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得深沉

——读《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调休半天,去图书城。直奔“教育”专柜。

 

班主任的指导用书和教师工作笔记类著作,逐日增多。《倾听花开的声音:一个语文教师的工作笔记》(作者:秦克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最后几页是秦老师写的一首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写在师生离别之际》。这首诗歌的最后两行是: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

孩子们

因为我对你们爱得深沉

 

王君老师的一篇旧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表达了她对父亲的感情。她还在《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王君专业求索笔记》第138页引用了艾青的这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由秦克波老师和王君老师,自然联想起韩军老师。《韩军与新语文教育》目录之前的那一页上有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满含泪水、常含泪水、满含热泪,都表达了深沉的爱。到底哪个才是艾青原诗里使用的?

 

借《艾青诗选》(王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最新版)考证了一下,艾青于1938.11.17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最后两行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王君老师说韩军老师是“我们这一代语文老师的思想启蒙者”。

如此,秦克波老师和王君老师或许是受韩军老师的影响而热爱起艾青的诗句呢。

 

韩军老师在《一个特级教师的反省》里写道:“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胸襟,怎样的学术器量!”

————————————————————————————————————————————————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主要是四部分内容:

 

一、回首与反省:我的成长之路
()想弃读:父亲让我蹲禁闭
()欲转行:做教师难说最爱
()第一课:后生先生授课
()苦与甘:埋头攀登不问高
()读且研:呼唤并构建新语文教育
()总概括:我的新语文教育
()未刊发:旧手稿中的思想
()心当愧:特级教师须反省
()仍有梦:做语文课堂艺术家
()中年心:走向敬畏与自知
(十一)读博士:以学术理性构建新语文
(十二)出国门:到海外传播新语文
二、重建与反思:我的教育教学观

三、实践与求索:我的八堂课
(一)我教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我教杜甫的《登高》
(三)我教鲁迅的《药》
(四)我教李商隐的《隋宫》
(五)我教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六)我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七)我的一堂作文课
(八)照片记录中国之痛
四、激励与鞭策:他者的评点

————————————————————————————————————————————————

“一门具体学科的学术研究,需要研究者常常跳出来,需要一双历史的宏大的眼睛。” 

一些启迪:

1.举三反一。语言学习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数量”作前提,很难获得“质量”。

2.新语文教育的原理: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得益于能力!

3.“思想”多是理念的、共性的、他者的,“精神”则是灵性的、个性的、自我的。

4.蜈蚣本会走路,可你让它按照《蜈蚣走路要领与规范》(假如有人制定了这样一个规范)去走路,反而不会迈步了。现代语文教育,就如此压抑孩子本然的写作表达潜能。写作被庄严化、教条化,愉快的表达就变成痛苦。人的生命就是意念流动,意念流动就可随笔化意为字。写,成了倾吐与快乐,成了生活与生命。

(反思:有时写作受教条框框与清规戒律抑制,特别是考场作文。)

4.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两大痼疾:“伪圣化”“技术化”。

5.语言是一种文化代码,语言就是“道”,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就是接受一种文化价值。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母语是一个人同母语所在的文化的惟一联结,也是精神的联结。所以,学母语即“安身”。

(聋人手语是应该获得尊重的一种语言,具有文化价值。将来,如果全世界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普及度真正超越了学习英语的话,那时,中国大概就能超越说英语的国家。)

6.语文教育中的使用图像媒介教学,应慎之又慎,切不可以“图像”取代“文字”,否则便使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语文”教育异化成“图像”教育。

文字是平面的,可朗读时是立体的。

语文课本应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媒介的,声光电多媒体必须为“语言文字”来服务才是。

文字使人类长大,文字使每一位个体的人长大;文字也使世界的空间博大。文字构成了每一个人的精神底色,文字就是每个人的精神血液。文字是世界的遗传密码,文字是人类的最后基因。

7.科学精神不同于科学主义。

8.多读多写是从欧阳修到鲁迅都曾肯定过的学习经验,是有其合理内核的。——刘国正

9.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

10.诵到极致是说话。

————————————————————————————————————————————————

一些相片:

均是黑白色的。

21页,合影有雷洁琼。想起母亲说过的《第二次握手》。

257页,合影有柳斌。想起校名“合肥特殊教育中心”的这几个字是柳斌主任题写的。

 

问:你从事什么职业?在哪个单位工作?

答:我是老师。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工作。

问: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在中心里?

答:特殊教育中心是一所学校。

问:是学校那怎么不叫学校?叫中心干嘛?

答:……(解释好长好长)

常遇这种情况,所以个人偏向校名叫“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校”或使用简称“合肥特教中心校”或“合肥特殊教育学校”或使用简称“合肥特教学校”。在乡村,作为某一区域核心的中小学,叫“**中心校”。

 

264页,合影有范美忠、干国祥。想起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曾提及他向某校推荐范美忠(范跑跑)任教文学课。很高兴第二次“认识”干国祥老师,第一次是从小安安那儿“认识”的。

 

倘若可以与优秀的老师同行,幸福定然倍增。

————————————————————————————————————————————————

全书相对深奥的教育理论要易懂多了,韩军老师有平字见奇的功夫。

韩军老师曾考取过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朗读吟诵上也非常强。他“朗读文字,抑扬顿挫,起起伏伏,错落有致,如同音乐”。印在纸面上的是冰冷的文字,用声音去吟诵,唤醒它们,用诵读人的“心”去触摸它们。那么,文字就会散发生命的热度。他是如此认为的。

 

韩军老师在全国各地上得最多的一堂课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每次朗诵这首诗,他都会想起他去世的父亲,情难自抑,大泪滂沱。即使在千人听众面前,他照旧深情泪流。

 

有人说,文如其人,课如其人。

果真否?文也好,课也罢,文字和授课的风格,与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的经历,或多或少有着联系。

 

王君说“就比如《老王》。这堂课感动了许多朋友。他们都说我设计得巧。其实,我哪里需要设计?我只需还原就够了,把杨绛的老王还原成为我父亲就够了,把老王破败的家还原成我自己的家就够了。我本来就是老王的女儿,是老王们的女儿啊!”

—————————————————————————————————————————————————

I'm a layman in Chinese teaching. I've never worked at it.

本书两次使用了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形象描述。同一个句子,韩军老师使用的翻译却不同。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是存在之家。”

“存在的家园”和“存在之家”,意思差不多,需要统一否?

————————————————————————————————————————————————

向优秀的老师们学习,改写如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教育生活爱得深沉……

 

杏子

2013.6.24

————————————————————————————————————————————————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海云 (2013-06-29 15:36:33)

向充满热情敬业的老师们致敬!

天地一弘 (2013-06-29 15:55:51)

是啊,因为爱得深沉,我们才会感到责任巨大。

杏子花开 (2013-07-01 13:53:02)

感谢海云鼓励!

您们漂洋过海回国宣传爱与教育,更是令人敬佩!

杏子花开 (2013-07-01 14:07:35)

在校园里待久了,从事教育的时间久了,觉得哪里都好像和教育有关似的。

Sujuan (2013-07-05 04:51:36)

感动这些深爱教学育人的老师,学习了!谢谢杏子分享!

杏子花开 (2013-07-11 01:47:34)

中文教育这一块,国内的书籍较多。

有的中文老师挺爱探索做研究,反响不错,出名的也较多。

中小学英语教育这一块,国内相对薄弱。

 

甘行尔 (2014-08-24 14:39:10)

杏子老师为什么这么优秀

因为对学生爱得那么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