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佑华教授:书香世家,忠义传承(1)
----胡佑华先生的家世与青年时期记事
【为记忆落笔,为精神留痕】
在完成李鸣真教授系列文章的整理之后,
胡佑华教授的文字风格鲜明,文笔流畅、语言诙谐,
受培怡学姐之托,我把这批文章重新梳理、编排成篇,
(胡佑华,右三)
他们的文字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家风淳厚,书香与信仰并重】
胡佑华先生出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信仰虔诚的基督教家庭。
胡佑华的父亲胡庆生先生,
胡家三代人有着共同的气质:好学、乐学、爱音乐、识大体、
(画红圈的是胡佑华)
【跋涉四日,辗转奔赴恩施】
(胡佑华后排左一)
1940年冬,战火蔓延至西南腹地。1941年胡佑华一家十口人,
(胡佑华后排左一)
当时的恩施古城尚未现代化,依旧保留着城墙、
胡家在恩施居住的是一整套传统老式宅院。前堂后室,左右厢房,
家中长姐在银行工作,支撑家计,其他兄弟姐妹,包括胡佑华在内,
【联中求学:战火中的读书梦】
胡佑华和哥哥佑文、弟弟佑明,先后就读于恩施高中(当时被称作“
学校师资雄厚,不少老师毕业于清华、北大,有的来自省城,
联中的生活极其简朴。三餐主要是包谷饭、包谷糊糊配咸菜。为了“
每天中午,食堂用巨大木桶蒸煮包谷粒,一到饭点,香气扑鼻。
有一次,饭桶里居然出现了“红辣椒”,大家兴奋不已,蜂拥而上。
【歌声里的抗战记忆】
尽管物质匮乏,恩施却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省府迁驻此地后,
1941年前后,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在恩施举行,
音乐会上,一首由胡家四姐弟合唱的英文四重唱《喷嚏歌》(
胡佑文唱男低音,胡佑华担任男高音,姐妹佑琼、
演出结束后,胡庆生先生被请上台与子女一同谢幕。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所有资料来自于胡佑华回忆录,感谢李鸣真教授、胡培怡医生提供珍贵的资料和照片)
(完稿于2025年8月1日,美国亚特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