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楠 2025年5月5日
2024年11月18日,我们告别突尼斯(Tunisia)首都突尼斯市(Tunis),司机驱车驶往下一个景点凯鲁万(Kairouan)。
凯鲁万是突尼斯一座历史名城,被誉为继麦加(Mecca)、麦地那(Medina)和耶路撒冷(Jerusalem)之后的伊斯兰教第四大圣城。它由阿拉伯将军乌格巴·伊本·纳菲(Uqba ibn Nafi)于公元670年在伊斯兰早期征服时期建立,并成为北非伊斯兰学术、文化和建筑的主要中心。
凯鲁万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Kairouan ),是穆斯林世界最古老、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最初于公元670年建成,现存主要结构为公元836年左右完成。是伊斯兰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的建造者是上面提到的凯鲁万的创始人乌格巴·伊本·纳菲,因而也被称为乌格巴清真寺(Mosque of Uqba)。
凯鲁万大清真寺占地约9,000平方米,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结合了拜占庭、叙利亚、罗马、柏柏尔和早期伊斯兰建筑元素。
清真寺有宏伟的方形中庭,四周环绕拱廊,铺有古代罗马大理石。它是伊斯兰世界最早的大型拱廊庭院之一,成为后世清真寺建筑范本。
祈祷大厅采用多柱式结构,有17排拱形中殿,拱顶高低错落有致。内部使用多达400多根罗马、拜占庭古柱。祈祷大厅仅对穆斯林开放,我们不能入内。只好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
清真寺的宣礼塔(Minaret)高达31.5米,是伊斯兰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宣礼塔。宣礼塔有三层结构,如灯塔般雄伟,采用罗马石材和拜占庭建筑技巧建造。
在清真寺的中庭,靠近一侧的拱廊下,有一个小小的日晷,设置于一个小型平台上。日晷有一个水平刻度盘,中央立有指针。太阳照射下,晷针的影子会在地面上投影,投影与刻度线的交点标示具体时间。在没有机械钟表的时代,日晷与影长测量法是最常用的伊斯兰祈祷时间测定工具。它见证了伊斯兰文明对天文、数学、建筑与宗教仪轨的融合与智慧。
凯鲁万被誉为“马格里布的麦加” (The Mecca of the Maghreb")。“马格里布(Maghreb)”指北非伊斯兰世界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因而凯鲁万在北非的伊斯兰世界具有非常高的宗教地位。中世纪曾流行一种说法:“七次到凯鲁万朝拜等同于一次麦加朝觐”,这吸引了很多地区的信徒前来。
凯鲁万另一座最受尊崇的宗教与建筑遗产是“理发师清真寺”(Barber’s Mosque),又称“西迪·萨哈比清真寺”(Mosque of Sidi Sahbi)。整座建筑群供奉先知穆罕默德的一位圣门弟子——阿布·扎玛阿·巴拉维(Abu Zama'a al-Balawi)。他因虔诚与忠诚在突尼斯和北非穆斯林中被广泛尊为圣人。据传他随身携带了三根先知的胡须,因此被人敬称为“理发师”。
据说阿布·扎玛阿·巴拉维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同伴,他在征战中殉道,并安葬于凯鲁万。西迪·萨哈比 ( Sidi Sahbi ) 是对圣门弟子的尊称,意思是“尊贵的门徒”。整个理发师清真寺建筑群包括一座清真寺和这位圣人的陵墓。
整个建筑群的修建最早可追溯至 7–8 世纪,现存建筑多为 17–18 世纪风格。
理发师清真寺是突尼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整个建筑群融合了宗教功能、陵墓纪念与马格里布地区审美传统,具有丰富的历史与装饰价值。
建筑的屋檐、门窗、天花板上布满复杂的几何与植物图案的手工木雕。
墙面装饰有色彩丰富的突尼斯陶瓷砖(zellij)。
陶瓷砖色彩明亮,以蓝、绿、白、黄为主。图案包括植物纹、几何图案。这是突尼斯地区伊斯兰建筑的重要视觉标志。
柱头、门框、墙上有美丽复杂的石雕花饰或书法纹饰。
熟悉的阿拉伯风格,令老太想起西班牙格拉纳达(Granada)的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圣人的陵墓不让进去,也不允许拍照。守墓人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倒了一点水,让我们洗手。一股清香立即扑鼻而来。导游告诉我们,那是橘子花水。这是一种传统的祝福仪式,象征洁净、神圣与神的恩典,也表达了对圣地的尊敬与虔心。
在理发师清真寺的一隅,藏有一座低调却重要的伊斯兰学校(madrasah)。
