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记忆

         四季里唯有秋天是我的最爱,因为是收获的季节,有满树满地的红黄绿渲染出一个让人醉心的大自然。还因为这个时节正是吃玉米的好时候,凡是与玉米相关的吃食,玉米面窝头、玉米粥、玉米面贴饼子都是我眼中的美食。说来这一大爱好还是从小时候就养成的了。

        家乡是北方的一个小村庄。小麦、玉米、大豆是主要的农作物。记忆中80年代人们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白面很少,主要的口粮是玉米面和黄豆面之类的,其中玉米面的贴饼子是家家户户的家常便饭。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母亲做贴饼子。贴饼子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面,再加上少量的豆面。母亲先用开水把玉米面烫一下,然后加上豆面和一小团发酵的面团,全部揉成一团,放在一边,发酵一会儿,然后切成几个面团,用手拍成大饼的样子。

         饼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放在锅里烙了。那时农村用的都是土灶、大锅,先用从农田里捡来的玉米秆之类的柴火生火,我的任务就是往灶里填柴火。然后看着黄澄澄的饼出锅,还没等饼放凉就急急地揪一块往嘴里塞,最好吃的是糊嘎巴,又香又脆。

         母亲说做贴饼子有两个窍门,一是玉米面要用水烫一下,这样吃的时候就不卡嗓子,二是不用擀面杖擀饼,而 是用手拍成饼,这样烙出的饼很松软。

         那时每天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后第一件事就是拿上半个玉米面饼子,跑出家门找村里的伙伴们玩。         

          从高中开始我就到距家一个小时车程的市里去上学,住校,一周或者两周回一次家,看母亲做贴饼子的机会越来越少。每次回家,母亲都算好时间,等我到家的时候就把一盘香喷喷的贴饼子摆在桌子上等我享用。高三那一年的高考冲刺阶段,不再是每周末都回家了,而且回家的时候越来越少,有一次近乎三个月才回了一趟家。

          进了家门,母亲急急地问,“饿了吧,想吃什么我这就给你做去”,我说,“是饿了,想吃贴饼子”。母亲听罢赶忙张罗着活面去了,照例我在一旁帮忙,点火,填柴火,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跟母亲说着话儿。

          饼出锅了,我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知不觉间吃掉了两个大饼。抬头看母亲,却发现她满眼含泪。见我看着她,她一边抹眼泪,一边说,“看把你饿的,在学校吃不饱吧,给你钱少,让你在学校吃不饱”,说着话儿,母亲脸上的泪珠断了线。

          不忍看母亲的脸,我自顾埋着头说,“没,我在学校吃饱着呢,今天是路上时间长,饿了,好长时间没吃着妈做的贴饼子了”。

         我语无伦次地解释着,试图给母亲一个宽慰。现在想起来这些话是多么得无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倾其全力支撑起一个家,对孩子没有抱怨,还因为没能给孩子足够的“温饱”而满心愧疚、自责。

           一纸高考录取通知书牵引着我走出了那个村庄,走入外面的大世界,脚步渐行渐远,与母亲相守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多时候是回忆相伴。记忆里总有那黄澄澄的贴饼子,还有母亲弯腰烙饼的那一幕。






听雨潇潇 (2011-12-07 00:08:30)

撩起我思母的心绪。

天地一弘 (2011-12-06 23:36:06)

玉米饼,更有一股玉米的清香,淡淡的,如影的牵挂,人之一生,不管走多远,总有无尽的牵挂,爱永远是力量。

海云 (2011-12-06 23:36:40)

慈母形象永存心间。

百草园 (2011-12-07 01:21:06)

暖暖的大饼子、暖暖的母爱。俺也是东北人,以前家里下乡也吃过大饼子,一面焦黄的,松松软软,好吃。

anna (2011-12-07 13:33:46)

孩子就是母亲一生最辉煌的硕果!母亲永远是孩子大地般丰厚的依傍!

暖日和风 (2011-12-07 17:40:46)

谢谢一弘!这是童年少年时代的珍贵记忆。

暖日和风 (2011-12-07 17:48:22)

谢谢海云!

患难中的母爱好像更让人怜惜。

 

暖日和风 (2011-12-07 17:51:06)

嗯,这是我们这些浪迹天涯的人心里最柔软的情结。

暖日和风 (2011-12-07 17:56:16)

谢谢百草!刚读了你的文章,读得我稀里哗啦的。本来也觉得“无颜见导师”,5月份回去就避而不见了,现在铁定要去拜见。

暖日和风 (2011-12-07 17:57:51)

好,我再补充点内容。

暖日和风 (2011-12-07 18:00:50)

谢谢anna!母亲是我们心底最深的牵挂,不能每天守在一起,就只有这时时牵挂和回忆了。

百草园 (2011-12-07 22:25:06)

那时妈妈一贴一锅圈,锅底是开水,你没有那种锅,回国去吃农家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