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楠 2025年10月18日
在澳大利亚(Australia)墨尔本(Melbourne)的第二天,我们参加了一个大洋路一日游。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海岸公路之一,也常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海滨公路”。
大洋路全长约243公里,我们的一日游走了大多半,将近14个小时。所以一早6:30就出发了。
出了墨尔本市区,车窗外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没有了新西兰有山有水的景象,感到有些乏味。
托基(Torquay),是大洋路的起点。
托基被誉为澳大利亚冲浪之都,是商业冲浪文化的中心。全球知名的冲浪品牌(如 Rip Curl、Quiksilver)都起源于这里。
托基冲浪海滩(Torquay Surf Beach)的 海浪相对较小、柔和,因此是冲浪初学者的理想之选。这里也是前往贝尔斯海滩(Bells Beach)等世界级冲浪圣地的门户。
车子继续前行。导游让我们注意路边山坡上的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这是杆屋(Pole House),是大洋路上最著名、也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整座房子像悬浮在空中,由一根巨大的混凝土立柱支撑。落地玻璃窗四面环绕,可以俯瞰南大洋(Southern Ocean)的壮丽景色。这栋房子作为豪华度假屋出租,虽然住宿价格不菲,却常常提前很久就被订满。能在这样的房子里住几天,肯定会永生难忘。
车子停在一道雄伟的木制拱门前,这便是著名的大洋路纪念拱门(Memorial Arch)。拱门上刻着醒目的“Great Ocean Road”(大洋路)字样,仿佛在提醒每一位游客,你不仅即将踏上一段世界最美的海岸旅程,也在穿越一段厚重的历史。
旁边的大牌子上记录了这段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8年,大量澳大利亚士兵从欧洲战场归国。为了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修建一条能连接维多利亚州沿海偏远小镇的公路,政府决定兴建大洋路。
1919年,工程正式启动,主要由3千多名退伍士兵组成的施工队伍负责。当时的工具非常简陋,工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营地,条件艰苦,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1932年全线完工。
这一工程也被设计为一座战争纪念碑,用来纪念在一战中阵亡的士兵。因此,大洋路至今仍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战争纪念碑。
洛恩(Lorne)是大洋路上最受欢迎、最迷人的海滨小镇之一。我们在这里稍做停留。
这里的海滩和海岸线的确很迷人。
帕顿岬(Cape Patton)是大洋路上海岸线最开阔、最壮观的观景点之一。
导游说,这里是最值得停车眺望南大洋的地方。
午餐时间,我们来到位于大洋路中段的阿波罗湾(Apollo Bay)。这里被称为“大洋路上的明珠”,是许多游客自驾游和休闲度假的重要停靠点。
一下车,我们一眼就看见了这家“旺德福”中餐馆。不管是旺德还是旺福,把中国胃旺舒服了就行。
小镇前有一片弧形的金色沙滩,海水清澈。许多人下海玩水。听说,每年6月至9月是南露脊鲸和座头鲸迁徙的季节,有机会在这个海域看到它们。
离开阿波罗湾不久,我们的导游兼司机老太将车驶上一条树林中的小路,对我们说,我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在这里可以看到野生的考拉(Koala)。我也是前几天才发现的,谁都没有告诉,连我的同事都不知道。如果导游们都知道这个地方,你们看到的就是旅游大巴小巴挤满这条路了。
正说着呢,王大明白突然喊道,快停车!那里有一只考拉,正往树上爬呢!---- 都说老人老么咔嚓眼,但他却有2.5的视力。
导游将车停下,还是没看到,一个劲儿问,在哪儿?在哪儿?
大家都兴奋地下了车,看到了路边这棵树上的考拉。好可爱哦!
视频:爬树的野生考拉
考拉(Koala),是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也常被人误称为“树袋熊”。其实它并不是熊,而是有袋类动物。
考拉每天要睡18到22小时,几乎整天都在树上打盹。而我们却看到了在大白天灵活爬树的考拉!太幸运啦!
忽然又有人喊,这里还有一只!果然,前面的树上还有一只连爬带跳的考拉。
视频:跳跃的野生考拉
在这条路上,几乎是走几步就能发现树上的考拉。我们竟看到了十来只考拉!原来这是一片桉树(Eucalyptus)林。考拉只吃桉树叶。澳大利亚约有600多种桉树,但考拉只吃其中的几十种。这个树林肯定是考拉喜欢的啦。
只是大多数的考拉都在睡觉,或者背朝着我们。考拉通常只在黎明或傍晚活动,白天能看到它爬树、换枝、觅食,是非常偶然的事。
考拉大都在接近树梢的地方睡觉,可能是为了安全吧。这可苦了我们了。为了看它们,脖子都看酸了。太高,手机也不容易拍到清晰的照片。
在2022年,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将一些地区的考拉列为濒危物种。野生的考拉很是少见。而在白天活蹦乱跳的考拉更是不易看到。听说很多游客去过几次澳大利亚,也只在动物园看到睡成一团的考拉。
而我们不仅看到了野生考拉,还看到了爬树的考拉。这是什么样的运气啊!真的要感谢导游老太,给了我们这样大的惊喜。
大奥特韦国家公园(Great Otway National Park)是大洋路上的一个重要景点。这里是澳大利亚南部最迷人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这是大洋路上最富生命气息的地段,空气湿润清凉,林木葱郁,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
可能是刚看完考拉,这树上的大包怎么看都像两只考拉,一只面对我们,一只背朝着我们。您看呢?