导游告诉我们,这所学校教授的内容包括古兰经诵读(tajwid)、注解(tafsir)、伊斯兰法学(fiqh)、阿拉伯文修辞等。它体现了突尼斯将圣人纪念地与知识教育中心结合的传统。
理发师清真寺是信徒朝拜与精神沉思的重要场所。它也象征着凯鲁万作为北非伊斯兰信仰、学术与文化传统中心的悠久历史。
跟随导游来到凯鲁万的麦地那(老城)。
麦地那周围环绕着绵延三公里多的城墙。这些城墙最早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后经多个王朝修缮加固,至今仍大体保留着中世纪伊斯兰城市的防御格局。城墙主要由泥砖和石块砌成,墙体厚实,顶部设有守望塔与垛口,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风格。
凯鲁万的麦地那,是北非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古城之一。它不像突尼斯市(Tunis)或马拉喀什(Marrakech)那样喧嚣热闹,却以一种安静而庄重的姿态,保留了千年时光的痕迹。
麦地那的街道纵横交错,如迷宫般曲折。狭窄的巷子有时只容一人通过,两旁的墙面刷着石灰粉,多为白色,有时点缀着蓝色或绿色的门窗。
麦地那中的市场(Souq)尤为精彩,它不像旅游城市那般刻意迎合外来者,反而保留了更强的本地气息。这里出售的多是日用之物:布料、陶器、皮具、香料、传统服饰,等等。
当然也少不了凯鲁万闻名遐迩的地毯。凯鲁万地毯以图案精美、工艺细腻著称,许多家庭仍以此为生。
凯鲁万麦地那的市场上,甜食摊位是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它们色彩缤纷、香气扑鼻,是这座圣城的甜美一面。照片中左下角大盆中的“玛克鲁德”(Makroud)是最具代表性的甜品。这是一种用粗粒小麦粉制成的传统糕点,内夹椰枣酱或无花果酱,外皮油炸后再浸入橙花水香味的蜂蜜中。玛克鲁德形状多为菱形,咬下去外酥内软,带着浓郁的香料与果香。
“甜哥”王大明白一看见甜食就迈不动步。店家竟然给他好几块品尝。他拿来分给大家。还真好吃!不像以前吃过的穆斯林甜食那样齁甜。
路过一家小餐馆。导游说,如果你们喜欢吃辣的,这是这里最火的辣味餐馆。看看餐馆装饰的红色,就能想象出它的食品有多辣了。
导游领我们上了一个小楼,看见有人牵着骆驼在里面,顺手拍了一张。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专门为游客拍照的----也就是照相馆吧。哎呀呀,这才意识到不应该拍照的,这可是人家赚钱的工具呀。对不起了!
午饭时间,导游说已经定了餐,带我们去吃饭。可是一转眼,他就不见了。几个人正四下寻找,忽听上面有人喊我们。抬头一看,导游在城墙上向我们招手呢。
原来,这家名为El Brija的餐厅在城墙上。好有情调!
我们在突尼斯的旅行,是一天三餐都包在费用里的。午餐都是事先定好的,没有机会看菜单选择。但是吃的都很可口,觉得比在摩洛哥每天吃塔吉锅强。
沙拉看起来不起眼,却是这里的招牌菜。很好吃。
烤鸡肉和米饭也很不错。吃的俺这个中国胃都没有怨言。
当然,我的最爱还是突尼斯面包,当地叫塔布纳(Tabouna)。虽然和摩洛哥面包(Moroccan Khobz)的叫法不同,但制作方法大同小异。这是一种非常地道的突尼斯家常面包,尤其在餐厅或家庭聚餐中,几乎是“万能配角“----无论点的是炖菜、烤肉、沙拉,甚至是海鲜,它都会随餐端上一筐,热乎乎、香喷喷,白吃不厌。
从 El Brija 餐厅的露台上望出去,是欣赏凯鲁万麦地那最静谧、最诗意的方式之一。白色的围墙环绕着金色或蓝色的圆顶圣祠,和不远处的宣礼塔呼应,仿佛是麦地那古老信仰与记忆的守望者。
凯鲁万麦地那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它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城市社会的完整样本,至今仍以原貌与原精神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连贯、完整、活态的城市遗产形态极为稀有,具有全球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因为它在历史、建筑、城市规划和文化传统方面具有“杰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凯鲁万麦地那(Medina of Kairouan)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图书馆主页网址:http://beinan.360doc.com | | 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15:圣城凯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