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楠 2025年2月21日
2024年11月12日,吃过早饭后,我们从陨石酒店(Hotel Meteorites Boulaajoul)出发,向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挺进。
我们下榻的酒店在Boulaajoul。这个小村庄位于中阿特拉斯山脉(Middle Atlas Mountains)与撒哈拉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进入撒哈拉地区的一个重要路口。从Boulaajoul到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撒哈拉沙漠地带的梅尔祖卡(Merzouga)有将近4个半小时的车程。
车子在RN13公路上行驶,路边的景色令人震撼。近处是较低的丘陵和干旱的平原,远处是一片壮丽的雪山。
柔和的白云点缀着白雪覆盖的峰峦。一瞬间,我有些恍惚,我们不是在摩洛哥吗?这怎么看起来像青藏高原?
路过的小村庄里,最引人注目的总是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
导游拉希德告诉我们,他的家乡就在梅尔祖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 那里居住的主要是柏柏尔人(Berber)。他们的祖先曾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现在,很多柏柏尔人都像他的家庭一样,从事旅游业。
拉希德说,他从十几岁起就进入旅游业了。最开始是为游客拉骆驼,在沙漠营地打工,后来又在旅行社当导游。旅行路线是借鉴他所工作过的旅行社的路线制定的。他的英语大都是从小和游客交往中学的,也就读过职业学校。自己开旅行社也有十几年了。
真的是很佩服拉希德,靠自己的努力,从拉骆驼小哥成为旅行社老板。也祝愿他的家庭企业生意兴隆。
车子行驶了一会儿,拉希德忽然将车子停在路边,对我们说,这里的苹果好,下车买苹果。
看了一下手机下线地图,这里是米德勒特(Midelt)。米德勒特位于中阿特拉斯山脉和高阿特拉斯山脉(High Atlas mountain)之间。由于这里海拔高,冬季寒冷,温差大,光照足、水源丰富等自然条件,米德勒特以苹果生产而闻名,是摩洛哥的苹果之都(Apple Capital of Morocco)。
我们头天晚上在酒店里吃到了米德勒特苹果,特别甜,还特别的香。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苹果了。王大明白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下车后,见路边只有一个窝棚卖苹果。拉希德买了满满一大袋子足有20斤的苹果,才花了相当于2美元。真把老头老太羡慕坏了。
拉希德说,在苹果收获季节,每次路过这里,他都要给妈妈买一些苹果。他们兄弟几个都不在家乡住了,村子里只有老妈留守。
车子在小城埃尔富德(Erfoud,也译为伊尔富特)停留。拉希德将我们带到这个化石博物馆。
埃尔富德位于摩洛哥东南部,是一座沙漠小镇,被称为“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门户”。它是世界著名的化石之都,以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闻名。这里有许多化石工坊。拉希德说的这个博物馆,其实就是一家化石工坊。
博物馆里有专门的导游为我们讲解。一进门,看到这些展示的化石石板,我就傻了。过去也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化石,但从没有见过这样清晰的海底的贝壳和鱼类的化石。
这些化石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边缘,特别是埃尔富德附近的一些地区。这些地方曾在数亿年前的古生代(Paleozoic)和中生代(Mesozoic)时期是海洋或浅海环境,因此沉积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3亿多年前,今天的撒哈拉大部分地区都被泥盆纪-石炭纪海洋覆盖。这些海洋沉积了大量生物遗骸,逐渐形成化石。后来,随着非洲大陆板块运动,海洋逐渐消失,地势抬升形成了干旱的撒哈拉。由于沙漠环境的风蚀作用,许多化石被暴露在地表,非常容易发现。
这里的著名化石有菊石(Ammonites)。这些螺旋状的海洋软体动物是远古头足类,类似于今天的乌贼和章鱼。它们生活在约3.5亿到6600万年前,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墙上照片中一人高的贝壳化石真是令老太惊掉大牙。那时的海底生物都这么大吗!
