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家四口下江南,南京,苏州和上海各两天,行色匆匆,忍痛割爱没到杭州,说是下次再来。小儿初中毕业后跟着夏令营又去了一趟苏州,而女儿大学毕业了才得以再次回中国,不觉竟然已是十年之后了。
四月初乘高铁夜里九点半到杭州西站,之前在车上吃了热乎的盒饭。到指定的网约车区等车,司机到后发车位,顺利搭乘网约车到龙井村的旅馆。
一周前找西湖边的住处,看中了一个绿树环抱,花团锦簇,性价比俱佳的民宿,由于不确定35厘米宽的是单人床还是双人床,特意拿了把尺子去小儿房间量了量,是双人床没错,满心欢喜地去订,民宿已经花落谁家。无奈订了现在的旅馆。
第二天一大早儿惊喜地发现后面是茶园,茶园与旅馆之间有条小径直通西湖。不到七点钟茶园里的采茶人早已在忙碌着采摘新茶。据说这些采茶人是从安徽雇来的,她们在采摘期间就住在龙井村。
采茶人头戴大沿遮阳帽,低头专注采茶,每朵茶芽两厘米茶三片叶子,双手在茶树上飞舞,精准地摘下朵朵嫩芽。
旅馆包早饭,另外还可以参加茶道课,入住时原本注册了上午十点中的茶道课。却巧遇了一位茶师傅,他一生酷爱茶,据他所说这片群体种茶园已经三十多年了。 乾隆皇帝御封“十八棵御茶”就属于群体种,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混合茶树,自然两性杂交,长出来的茶树都各自不同,茶叶大小也不一样,采摘期相对较晚。说上午带茶道的人其实是包装公司的,旨在销售,经常向茶师傅请教却不得要领。后来由于在西湖走的开心没有回旅馆参加茶道棵。
十分钟左右走到西湖,途经巨大的紫藤架,幽静繁茂的曲院风荷,苏堤上行人还不多,时空交错,算是与苏子在文字之外见面了,联想到苏轼曾在此地修建堤坝的场景不免心旷神怡。
晨风轻戏苏公堤,春日初上青云梯,如愿西湖开画卷,繁花似锦满芳郁。
旅馆的餐厅正对着茶园,茶师傅热情地给倒了一杯茶,淡淡的茶香回味悠长,说是泡三遍后就没味道了,还说这茶现在炒到了两万一斤,老百姓是喝不起的。
早饭后和女儿再次到西湖,沿着白堤到断桥,身着古装,手拿油纸伞的美女们在摩肩擦踵的游人潮中颇为醒目。白堤俗称“白沙堤”,长约一公里,白居易曾在此留诗 《钱塘湖春行》,广播里的童音朗朗念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 。
乘船到三潭映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岛上柳绿花红,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然后搭船去雷峰塔。雷峰塔,始建于北宋977年,由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一塔,高7层,名皇妃塔,后因处雷峰(夕照山)之上名雷峰塔。现在的雷峰塔重建于2000年,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可以石阶而上或乘电梯上塔,每层等电梯的队都好长,从最高层(五层)可以眺望西湖,塔内有佛经和佛教故事画作,有时间可以仔细欣赏。
西湖周围步道交错纵横,从紫云洞到宝石山上保俶塔,多角度多方位远眺苏堤和西湖。紫云洞前有人唠嗑下棋,景色优美,环境幽僻。
岳庙里的游人众多,岳王威武,秦桧夫妻反剪双手,面岳王墓而跪,形象沮丧。
丝绸博物馆里正在装修,好几个展厅都不开,门口有都锦生丝质礼品卖。
钱江世纪公园集休闲、娱乐、运动、文化等功能为一体,呈T字型分布在钱塘江东南岸边,全长约4公里,邻近杭州奥体博览城,与北岸的钱江新城隔江对望。行人和骑共享单车的络绎不绝。
灵隐寺创建于东晋326年,距今已有1690多年历史。印度僧人慧理来到中国传教,后因此处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当地建立寺院,取名为“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笃信佛教,对灵隐寺的建设倍加关心。当时灵隐寺达到了九楼、十八阁、七十七殿堂、僧众三千的规模,成为江南地区的佛教名刹。著名僧侣永明延寿、大慧宗杲、佛海慧远等人,都曾担任此寺的住持。传说中的济颠和尚也在此寺出家. 不是周末,不是节假日,来灵隐寺的人依然众多,好多年轻人,排队拜佛有模有样。
红衣法师李叔同曾在灵隐寺修行并留下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灵隐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不高不大的山峰中汇聚了几百处不同朝代的菩萨、高僧造像,有种融合之美; 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 沿着石洞旁的步道可以直达飞来峰顶。
旁边的净慈寺,希望下次有机会去。
杭州小吃里葱包桧儿在西湖边尝了尝,味道一般。在龙井路上一家不起眼的餐馆吃的东坡肉和西湖醋鱼都相当不错,苋菜也很新鲜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