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号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开幕式。爸妈不通英文,我自然要担当‘同传’的工作。可是英国导演Danny Boyle 弄的开幕式非常英国,我虽然旅居英国十年有多,可对英国流行音乐不甚了解,犹如雾里开花,说不出优劣何在。于是,看了3遍录像,查了一些资料,给自己补补课。非专业非权威,必有谬误遗漏,请指教海涵。)
我以音乐为线,来解读伦敦开幕式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想在世人面前展示什么;换句话说,英国人想要“卖”什么。然后, 你来告诉我,你是否接受他们的宣传大片。
1 “I Still Believe”/ 我依然相信
站在绿草萋萋的山坡上,穿了一家松松垮垮格子衬衫的Frank Turner手挥吉他,脚跺拍子,唱了开幕式的第一首歌 “I Still Believe”。
他唱到, ‘我依然相信圣人...我依然相信那可以建起庙堂并把它摧毁的声音...我依然相信吉他,乐鼓和绝望的诗篇都有存在的必要...我依然相信每一人无论成功失败都能找到一首歌...请记住我们不是在拯救生命,我们在拯救灵魂...’
他的歌声飘扬,山坡下一片田园风光,炊烟袅袅,人民或耕作,或嬉戏。这是农耕社会的英国。
按中国的标准,Frank Turner 绝对是一个“80后富二代”:爸是银行投资客,妈是小学校长。他和他爸都是伊顿公学出来的。他拿了伊顿的奖学金,和威廉王子做过同学,大学在LSE读的历史。已经获得2010年的 Karrang 奖 和2011年的AIM音乐奖(最佳现场和最努力音乐人)。
我觉得,这首歌为整个开幕式定下了基调:乡村和摇滚。英国从一个农耕社会转身为一个依靠工业科技“新”文化的发达国家。英国是一个田园和摇滚共存的国度,乡村是英国人的根,摇滚是英国人的魂。英国人的追求自由,尊崇想象力,和自我反思的特质在60年代起的摇滚音乐中尽情抒怀。
2.“Four Nation Choirs”
接下来是童声合唱的‘四国联唱“, 包括,苏格兰的 “Flower of Scotland” ,北爱尔兰的 “Danny Boy”(曲调是我钟爱的‘伦敦德里小调” /Londonderry Air),威尔士的“Bread of Heaven”,和“耶路撒冷”。
3。 “Nimrod”
在伦敦交响乐团的“Nimrod” 声中,田园英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女士们撑着小阳伞走来,风吹草低见牛羊,儿童们在五月花柱下跳起了舞蹈。
根据宗教故事, Nimrod 是建造Babel 塔的领袖,他是诺亚的孙子。而这首曲子来自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
4. “Pandemonium”
装扮成发明家布鲁诺的英国著名舞台剧演员肯尼斯-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节选台词:“B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工业革命的暴风雨来了,美好安逸的田园如那棵大橡树被连根拔起,烟囱在烟霾中升起,工人们的脸是黑的,舞蹈动作机械呆板,而绅士打扮的工程师们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有人说,英国人是自爆其丑;也有人说,这反映了英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反思。我爸说,这是给中国人看的。
这时的音乐名为“Pandemonium”,出自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是‘地狱’的意思。现在这个词是“混乱,灾难” 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领衔的打击乐手Evelyn Glennie是一个(苏格兰)艾伯丁的音乐家。她11岁起耳聋,可是能用身体感受音乐,还喜欢光脚表演。她现在是顶级打击乐手,已获得18个大学的名誉博士。音乐的前半段可能受张艺谋08年集体鼓的灵感。强有力的打击乐烘托出工业革命的诱惑,危险,未知和巨大冲击力。
钢铸的五环腾空而起,火光四射。这肯定是开幕式的亮点之一。
接下来音乐渐趋轻灵。不同的人群入场,有拉大旗的女权主义者,两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南亚移民,加勒比海的移民。影射自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所经历的变迁。
5. ‘皇家焰火'和 ‘天佑女王’。
在‘皇家焰火’的轻快乐曲中,007 来到了白金汉宫。
女王的出场很戏剧化,是英国式的聪明幽默 (witty)。 女王成了年龄最大的邦女郎,也让皇室的形象更加亲民。这是英国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
没有光鲜的服装,俊美划一的外貌,可是这些残障儿童合唱的‘天佑女王’可以让人落泪。
6. “Tubular Bells” 和 “In Dulci Jubilo”
现场先组成了英文单词GOSH,这既有赞叹的意思,同时也是伦敦著名的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缩写 。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建立于1944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演出的舞蹈演员均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其中还有600名来自伦敦各医院的护士。
在台上伴奏的歌手叫 Mike Oldfield 。这位传奇式的英格兰乐手,会至少14种乐器,还会开飞机。他最出名的专辑是1973年发行的Tubular Bells (当时他才19岁) 和 1975 年的In Dulci Jubilo。他虽然在英国成名,却厌倦了逐渐成为‘奶妈政权/nanny state’的英国社会,移居Bahamas。(我在每日邮报上看到一篇他的专访,很有意思。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
在Mike的“In Dulci Jubilo”音乐声中,灯光渐暗,护士们为孩子们盖好被子;弯月一轮,小朋友躲在被子里看书,这时J K Rowling 读了一段 ‘Peter Pan’ 的话。这个环节是彰显英国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就。各种邪恶势力出现了(如,伏地魔),危难之时,许多 Marry Poppins 撑着黑伞从天而降,就像在音乐剧和电影里一样,为孩子们赶走了恶魔。
7. “Chariots of Fire”
憨豆先生穿越在伦敦交响乐团,和电影‘我的战车’的山寨版之间。“Chariots of Fire” 是1981年发行的英国电影,根据真人真事,讲述了两个运动员如何战胜自我和偏见,参加1924年奥运会的故事。此片获得4个奥斯卡奖项,包括最佳影片。
这是我家儿子最喜欢的乐曲,所以我多做了一点功课,挖出多一点背景细节。比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来于William Blake的诗句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也因为被改编为圣歌‘耶路撒冷’而耳熟能详。
(下半部分,请点这里)
海云 (2012-08-02 22:47:33) |
谢谢解说,很有帮助。 |
抱峰 (2012-08-03 02:54:48) |
受启示,谢谢。我在追奥运会看,起早贪黑。特别爱看田径。反正能体现人类某种精神的都爱看。 问好! |
呢喃 (2012-08-03 11:12:32) |
一个英国音乐知识的了解。谢谢!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8-03 21:43:16) |
原来如此啊!谢谢施乐遥! |
panda13 (2012-08-07 20:02:57) |
写得很好。谢谢你的介绍。 我 觉得这个开幕式非常 British,有许多怀旧的情怀(可以理解,老牌帝国嘛)。跟中国走群众路钱不同,英国起用了大批世界级名人(包括女王),应该更经济些吧(考虑到很 多名人是志愿的)。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毕竟英国出了许多有名的组合),个人觉得有点太乱了,但是挺别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