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十胜论的曹操在彻底铲除袁氏势力后统一了北方,随后即亲率百万雄兵开始南征,欲图一统天下,其势如汤沃雪,本不可挡。哪想百万大军折戟赤壁,仓惶溃退的曹操认为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郭嘉的早逝,使曹氏集团无力为谋,导致中计落败,许多史学家也认同此理,认为郭嘉在曹氏集团的作用是无人能及的,没有郭嘉的曹操虽实力雄厚,却停滞不前,路途唯艰。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如何的呢?《三国演义》中说到周瑜、诸葛亮等都在战前认为看似强大的曹操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因他身犯兵家之五大忌:劳师远征;陆军不利于水战;隆冬天气,马无草料;北人南下,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再强大的军团,身犯五大禁忌,就以不可惧,足可一战而胜之。
五大忌说明了什么呢?总结起来说就是曹操没做好准备,他虽军力雄厚,却打的是无准备之仗,而那么庞大的集团,一旦缺少应有的准备,其后果远远要比小集团来的更可怕更凶险。当年日军远渡重洋,侵占大半中国,却没见一人水土不服,说明是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美国大兵打遍全世界,也没人水土不服,因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更充分,更完美,而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大军南下,却出现大量水土不服现象,这是因为当时力量不够,大军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这和曹操相同。曹操的大军出现大量瘟疫,但如曹仁、张辽等这一级的将官却无人染病,这也同样说明曹操的后勤保障入实不到每个士兵,但保障中高层以上还是没问题的。而为何做不到美、日那样的细致呢?其一力量有限,士兵只能打到哪吃到哪,就地解决为主;其二是曹操本无意进攻东吴,他的本意只是抢占荆州,消灭刘备,因此他的后勤工作也只限于此。而一旦曹操临时决定要进攻东吴,他的后勤工作因缺少必要的准备和计划,显得很仓促,造成无力补给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曹操改变战略目标和计划的呢?《三国演义》把这归结为徐庶之谋,徐庶为了帮助刘备实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劝诱曹操进击孙权,以图一统天下。临时仓促改变战略计划,本是兵家大忌,但曹操却同意了,而且曹氏集团内部反对的声音不大,严谨地军事行动成了散漫地旅游,多走一段多游一段也无多大关系,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工作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高手成了外行、新手呢?
其实,当时曹军情况并不乐观,与事前制定的军事计划不太吻合,虽抢占得荆州,但以全军主力之势却未能全歼刘备集团,这一仗打的很不理想。兵力多出几十倍,又有荆州军团的配合,不说活捉刘备,至少歼灭刘集团的有生力量因不成问题,但事实却很不理想,曹操的大军就象推土机一样,平推了过去,仅仅是击退了刘备,而无法做到消灭其主力的战略目标。三国中,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极为出色的军事家,其手下出神入化的谋士也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们也有不少,是什么要让他们要打一场毫无技术含量的战役?
再者,如果说庞统的连环计因涉及到气象战,是当时曹操集团的弱项,不能细察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黄盖的诈降计无法识破是不可原谅的。如果说曹操对黄盖本人缺乏一定了解的话,但其属下了解其人的应有很多,原荆州军团作为东吴多年的老对手更是了如指掌的,要让他们相信黄盖会降不如要让他们相信黄盖是用手走路的。
但黄盖来降这样的大事,荆州军团却无人说话,也许曹操也不问,作为投降军团,曹操对他们还未完全磨合,缺乏应有的信任。但曹操集团原高层好象也对此不上心,或者说很乐观,全凭曹操自己去衡量,这种现象是很不给力也是很奇怪的。
除周瑜、诸葛亮等知道曹操会败之外,荆州军团也是很早知道,也许曹操集团内部同样有不少人知道,只是他们都不说,就如旁观者一样,坐等看戏。曹操能击败袁绍很大原因是袁绍把军力集于一点,让兵力弱小的曹操也正好集全军顶于一点,就可与十倍于己袁绍大军相抗衡。而赤壁之战也正是如此,重蹈覆辙,兵力强大的曹操重走袁绍的老路,使原本弱小的孙刘联军只要顶在一点,就可牵动曹操整个大军,使强与弱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方成为动态,而不再是一成不变。处于进攻方的曹操大军为什么要重走覆辙,不把优势力兵力完全展开呢?曹操大军中除了刚收编的荆州军团外,其他大多参加过官渡战役,且本身多为行家高手,为什么如此布局却无人反对呢?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黄昏,当黄盖亲率数十艘快船借风势快速驶向曹军水营,曹操和众文武登上指挥船准备迎接黄盖的如约倒戈,而此时整个水营完全失去了警戒心理,一些基本常识、军事条令都以抛开,直到程昱说了一句话:“有情况,船太轻。”,此时的黄盖不知以闯过几道封锁线,而且以接近水军大本营,贾谊赶紧补充了一句:“此为诈降,全军戒备。”,但一切都以太晚,当黄盖下令点火后,风助火势,火趁风威,再强劲的东南风下,如此近的距离,一切都以不可抵挡。当黄盖准备拦截退却的曹操时,原荆州军团的金枪将文聘从容的射出了手上的箭。
如按军事常理来说,哪怕黄盖真来投降,那也要在第一道警戒线上就得拦截住,让黄盖单人上船前往大本营,而其属下与船队则带往他处接受检查和整编,这样做哪怕是诈降,牺牲的也最多只是警戒线上的巡哨,而其主力可以从容布置消灭来犯之敌。因此象黄盖这样的诈降之路是闻所未闻,那么多的警戒线竟然一道不拦,让黄盖和其船队如此直驱而入,那简直是把战争当儿戏了,是谁这么大胆妄为还是谁又如此无知呢?