雨林里有很多树干笔直、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
也有大自然雕刻出的精美艺术品。
十二使徒岩(Twelve Apostles)是大洋路上最著名的地标。巨大的石灰岩柱从海面拔地而起。
这些石柱高达45米至70米不等,外形壮观而神秘,仿佛守护着这片蔚蓝的海岸。它们由数百万年前沉积的石灰岩构成。数千年来,南大洋的巨浪不断冲刷海岸,先侵蚀出海蚀洞,再变成海蚀拱门,最后拱门崩塌,只留下孤立的石柱。
其实,现在的十二使徒岩只有七座主要石柱屹立于海中,其余的已经在风浪侵蚀中倒塌。
最早在19世纪,这些石柱被称为 “母猪与小猪”(The Sow and Piglets),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庄严,便改称为“十二使徒”,象征宏伟与神圣。其实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总数12个石柱,但这个名字却沿用至今。
每一块岩层都记录着地球几百万年的沉积与变迁,而如今,它们依然在不断变化。海浪与风继续雕刻着它们的形态,也意味着未来某天新的“使徒”将从海岸中诞生,而旧的也会倒塌消逝。这是一种壮丽而残酷的自然轮回。
南大洋的浪潮一层层拍打在金黄的石柱脚下,白色浪花飞溅。海岸线蜿蜒向远方,雾气与海浪交织,宛如梦境。
离开十二使徒岩,上车继续前行。导游说,我觉得下一个景点比十二使徒岩更好,你们肯定不会失望的。告诉我是不是同意我的看法。
这个景点就是洛克阿德峡谷(Loch Ard Gorge)。这是大洋路上最富传奇色彩、最感人的地方之一。它不仅以壮丽的自然景观闻名,更因为一段真实的海难故事而广为人知。
洛克阿德(Loch Ard)是一艘来自英国的商船的名字。1878年6月1日,这艘船从伦敦出发,航向墨尔本。当船行至澳大利亚南部海岸时,浓雾笼罩,船员未能发现近在咫尺的悬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巨大的船体撞上了岩礁,船只瞬间解体。船上的54人,只有两人奇迹般地生还。一个是18岁的船员汤姆·皮尔斯(Tom Pearce),另一个是19岁的乘客伊娃·卡迈克尔(Eva Carmichael)。
汤姆在海浪中漂浮数小时后被冲入峡湾,发现同样被冲上岸的伊娃。他勇敢地攀上峭壁、寻求救援,最终两人获救。
后来,人们以这艘船的名字为峡谷命名Loch Ard Gorge(洛克阿德峡谷),以纪念遇难者和这段奇迹般的生还故事。
以这段故事命名的汤姆与伊娃观景点(Tom and Eva Lookout)。
洛克阿德峡谷是由石灰岩海岸被海浪侵蚀形成的深谷。两侧峭壁高达几十米,笔直地插入湛蓝的海水中,形成一个狭窄的海湾。
峡谷底部是一片金色沙滩。
洛克阿德峡谷最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之一,就是这些被时间与海浪雕刻出的天然拱洞。它们像是海岸线上的石之门户,沉默却庄严,记录着千万年的海浪与风的刻痕。
阳光照射下,岩壁呈现出金黄、赭红与浅灰交织的色彩,层层叠叠,如同时间在岩石上留下的年轮。眼前这片被海水冲刷的巨大的岩壁,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壮丽而又寂静,令人屏息。
非常同意导游的观点,这里比十二使徒岩更好看,更壮观。它不仅以美丽震撼人心,更因为那段沉船往事使人感动。
回程的路上,导游没有沿着大洋路原路返回,而是沿着不靠海的乡村公路行驶。原来,她是想让我们看到野生的袋鼠(Kangaroo)。
导游几次看到袋鼠在大田里,可是离得太远,看不清楚。终于看到一群离得较近的袋鼠,导游才把车子停下。
这一群大概有6、7只袋鼠。上面两个站着的,有一只怀中的袋子里还有一个宝宝。可惜看不清。
视频:田间的野生袋鼠。
以后,在澳大利亚的旅行中,我们又多次近距离看到野生袋鼠。所以这次看不清楚也没什么遗憾。
早上6:30天还没亮就出发,迎着灿烂的晚霞回到墨尔本。
这一天大洋路一日游的收获巨大。大洋路上的景点几乎一览无遗。导游还特意加了两个红包:野生考拉和野生袋鼠。这真是一个超值的一日游。
在美篇上可以看到视频。美篇链接:https://www.meipian.cn/5h31i36w?share_dep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