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因为我的祖国终于从极左思想的禁固中挣脱出来,人民终于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下恐惧的心理和生活,走上了开放国禁、拨乱反正,恢复生产,大搞经济建设的改革之路,在思想上,开始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在理论界掀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了改正,一大批被打倒了的人得到了解放……希望重又燃起,信心逐渐复苏,盼望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的强烈愿望激励着人们去拼搏去奋斗,……尽管八十年代是我人生中另一段艰难的谋生之路, 但政治环境的宽松,意识形态的变化……使我同那个时期的全国人民一样,强烈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哎,那是一个多么值得怀念的年代,一个多么值得追忆的年代啊……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文化生活也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枯燥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人们像春蚕一样,从束缚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禁固中努力的挣脱出来,吸吮着自由的空气。电影院里开始放映港台片,外国片,一些有新意的国产片也破土而出,《三笑》、《画皮》、《车队》、《追捕》、《望乡》、《人证》、《街上流行红裙子》、《生活的颤音》、《被爱情遗望的角落》……陈思思、朱虹、栗原小卷、高仓建等影星风迷一时,山口百惠,邓丽君、刘文正的歌也弥漫在黄昏的大街小巷之中,使人耳目一新。十多年没有戏可演的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始公演话剧,《丹心谱》《于无声处》释放了被压抑了太久的人民的声音,每一句台词都振奋人心,都是心灵的呐喊,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一同哭一同笑一同为第二次解放欢呼。人们不分昼夜的排队,为的是看一场久违了的人艺的话剧,一睹那些久违了的人艺的老戏骨们的精彩演出,每场演出演员谢幕达十多次观众仍迟迟不肯散去,热情的观众大有不挤塌舞台誓不罢休的劲头。
首都剧场开始不定期举办文学讲座或称报告会,讲座者大多是名作家,如刘宾雁、邓友梅、张贤亮等等许多许多我己记不清名字的名人学者,他们的演讲切中实弊,深刻尖锐,常常被台下热情的掌声打断,观众席上也会不时的有人递条子上去请求解答,那种每个人都可以直抒胸臆,每个人都可以议论时政,参政议政的自由民主的氛围,终于打破了解放若干年来万马齐喑的沉闷压抑的局面,让人好生振奋……我只要得到赠票,都一定会去听,因为我感觉自己太闭塞太愚昧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的吸吮着知识,无论是哪方面的,都不管不顾的吞将下去……
“伤痕文学”也应运而生,“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文革运动和上山下乡运动,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和命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卢新华的《伤痕》(而伤痕文学也由此而命名),张贤亮的《灵与肉》、刘心武的《班主任》、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等等等等, 我能借则借,能买则买,如饥似渴,狼吞虎咽,恨不得把这许多年丢失的东西都补回来……这些作品主要是揭露和鞭笞性的,充满历史责任感,读来让人震撼,令人动容,发人深省,常令我半夜三更痛哭失声……
更有意思的是,那时兴起看内部参考影片之风,内参片大多是外国未翻译过来的,放映都在各大部委的礼堂,没有字幕,现场有一位拿着话筒的同声翻译,不卖票,全部是赠票。母亲的一些在杂技团、乐团、医院的朋友常常送给母亲票,而我则是最铁杆儿的观众,无论什么片子,不问良莠,有票就去。记得有一次是外交部的票,在工人体育馆放映,是一部墨西哥影片,影片中有许多非常暴露的性爱镜头,我和母亲带着我儿子,看得脸红心跳,目瞪口呆,怕儿子看到不雅镜头,我不得不断捂住他眼睛,后来索性抱着他不让看银幕……母亲说:“外国人太不像话了,没有廉耻之心,我们走!”结果我的傻儿子不干了:“干嘛走呀,这不是挺打的吗?”
更开心的是穿衣打扮己不再被称为资产阶级思想,街上的小店铺到处贴着“出口转内销”“深圳广州直销”等字样,衣服式样新颖,价格便宜,这让我这个爱臭美的人禁不住心花怒放,有点闲钱就去买便宜货,还大胆减掉辫子,率先烫了发。母亲笑我“苣荬菜挽髻儿”苦倒斥,(苣荬菜是一种很苦的野菜,这句北京歇后语嘲笑穷臭美的人),父亲则把尼龙绸,的确良等化纤布料称为穷人美。可我不以为意,仍旧我行我素。
一次我穿了一条极瘦的日本进口的白色短裙,因为太瘦,骑上自行车,摇摇晃晃,膝盖碰膝盖,终于因有人超车,挤了我,我把持不住,一头向马路沿儿摔过去。当时街边刚好站着三个正在聊天的小伙子,为了不摔倒,我一把抓住其中一个小伙子的胳膊,他反应超快,奋力接住我,没让我跌倒,随即他用北京人特有的调侃口气说:“我说姐们儿,这可是你主动扑过来的,我可是没招惹你!”随后三人哈哈大笑,我狼狈的扶起车就跑,跑了好远还听见他们放肆的笑声。
天地一弘 (2013-07-08 14:42:01) |
时髦的子蕴姐姐! |
panda13 (2013-07-08 16:01:28) |
“我说姐们儿,这可是你主动扑过来的,我可是没招惹你!” 哈哈,调侃得好! |
雨林 (2013-07-08 22:43:58) |
我们一起走过八十年代,所以有这么多共同的语言。 (子蕴姐,在新浪发给你的纸条看到吗?写那句话时,把“章诒和”三个字换成拼音才得以送出去)。 |
子蕴 (2013-07-10 12:20:30) |
穷臭美,一生如此,还被单位批评过资产阶级思想,但仍旧我行我素,死不悔改。 |
子蕴 (2013-07-10 12:21:13) |
这就是北京爷们儿的风范! |
子蕴 (2013-07-10 12:22:34) |
看到了,我们同感。我非常钦佩她的学识、勇气、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