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李白的两首诗歌

 

                                                      朱洪幸         

 

第一计    瞒天过海(之二)

 

比肩李白

       

       

有一位女士颜值颇高,请我给她写一首诗,我无法推托,只能从命。我认为不必去详细描写她的身体部位,而应用历史人物、文学人物、神话人物来比拟,于是语出四句:“眉清目秀黛玉同/面若春花贵妃容/含情脉脉貂婵笑/疑是嫦娥已克隆!”她看着诗,很满意,不由得又念了一遍。她说:“这也不比李白写给杨贵妃的那三首差!”我一听,受宠若惊,真的能与李白的诗相提并论吗?于是我又把李白写给杨贵妃的《清平调》三首翻了出来,认真地琢磨每一句,每一字。李白的诗如下: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琢磨来,琢磨去,我也有点飘飘然了,也觉得似乎这首诗与李诗不分轩轾,工力悉敌。自己想的事情,也可能就是一厢情愿。别人怎么看呢?还不知道!只有把它拿出来,让人摆到桌面上去鉴别一番才好。没有鉴别,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所谓的轩轾之分。后来,我就把我这一首诗混入李诗三首之中,共四首诗打印成了文字。下面附加了说明:“这是我的朋友写给他的女朋友的四首诗,让我鉴别一下,哪一首诗最好,并且用序号1、2、3、4分别标出来。麻烦您动手标出。谢谢!”

我将打印好的“诗卷”分别给了赵小洪等五人,让他们鉴别回答。当我把这五页“诗卷”收上来一统计,我的诗按五个人的序号相加 ,绝对值最小,也就是说排名最靠前。近日,我再次将打印好的“诗卷”通过微信发给了真东华等六位朋友,让他们回答,结果还是我的那首诗最获好评。

如果我不是这样“瞒天过海”地去征求别人鉴别,而是拿上我的诗与李白的诗去简单地匹比,那也就太不自量力了。谁又会认为我的诗可与李诗相提并论呢?即使有 ,也无法让世人信服。反过来说,我根本就不会那样做。难道我还不知道李白在中国诗坛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吗?难道我会去班门弄斧地炫耀自己吗?肯定不会!明朝著名诗人梅之焕的诗早已几百年了,我小时候就背得滚瓜烂熟:“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不要去班门弄斧,而是要“瞒天过海”地让别人去揭开谜底,这样就不至于过于鲁莽,免于有“狂妄之徒”之嫌。

 

附:征求朋友鉴别及发往其微信的“诗卷”

 

 

A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B

眉清目秀黛玉同

面若春花贵妃容

含情脉脉貂婵笑

疑是嫦娥已克隆

 

C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D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杆

 

    这是我的朋友写给他的女朋友的四首诗,让我鉴别一下,哪一首诗最好,并且用序号1、2、3、4分别标出来。麻烦您动手标出。谢谢!

 

第1是__(ABCD)   第2是__ (ABCD)

第3是__(ABCD)   第4是__(ABCD)

                                        

2023.2.3.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之一)

 

黄鹤重返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濒临长江,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昔日黄鹤栖息于该楼,后仙人乘鹤而去,剩下了孤零零的黄鹤楼和空悠悠的白云,留下了几千年来的遗憾。今日,作者再乘黄鹤而返,并欲克隆新楼,使之成为双子黄鹤楼,作诗以记之,并附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颢《黄鹤楼》一诗。

 

 

黄  鹤  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重返黄鹤楼

        朱洪幸

 

吾乘黄鹤返鹤楼

梦邀崔李诸诗友

宾客一桌鹤为尊

筹议鹤君去与留

崔李献言拟装修

吕仙妙计克隆楼

余问至尊居何处

答曰两楼或可有

 

黄鹤日日梭飞越

酒家夜夜赚九斗

白云有情飘飘过

大江含羞缓缓流

蓬壶仙气绕三镇

峨眉宝光射双楼

欢歌笑语传南粤

碧波江上人泛舟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历来纷呈繁多,不胜枚举。最为受人关注的,莫过于李白搁笔以及其创作的《鹦鹉洲》和《登金陵凤凰台》等历史掌故。

一千多年前的盛唐天宝年间,李白漫游到了武昌,登上了仰慕已久的黄鹤楼。当他放眼望去,面对大江落日的美景,诗兴大发,正要提笔挥毫时,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七律已经在晚霞中熠熠生辉。他品读了一番,顿感怅然若失,不得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平生第一次于黄鹤楼受到了挫败,后人根据李白的这一轶事,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了一座“搁笔亭”。                          

后来,被崔颢伤了自尊心的李白,对没能在黄鹤楼上题诗之事耿耿于怀,总想要寻找机会,挑战一番。于是,在他离开黄鹤楼后不久,便写下了《鹦鹉洲》一诗:“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方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诗写毕,李白看了几遍,始终觉得无法达到《黄鹤楼》一诗的高度,于是颇为郁闷,直到他写下脍炙人口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一首人们无不推崇的登高揽胜之杰作。这也是李白游黄鹤楼后,欲与崔颢一比高下的不朽名篇。

    千百年来,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轩轾之争,从未停止。元代评论家方回认为,两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而清代评论家沈德潜则对崔颢的《黄鹤楼》极为推崇,并赞其“擅千古之奇”,李诗难以比肩。严《沧浪》更是明晰地指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作者且以为,就两诗的气势韵味来论,崔诗略高一筹,而李诗有模仿之嫌。这也符合网络评论,赞崔诗者甚多。

    再说《黄鹤重返黄鹤楼》之写作缘由。作者平生未曾登上黄鹤楼,近日从优兔网络平台上详细聆听了关于《黄鹤楼》的多种解说,并对李白在此搁笔而去深感遗憾。余心自有一股不服气的冲动,于是铺纸挥毫尝试一番,竟然气贯长虹,一气呵成,甚是窃喜。就诗歌语言的技巧、构思、文字功底而言,李白堪称泰斗,或曰无出其右者,当然卑生也是不及的。然而,拙作确实在某些同类诗歌中超出了李诗,原因何在?此乃“神传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