自然很羡慕她生了个有出息的好女儿,我也觉的翠翠就是我的偶像。

 

翠翠刚离开家时, 不会写信,她的家信都是别人代写的,她的信到家后,由我一一念给她的家人。那时候给她的回信也都是我代写的。在给翠翠的每封信里,她母亲的口述不外乎两句话:收到汇款,下次什么时候再寄钱来?刚开始我只加几句问候的话,就按她说的写给翠翠。后来不管翠翠那里发生什么,她还是以同样的口吻催钱,我听了很为翠翠难过。自然写信时多了些问候的话,提钱时也稍微婉转了些。

 

翠翠是个好女儿,她不但常常给家里寄钱,还给他们寄自己织的毛衣、毛裤、毛背心、拆了劳保手套织成的线衣、线裤、丈夫的黄军装和自己的工作服,她家每个人都穿过她寄来的衣物。

 

后来我上了大学,有一年春天刚好在延安附近的农场学农,便按翠翠妈的叮咛去建筑公司看望她。翠翠在那里年年是先进,一提她的大名,单位的同事立即将我带到她的工地,正好她快要收工了,便在那里等着她下班。我们一起回到她的宿舍,她洗漱完毕后,去食堂买回一大碗红烧猪肉和几个雪白的大馒头,我俩吃得津津有味。在我的印象里,那里的环境普通的让我有点失望,翠翠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头发黄黄的,她说那是她用洗衣粉洗得太勤的缘故。我在她那里住了一宿,没有见到她的儿子,便向她问起她的儿子。她说儿子淘气,放在奶奶家里。

 

翠翠的口音早已变成延安当地的口音,她似乎对小时候的事情已经没有多少记忆,经我这小她多年的邻家小妹妹提醒,她才恍然大悟,咯咯地笑了起来。记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翠翠爱吃辣椒,每次吃饭都要放辣椒面进去,面条吃进嘴里几乎不嚼碎,好像咕噜一下吞了下去。那天翠翠工作了一天很累,我一路奔波也很疲倦,我们躺在床上聊着天便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翠翠把我送到车站,看着我上了车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翠翠曾是我的偶像,但见到她后,我才知道她的生活其实也是平平淡淡的。

 

同年夏天回家过暑假,听母亲讲,翠翠唯一的儿子不慎将手放入工地的机器里,不幸失去了一只手,为此翠翠几乎丧失理智。我听了非常震惊和难过,我多么希望翠翠童话般的传奇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不是这令人心碎的结尾。


上天给了她一个聪明、健康、漂亮的儿子,却又以一种残酷的方式破坏了这种完美,这对她是何等的不公平。我揪心地为她的不幸惋惜、痛心。

 

数年后父母搬到自己新修的住房,我也远离故乡,从此,再也没有见过翠翠,也没有听到过有关她的音信。

 

今年五月份在德国旅游期间看到许多高耸入云的吊车,不由思念起童年院子里邻家的姐姐 - 翠翠,不知远方的她如今可好?

 

 

 

 






木桐白云 (2013-07-15 00:47:17)

令人叹息。

春山如笑 (2013-07-15 02:55:5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是流着泪写完的。

天地一弘 (2013-07-15 08:02:42)

人生有时难如意啊,为翠翠惋惜!

绿岛阳光 (2013-07-15 13:55:00)

令人惋惜的故事,不幸的翠翠!

panda13 (2013-07-15 15:11:08)

很真实的故事。令人心酸

春山如笑 (2013-07-15 16:32:37)

谢谢善良的一弘,人生确实有好多缺憾,我真的很为她难过,希望她现在一切安好。

春山如笑 (2013-07-15 16:26:04)

是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大概是老了的缘故,喜欢回忆。这里除了惋惜还能作什么?谢谢绿岛理解。

最积极的态度也许是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人生无常呵。

春山如笑 (2013-07-15 20:21:33)

谢谢熊猫留言, 写到最后确实是很难过的。本来应该有个good ending, 但只能尊重事实。

雨林 (2013-07-15 22:59:55)

春山笔下陕北的翠翠和沈从文笔下湘西的翠翠一样善良可爱而且命运坎坷。

春山如笑 (2013-07-16 01:17:03)

名字一样纯属偶然,谢谢你留言鼓励。祝夏安。

鐡手 (2013-07-16 09:46:11)

比翠翠小四岁的女儿引翠,接着是儿子引平、抵瓮、引柱和最小的女女,归归,老苏和翠翠妈真能生啊,6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全养活真不容易哎……


黄土高原的翠翠挺顾家的,有好东西都往家里送,自己肯定挺节省的。

春山如笑 (2013-07-16 19:08:14)

谢谢铁手留言支持。她家的孩子是6个,名字老土呵。她真的挺顾家,是我们院子里家家羡慕的好女儿。

抱峰 (2013-07-16 21:36:43)

写人,写情,写历史,我赞赏这样的文字。那翠翠!老苏!

春山如笑 (2013-07-17 08:45:43)

只会平铺直叙,还得向你学习。非常感激你的点评与鼓励。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