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深弹(十四)想飞的凤雏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弘扬诸葛亮的超能力特为他选了一些对立面,而能有资格与孔明对立的人物自当也是超强之人。因此三国中最超强的五大魔兽除诸葛亮之外,其他四个都和孔明对立、较量过,也诞生了一些名言名句。“既生瑜,何生亮”之外还有一句同样也显得那么无可奈何,那就是出自司马徽的“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司马徽说这句话的目的以及他以龙、凤来区分诸葛亮和庞统的原由恐后人很难说清,但就如“既生瑜,何生亮”之又多了个龙、凤之争,作为诸葛亮的对立面之一,作为“智绝天下”诸葛亮最重要的陪衬人物之一的庞统其悲剧人生是天意?是人为?
  
  如时说周诸之争是从赤壁烟云起始,时隔不长,而诸庞之争却是长期存在的,两从以同学校友的身份一直在较量,但也许是时运不济,庞统总是屈尊孔明之下,就连司马徽的龙凤之说他也只为凤,而如论年龄、资历、辈份他都长于诸葛亮,算是孔明的师兄,一身所学同样也是惊天地、泣鬼神。如果说诸葛亮出山是为了力阻曹操迅猛的扩张,那么庞统的献世就是为了三分天下,一个连环计献得无人能出其右,百万曹营中挥洒自如,进退裕如,这样一个怀抱经天纬地之才之男子却为何前途多舛,命运不济造就悲剧人生呢?
  
  作为三国魔兽级的庞统和诸葛亮是同样的,都是希望自己能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维护正统,所以他们都否决了曹操。但他们的不同之处是诸葛亮对天下的观注比庞统更进、更深一步,诸葛亮首先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干,当自己不能干时能给谁干,正因为诸葛亮多年操心此问题,所以才有三顾茅庐,才有诸葛亮及时出山,力阻曹操。而与诸葛亮相反的地庞统的确是一个为人朴钝之人,也就是说也许他们所有的技能都相仿,但庞统的野心却不及诸葛亮大。当诸葛亮在考虑自己能不能干的时候,庞统呢却屈就于江东,一心只想求仕,在大格局上他就输于诸葛亮了。结果呢,多年求仕的凤雏在立下三分大功后只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也上演了“统而不治”的闹剧。
  
  但庞统的确是一个智谋超群的魔兽级人物,他宁愿“统而不治”,他宁愿天天酗酒狂饮,他宁愿“县事尽废”不顾百姓疾苦,也不拿出诸葛亮的荐书,这有其自身清高、狂傲的因素,但却显示出庞统的见识以及对政治上的敏感,刘备此后对庞统一系列的重用除了认识庞统的超能力之外,也和庞统与诸葛亮保持距离有关。
  
  刘备既已在荆州站稳,那么下一步按“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就要入川取益州,谁去呢?两位军师中郎将都有能力去,也都有能力守荆州。但此时的刘备以非当年落魄不堪、寄人篱下的穷途末路,而是兵多将广,占据战略要地荆州的不世英雄,一个成功的英雄岂能再受人左右?
  
  回顾三国历史可以看出,当时对刘集团来说真可谓是天赐良机,再也没有比此有更好的机会了。对荆州念念不忘的周瑜已死,接替周瑜继任大都督的是亲刘派鲁肃,江东主力全在合肥方向与曹操对峙。而曹操则周旋于孙权和马超之间,也以无力在荆州开展行动,对曹操和孙权来说,他们都认为当下在荆州方向立足于守是最合适也最稳妥的法子。虽对刘备有诸多抱怨,但仍已无奈默认,刘集团得此良机,真乃天从人愿,大展宏图的时候终到了。
  
  荆州处于相对安全环境,益州虽有刘璋主动相邀,又有张松、法正之应,但军事行动本以谨慎、细微为原则,任何计划制订的再周祥恐都于事实相出入,出入则生变,变则恐有失。而且荆州和益州虽都同样重要,但有一点都很明了,如不抢占益州,则不能实现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正常的战略计划应很明了,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带关、张、赵等汉军主力入蜀,军师中郎将庞统领黄忠、魏延、关平等镇守荆州为妥善之策。但事实却刚好相反,镇守相对安全的荆州却是由诸葛亮统领关、张、赵的汉军绝对主力,而负有重大使命的入蜀却由庞统带领黄忠、魏延、关平等,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布署呢?
  
