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看文章说冯唐

读书随笔:看文章说冯唐

2011-12-18

 

        冬天的树,骨瘦如柴。冬天的人,却臃肿窝囊。所以冬天最欢喜的事情就是洗了澡猫在被窝里读读书。

      年轻那阵儿激素水平高,困得不行的时候也不想睡,抱着书如饥似渴地上了床一开读就是一宿通宵达旦。那时想看的书也都刺激,大凡武侠美女,书就是兴奋剂。 人到中年以后精气神不足,想睡觉的时候也睡不着,拎着书精疲力尽地上了床还没读两页眼皮就开始重如泰山了。这年月想看的书也都多情,无外悲欢离合,书纯属安眠药。

      最近老婆的“药”吃光了,跑到当当网上买了苏童的《河岸》、莫言的《生死疲劳》、冯唐的《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和刀尔登的《七日谈》,打了折一共八十二块。

      老婆更喜欢莫言的开阔,我则倾向冯唐的搞怪。遗憾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所选文章几乎和《活着活着就老了》基本雷同。好在旧文重读,也颇有一番似曾相识的重逢之感。

      冯唐总是有点不老实,他梦想着永恒,怀揣着情色,笔走龙蛇,字里行间都是些怪力乱神、欢蹦乱跳的文字,读起来有点出人意料。

      再读冯唐有了一个奇特的念头:一个人的文字竟然是和他的职业一脉相承的吧。小冯学医当过好些年的妇科大夫,然后又弃医从商,钻到麦肯锡去写咨询分析报告,赚足了钱又想精神永垂不朽,一个恍惚,突然华丽转身混入了作家队伍,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用文字打败时间。

      于是,他的观点和文字总喜欢拿姑娘身体比喻着说事儿,而且一贯直截了当,细致贴切,偶尔还弥漫着一点福尔马林消毒水的医学院气息。另一个特征就是思路明晰、段落清楚,经常一二三四地叙述下来,一看就是理工科毕业生外加商业计划书长期熏陶的严重后果。

      这里,给大家摘一段吧,也算是当庭举证:

      到底什么是好小说?好小说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坏小说各有各的坏法,但是好小说具有一些共性。

      文字妙曼。好小说的文字要有自己的质感,或浓或淡,或韧或畅,或是东坡肘子或是麻婆豆腐,但是不能是塑料裹脚布。好文字仿佛好皮肤,一白遮百丑,即使眉眼身材一般,还是有人忍不住想摸想看。所以南方女孩比在沙尘暴里长大的北方姑娘好嫁,所以诺基亚只给手机换个金属外壳就多要两千块。

      结构精当。好故事仿佛好脸蛋,好结构仿佛好身材。长久而言,好身材比好脸蛋更动人。好脸蛋只是个好故事,看过了,知道怎么回事儿,不复想起。好结构转承起合,该凸的凸、该仄的仄,该紧的紧、该疏的疏。让人从头看到脚,再从脚看到头,从胸看到臀,再从臀看到胸,感叹天公造化。

      才情灿烂。才情不是思想,好小说不是论文,可以不谈思想,只谈才气纵横、心骛八极。就象好姑娘可以胸大无脑,但是不能不解风情、不知体贴。好的小说家用肚脐眼看天下,从另一个角度拿捏你的痒处或在你毫不设防的时候给你一记断子绝孙撩阴腿。就象一些有气质的姑娘,肤如五号砂纸、平胸没臀,但是见月伤心、听歌剧涕泪横流、主动问你能不能抱她一下,还是能迷倒一片。

      讲到最后,小说文字不好不重要,结构不好不重要,才情不好不重要,小说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生命感动,就象姑娘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爱情。在读到足够数量的好小说之前,我不相信任何鬼怪灵异。但是,好小说简简单单透过白纸黑字,将千年前万里外一个作者的生命经验毫不费力地注入我的生活,让我体会生命中不灭的感动。我开始怀疑灵魂的存在。 

      最近《人民文学》期刊和《盛大文学》网站通过专家评议和网民投票,推出了未来文学大家TOP20人选,冯唐位列第一。

      脑袋大指头粗不是作家就是伙夫,从照片看冯唐脑体积尚可,可手指头咱还真没见过。

      文学即人学,人学即生活。大致说来,对于一个男人,他开始面对生活时就开始面对着一个姑娘,征服了她就有了爱人和孩子,没有征服她就有了悲伤和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