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家接待了一位中国小留学生(下)

 

时间过得真快。每天忙忙碌碌, 我几乎忘记了在海伦家里,还住着一位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呢。我很好奇,不知道海伦一家与嘉慧相处如何。



  海伦看见我停了车,微笑着快步向我走来。



 看着我询问的目光,海伦知道我要听故事。她叹了口气,抱歉地说:“感觉不像你预想的那样好。”停顿了一会儿,海伦坦率地告诉我:“直到现在,我都捉摸不透,不知道嘉慧是否喜欢我。这一个星期,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好像是在煎熬度日。我觉得,我们全家人为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没有讨到她喜欢。”



  海伦的这番话令我不解。“说来我听听。”我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洗耳恭听。海伦是老师,她掰出指头,开始逐一列举实例,并不忘做精辟总结。



一,生活自理能力差

海伦说。为了迎接嘉慧的到来,她特意把小女儿的房间腾出来让她单住。没想到,嘉慧非常懒惰,从来都不收拾房间。书本衣服摊满了角落,起床后被子也不铺整洁。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地上到处都是嘉慧擤过鼻涕的手纸。刚开始,海伦帮助她收拾,后来又教她如何清理,但是自始至终,房间依然故我。送走嘉慧后,海伦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擦洗,才把房间清理干净,还原如初。 

“每次吃完饭,嘉慧从不知道把用过的碗盘主动放进水槽,只往桌上一推就算完事。凯丽帮助她清理,也从未听见她说过一声谢谢。”

 

二,封闭自己,不与人沟通 

令海伦不理解的是,嘉慧来美国的目的,是了解美国家庭的生活和文化。但嘉慧不但在学校不与老师交流,在家里也很少讲话。放学回到家,嘉慧习惯关上房间门,独自在里面用iPhone上网,给中国朋友发短信。她似乎除了对自己的高级手机爱不释手,其余都提不起兴趣。即使海伦在厨房做糕点,帮女儿做手工剪纸,甚至出门遛狗,她也没兴趣。

“有一次我问嘉慧,她是不是在手机上和父母通电话,嘉慧说不是的。她说她很少与父母说话。她从小就上寄宿学校,两个星期回家一次,与父母感情一般。” 

海伦叹息道:“我一方面为她父母可惜,一方面自己深感愧疚。花了父母一大笔钱来美国,却整天躲在屋子里玩手机,什么都接触不到,到时候怎么跟她父母交待呢? 她的父母会不会以为是我们不够热情?唉。”

 

三,不懂得感恩

       还有一个令海伦困惑不解的,也是海伦最不能接受的,是嘉慧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

      为了这位中国女孩的远道而来,海伦一家放弃周末休息,带嘉慧去了一趟旧金山和海边。可是,嘉慧似乎对这趟家庭旅游提不起任何兴趣。路上只顾玩手机,要么不说话。到了海边也不下车,说是怕太阳晒黑。每次到一个新地方,他们都会问嘉慧是否喜欢,可是嘉慧总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地回答:“还行吧。”

     那天他们去旧金山渔人码头。大女儿凯丽悄悄告诉海伦,想买一个礼物送给嘉慧做纪念。他们来到一家日本首饰店,让嘉慧挑选了一颗活蚌,打开后肚子里有一颗珍珠。凯丽兴奋地说,这颗珍珠是一个礼物。嘉慧不稀罕地说:“哦,我从来不带这种东西。”搞得海伦一家人非常尴尬,只好悻悻而返。

     海伦怕嘉慧吃不惯美国食物,就带她去了一趟中国超市。结果转了一圈,嘉慧还是提不起兴趣,说不出自己喜欢吃什么。无奈之下,海伦提议:“买一包中国茶吧。你应该喜欢喝茶。”嘉慧反驳她说,她最不喜欢喝茶了,那是老年人才喜欢的玩意儿。海伦吓了一跳,故意逗她说:“你怎么不喜欢喝茶?中国人都喜欢茶的。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嘉慧被海伦逗得大笑,说海伦才是真正的“土老外”。

     海伦说:“看见嘉慧笑得那么大声,我才感觉到,她是有童心的,她是有属于她那个年龄的笑声的。证实了这点后,我的心里安慰了许多。”

 

  海伦讲完了嘉慧的故事,等着我说话。我却无话可说。海伦接着告诉我,她现在很为自己女儿、凯丽的中国之行忧虑。

 

 “不知道你能否理解我。”海伦看着我,认真地说:“如果嘉慧从小生长在美国而如此没有家教,不懂感恩,我是绝对不会让我的女儿与她做朋友的。但是,现在凯丽即将去中国,还要与嘉丽一家人生活两周。我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一个星期相处下来,我的三个孩子都无法接纳嘉慧。凯丽现在打退堂鼓,说是不想去上海了。这让我进退两难。”

 