  史料上曾记载在刘备入蜀前曾多次与庞统密谈,其重要的有二次。第一次询问曾在周瑜手下做事的庞统知不知道周瑜想谋害自己的计划,庞统直言相告有。第二次庞统主动找了刘备进言:“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但理在何处?一方面刘备认为益州之行本势在必行,之所以难下决定只不过是一种故作姿态,借势蓄力而以;其二就是刘备一时难下决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哪个军师中郎将去,而之所以有此问题,那是因为在刘备内心深处实不想再由诸葛亮挥军前往,再建功业。
  
  通过三顾茅庐,通过新野力拒曹操,再到三分天下占据荆州,诸葛亮在汉军中已被奉若神明,而占据荆州后,诸葛亮以招纳人才为由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坐大坐实已成事实,哪怕他不想做曹操,但作为主上的刘备其职责就是不要给诸葛亮一丝做曹操的机会,如再由诸葛亮领军入蜀,造成的后果恐就是益州党与荆州诸葛系相联合,这对刘备来说是最不愿看到的,因此分权势在必行。
  
  如何抗衡诸葛系的扩张?通过对庞统的多番考察,庞统不用诸葛亮的荐书,庞统的“统而不治”,庞统对自己的诚挚,以及庞统的急功近利不愿屈从诸葛亮之心这一切都使刘备认为重用庞统分割诸葛亮的权力,以达成政治上的多头平衡才是有利于刘集团一直姓刘的上上之策。
  
  于是三国中最为诡异的现象出现了,诸葛亮带关、张、赵等汉军绝对主力镇守荆州,而刘备与庞统则率二线队伍入蜀,去图谋大业。而更为诡异的是在大业往好的方向发展之时,诸葛亮派马良入蜀及时送信:“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诸葛亮是很能,但能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不敢轻信。不管这是占星术还是相术或是哪一种不可知的学问,但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凭此技能能如此掌控益州战况,实在是匪夷所思。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诸葛系和益州有联系,也就是说益州集团中有诸葛亮的地下党,使诸葛亮能对益州情况了如指掌。而诸葛亮为什么要提出警告?这同样很是费解,不管是刘备还是庞统在此刻未必还会对他言听计从,相反庞统却把此举想当然的认为孔明在嫉妒他的成就。
  
  更为奇怪的是当晚整个汉军就如失神了一样,只惟刘备保持住了清醒,反复劝阻让功利心烧晕了的庞统,当作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一意要进击,刘备也以无可奈何。刘备与庞统各率一军分路进击雒城,刘备带黄忠延大路进军掩护山南小路庞统带领魏延的奇兵,却不料张任引三千军早以在小路埋伏,当庞统眼见小路树木从杂、两山逼窄,惊问此何处,军士告知此地为落凤坡,再想撤军已不及,箭如飞蝗,一代魔兽竟死于乱箭之下。
  
  作为魔兽级的庞统是做军师中郎将而非如郭嘉只做军师,这两者的区别之处就是作为军师只是长于出谋划策,而军师中郎将却在出谋划策之上还拥有统兵之能,但如何带兵?如何进军?按说作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应是十分了然,但当晚的作法却很业余。从军事条令上来说,庞统既然决定要从小路进击,那他就要早做好准备,细察地形在前,合理安排队伍在后,可庞统竟然什么都没做,既不去观察地形,又无合理安排队伍进军之序。不但没派出警戒分队开路、指引、侦察,同时也对自己的安危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说让魏延守在身前,任何一军的指挥员其身边必然是其战力最强装备最好的警卫队,斩首行动从来都不是轻易能成功的,可叹庞统努力奋斗、历经艰心,眼看就要功成名就时却死得如其业余,天意?人为?何以说清?
  
  当庞统看到如细雨的乱箭,他在想什么?“我原要昂扬独步天下,奈何却忍辱藏于污泥;我志在叱咤风云,无奈得要苦候时机。龙飞九天,岂惧亢龙有悔?鹰飞九霄,未恐高不胜寒!转身登峰造极,试问谁不失惊?我若要鸿鹄志在天下,只怕一失足成千古笑;我意在吞天吐地,不料却成天诛地灭。。。。。”,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过往成败,种种荣辱,都化一梦,人中箭,命已亡,想飞的心死了吗?还是终成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