当程昱在傍晚中目视出其黄盖船队的吃水线后示警,真不知在这之前有多少人就都以看的很清楚,也许程昱也很清楚。只时此刻他怕让他人抢先,他怕曹操问责,他要做第一个通报曹操黄盖是诈降之人,这样哪怕无功,至少也无罪。
世上的很多东西只可意会无法言明,由其是对聪明人。我相信对黄盖来降这事曹营除了曹操外,其大部多有个不言明的约定,那就是让黄盖来,让黄盖给苦头与曹操吃。
程昱控制不住自己紧张的心情,抢先告破,贾谊也只好不甘落后,文聘更是做好了出手的准备。没人说破,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反正一切主张都是你曹操自夺的,要怪也怪不到他们头上去,而一旦有人说破,哪就要准备该尽什么责任就得尽什么责任,该完成什么任务就得去完成什么任务,曹操死不死,会不会死,这个赌谁敢打,毕竟这后果太大了。
到此,事情已经很明了。赤壁之战之所以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除了孙刘联军自身认清曹操集团的弱点后敢于一击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许多人不说想要曹操的命,最起码他们根本不想让曹操打胜这一关键的战役。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变了,或者说曹操开始老了。
老不是意味着年龄有多大,而是指曹操的政治思想开始老了,而老人政治所造成的危害和伤害性历来都是十分可怕的。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多为精明人,知道审时度势,知道如何自保。如让曹操打胜赤壁之役,那就意味着曹操一统天下,意味着新的时代开始到来,意味着汉家天下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也意味着开始大清洗,飞鸟尽良弓藏,本是规律。要想活下去,要想活得好,那只有另起炉灶或者让天下来得更乱一些。
因此,他们平推刘备,他们让曹操盲目乐观,不再进言,他们让曹操大军再无准备的情况下去进击孙权,他们明知黄盖是诈降,却就是无人点明等等。对于他们而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老了的曹操,孙刘联军能在战场上消灭曹操那就更好,他们可以跟着曹丕,照样过好日子。如说曹操不死,那么天下势必三分,情况将更为复杂,不说良弓强弓要用,只怕差弓坏弓都能有用武之地,让敌人杀死,死得其所,而只要战场上不死,照样有好日子过。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开始认识曹操老了呢?是什么让他们开始看清老人政治的可怕之处呢?可以说许攸事件就是一个很详细的开始,曹操用如此手段对付许攸,尽显其老,而随后一系列的政治屠杀只是一再证明曹操老了,老人政治已在曹操集团中诞生,而郭嘉只恰巧在这一时段去世罢了。
不过曹操不愧是三国中最为出色的英雄,赤壁大火烧毁了他的军队,但同样也让他惊醒自己的不当之处。那么大的败仗,他却不追责,或说他只是责了一下郭嘉这个逝世之人,而不再去点破究根。相反回到许都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休息好,放松放松心情,赤壁已经过去,这一面他永不会再去提起。其二曹操当真也认识自己老了,如果说赤壁这一役,自己不亲为,交给他人去做,也许其成绩要比自己亲往要出色许多,而荆州军团在对抗江东集团中是绝对值得信任的,是大可一用的。其三政治上的合力往往要大于军事上的优势,不管你的军事实力有多强大,如你不知天意,不明借势,不识合力,那么失败注定是迟早的事。
天地一弘 (2012-09-04 02:05:06) |
历史不堪回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