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圣诞



2010年12月9日,美国又有17位大富翁响应盖茨和巴非特的号召,决定和承诺死后将财产的大多数捐献给慈善事业。这其中包括年仅26岁的“非死不可”(Facebook)的创始人Mark Zuckerberg,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erg,CNN创始人Ted Turner,AOL创始人之一的Steve Case,以及导演George Lucas等。迄今为止,已有57位美国大富翁在承诺名单上有份。



昨天从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和同事在“救世军”(Salvation Army)给多伦多地区穷困家庭发放食品和玩具的仓库打包。当一件一件崭新的玩具,画板,袜子,帽子,手套,等等从我手上经过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奉献物品的人不都是富翁。他们和我一样靠工资吃饭,有房贷,车贷,有养儿育女,赡养父母的压力,更有养老的现实问题。

昨天下午,收到公司的年终奖和明年涨工资的钱数。同时,也收到“世界展望”(World Vision)寄来的信。信上说,2011年“世界展望”有一个政府资助的慈善项目。加拿大政府会在捐助人指定捐款数额的基础上再追加两倍的资助。也就是1变成了3。


今天,在一堆账单面前,我纠结着"世界展望"的邀请。

但是,我无法装着不知道的事实是:如果我的1加上加拿大政府的2,明年就可以让126名儿童不在5岁以前饿死或病死。也可以减少现在每20秒钟有一个因为饮用脏水拉痢疾而死去的儿童的数量。


下午坐在这里,看见一位网友的留言“经多年观察发现身边信主的人大体分两类:一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人,他们常常具有国外生活经历或者已经持有国外护照,这类人一般充当传道人的角色;二是低学 历、低收入的人,他们的信仰常常陷入迷信和宗教里。第一类人属于吃饱了饭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很多人俨然道德评判者,他们的眼睛里也总能看到美好的事物,因 为他们又不生活在贫民窟;第二类人属于挣扎在生存和生活线上的人,上帝对 他们来说不是精神享受,而是救命稻草,社会靠不住、Government靠不住,只能向万能的上帝求助……”。
我一次一次地读着这一段话。我无法不问自己,耶稣对我意味着什麽?

很多年了,我已经没有兴趣参加任何宗教意义上的圣诞活动。因为,在途径教堂的街上,那些流浪的,那些风餐露宿的,依然无助地对天无语。受冻的,年年无声死去,受饿的,天天静静叹息。教堂里,依然年年欢声笑语,在大吃大喝中大唱“普世欢腾”。


每当圣诞,我不能不想起狄更斯《圣诞报佳音》(A Christmas Carol)中那个守财奴Scrooge和他的穷侄子Fred之间的对话:
Scrooge 对Fred 说:"圣诞,你有什麽可欢乐的呢? 你这麽穷,圣诞对你是一个骗局”。
Fred不解地回答:“但是,圣诞应该是好日子。是饶恕,慈善,欢欣的日子。是平日封闭的男女敞开心扉的日子。是想起他人,关注他人的日子。”



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圣诞的时候,耶稣在哪里?。

有一个故事说,圣诞夜,有一个流浪的小孩爬在教堂的窗户上,对着屋内的火鸡大餐垂涎三尺。
有一个乞丐走过来,凑上去问那个流浪的小孩:“你为什麽不进去?”,
小孩回答:“他们不让我进去。”。
乞丐说:“我也是一样”。
小孩问:“你叫什麽名字?”。
乞丐回答“我是耶稣”。




我不敢再轻易对穷人说:“我为你祷告”,因为只有我给他吃,喝,住,才是最有意义,也是最符合上帝心意的祷告。

羔羊(LAMB)对守财奴说:“Scrooge先生,我们捐助是为穷人和有缺乏的人”
Scrooge回答:“我要的是安全感和成功”。

耶稣说,他来是要传福音给穷苦的人,要让瞎眼的看见,被掳的得释放。



圣诞夜,请流浪汉吃一顿大餐胜过一切宗教仪式。
圣诞日,给有缺乏的路人甲买个过冬的大衣胜过千句“圣诞快乐”。

圣诞,耶稣不但和穷人在一起,也把孤儿寡妇乞丐托付给我们喂养。


写于2010年圣诞前夕

 






天地一弘 (2012-12-07 00:42:28)

感谢天婴好文分享!有时穷人的信仰是很实际的愿望,偶尔到教会看到听到人们的需求,愿心中的上帝给人类带来和平宁静。

木桐白云 (2012-12-07 01:26:33)

过不了物质的关口就很难有其他的可能。

林静 (2012-12-07 01:48:22)

好文章。镜子里的我明摆着是第一种人。扪心自问第一种人应该做什么?

林玫phoenix (2012-12-07 04:40:46)

多做点实事最管用

予微 (2012-12-07 06:42:20)

我这一两年对一切都有疲惫感。读经时,总是争战。

呢喃 (2012-12-07 10:27:21)

物质和精神的辩证话题,穷人也得过圣诞,至少精神上的。

杏子花开 (2012-12-30 06:10:37)

圣诞应该是好日子。是饶恕,慈善,欢欣的日子。是平日封闭的男女敞开心扉的日子。是想起他人,关注他人的日子。

喜欢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