  我对海伦说,中国人热情好客,他们一定会像照顾自己的女儿那样热情款待凯丽的。没想到海伦说:“我希望凯丽去中国,目的是去体验中国的传统和文化,而不是体验一种被呵护的优越感。嘉慧说要带凯丽去乘豪华轮,去豪华餐厅吃饭,去购物,我都不喜欢。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去那么高档的地方,实在没有意义。还有,红花你告诉我,卡拉OK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场所? 它是不是就像美国的酒吧一样?未成年的孩子允许去卡拉OK吗? 他们会不会卖酒给孩子?”海伦惊恐地睁大了眼睛:“嘉慧说,她会在晚上带凯丽去卡拉OK。”

 

  听了海伦的一席肺腑之言,我本来轻松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我对海伦说,离三月还有一个月,如果海伦愿意,我可以慢慢讲解一些中国历史,以及中国的一胎化教 育。当然,如果海伦允许,我也可以教凯丽简单的中文。在中国,如果凯丽能用中文说出“谢谢你”,那是一定受到极大欢迎的。

 

  海伦听了很赞同,说安排好时间就联系我。临上车时,我对海伦说:“让你女儿去中国吧。天下之大,中国人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吗?去尝一尝不同梨子的滋味,没什么不好的。”海伦笑了起来。我估计她根本没听懂我说的啥意思。






渺渺 (2013-02-04 07:40:14)

哈哈,中国被娇惯坏了的独生子女一代就是这样啊!不喊人,不感恩,不会说谢谢的是大多数啊!况且家长好像对这些起码的礼貌知识也不会教孩子的,拿了大人们送给孩子的礼物,家长也不知道出来打招呼说“谢谢的”,好像这完全与他无关一样。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啦。像海伦女儿那样的孩子,已经是另类,少数啦!首先是父母的素质都不高,哪里还能教育出好的下一代呢?

这就是中国的下一代哦!所以,来了美国二趟,总觉得在美国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怎么孩子都教育得那么好,那么有素质,那么有礼貌哦!

建议海伦女儿最好还是别来嘉惠家啦,否则来了二周,好东西没有学到,坏毛病弄了不少,以后麻烦大啦!

谢谢红花分享!

渺渺 (2013-02-04 08:07:45)

我们的下一代,现在最擅长的就是“炫富”“比富”“攀富“,这是最要不得的事啦!所以学习再好,如果没有基本的素质和教养,也等于零哦!

飞来飞去 (2013-02-04 13:45:04)

这篇文章读了令人感慨,也非常有意义,我可不可以转载?

天地一弘 (2013-02-04 13:56:51)

孩子需要的是一份真正的独立,可是中国的许多孩子独而不立。依靠父母金钱的力量容易得到的东西当然不会珍惜,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自我的积累远比他人的给予有价值,即使父母帮助了孩子,也要让孩子认识到金钱的积极意义。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需要的也是真正的独立,独生子女在老人们的呵护下已经失去了自我成长的空间,所以自我成才更加难得。让一个孩子感恩,父母需要教会孩子感恩;让孩子有礼貌,父母需要礼貌待人。

所以,人生价值观地形成,需要成长地慢慢积累。

夕林 (2013-02-04 14:05:20)

我家也接待过一个日本中学生,不怎么吃,也不怎么喝,更不说话。我们差点儿急死了。好在,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几个人,在附近人家住,只好让她们自己来往。幸好只有三天。她走了,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红花 (2013-02-04 14:59:09)

我在新浪有一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lvyehonghuamei

那里可以转载。谢谢。

海云 (2013-02-04 16:20:30)

红花:你可以把这篇的标题复制到上一篇的文后,这样读者就可以一气读完两篇,而无需两篇都置顶。

红花 (2013-02-04 17:34:16)

哦。我不知道怎么弄。你是说链接吗?

百草园 (2013-02-05 03:12:22)

美国人无法理解中国这些独生子女,基本被惯坏了。我替海伦,也替咱中国人难受。如果海伦的女儿一定是要去这家中国人家的话,我建议取消旅程。

再说说美国大家经常用的谢谢。就是我们以前在中国,大家也都很少说谢谢。现在我们自己回国,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常常在别人为我们提供服务后,说谢谢。我的国内家人就曾经警告过我,因为我总说谢谢,人家马上知道我不是地道的中国人,无论是砍价、还是干别的,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悲哀。

渺渺 (2013-02-05 05:49:51)

我是一直说的,而且也要求家里人也说。但被别人看来有点“虚伪”,还说有点“客套”,所以,我们这社会是怎么了?同意百草取消的建议,的确是学不到任何有益孩子健康成长的东西,能学到的就是“炫富,比富,追求名牌”等等不利于孩子成才的东西!

鐡手 (2013-02-06 01:36:32)

海伦在嘉慧身上看到的是中国社会、家庭、教育、现代文化的通病,总结的很到位。

叶子欧游 (2013-02-07 07:08:12)

非常精辟的总结,其实回头想一想,当年我们刚出国时是否或多或少也有类似的毛病?

红花 (2013-02-07 15:43:17)

只不过我们走到今天,回头看才懂得成长的意义。

梦娜 (2013-02-07 23:38:42)

感叹啊!

梦娜提前来拜年,祝福新春阖家欢乐,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