在埃尔富德附近发现的菊石化石,通常带有美丽的虹彩矿化纹路,非常适合雕刻和装饰。
还有一种著名化石是三叶虫(Trilobites)。三叶虫是距今约5.4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节肢动物,摩洛哥的三叶虫化石种类繁多,是全球收藏家追逐的珍品。
这里还展示出售精美的化石艺术品,看的老太是眼花缭乱,惊诧不已。真是太神奇啦!今日荒芜干燥的撒哈拉沙漠,几亿年前竟然是生物富饶的海洋!而几亿年前的海洋生物,现在就在我的眼前!神奇的撒哈拉,还有这等宝物!
太喜欢这些化石啦!抚摸着这些原石和加工后的艺术品,心中就不免一阵兴奋,仿佛穿越到了几亿年前,仿佛自己和那远古时代有什么渊源。见到这些化石,是我到摩洛哥最大的收获之一。
虽然化石制品很重,还是买了一个小盘子留作纪念。驴友曾和拉希德谈到网上质疑这里的化石可能是假的,拉希德特别不高兴。王大明白仔细查看了一些制成品后,得出结论,这些肯定都是真的。这里的人没有造假的技术和设备。如果造假的话,成本肯定比打磨出真化石还要高。
在摩洛哥撒哈拉边缘地区,有很多化石猎人(Fossil Hunters)。他们大多是当地的柏柏尔人。他们世世代代在撒哈拉沙漠和阿特拉斯山脉生存。过去,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游牧、农业和手工艺,但在20世纪后期,化石贸易成为新的经济来源。他们在干燥的沙漠和岩石层中挖掘、寻找、修复和交易化石,将这些远古生物遗迹带入科学界和收藏市场。
在埃尔富德,还可以参加化石挖掘之旅(Fossil Hunting Tour),跟随当地导游前往沙漠化石遗址,亲手挖掘三叶虫或菊石。可惜事先不知道,知道的话老太一定会参加化石挖掘,亲自验证化石的真假了。
将近黄昏时分,我们到达梅尔祖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是通往撒哈拉深处的重要入口之一。我们要在这里骑上骆驼进入撒哈拉沙漠,看沙漠日落,然后到达沙漠营地。一排骆驼已经在等候我们。
拉骆驼小哥和拉希德为我们一一绑好头巾。在沙漠中骑骆驼时,戴头巾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头巾可以防风沙,防晒,保暖,还可以吸汗降温。戴头巾也是柏柏尔人的传统风格。柏柏尔人的头巾特别长,进入沙漠前的小村庄都有摊贩出售柏柏尔人的长头巾。
我们是有备而来,带了自己的头巾。可是头巾很短,还有方的。正想问这样的头巾行不行,拉骆驼小哥上来,三下两下就将头巾为我们绑在头上。不论是短的还是方的,一律没问题,还留出一块遮脸。真是神奇!王大明白这个样子,好像又要去偷地雷啦!
一切准备就绪。雄赳赳,气昂昂,向撒哈拉沙漠进军!
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沙漠,横跨 11个国家,总面积约 920万平方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北非。如果把撒哈拉放在中国版图上,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中国,等于中国面积的大约95%。
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约26.6万平方公里,只占撒哈拉沙漠的约 2.9%。但是摩洛哥拥有著名的谢比沙丘(Erg Chebbi),以其 高达150米的金色沙丘和梦幻的日出日落 吸引着全球旅行者。我们有幸在这个著名的谢比沙丘上骑骆驼看日落。
柏柏尔小哥不仅为我们拉骆驼,还忙前忙后地为我们拍照。可惜沙漠上的车轮印破坏了沙丘的美观。有的人不愿意骑骆驼进入沙漠,常常有车辆在沙丘上行驶。
骑在骆驼上晃动的厉害,也真没有办法拍照。只有F将军将我们的身影留在了沙漠上。
这已不是老太第一次骑骆驼,但注定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次的经历太惨了。刚在沙丘上走了一会,就觉得很不舒服,屁股硌的生疼,怎么挪动换姿势都不行。沙丘的坡度很大,上坡下坡晃动很厉害。发现我前面的扶手也跟别人的不一样,要身体前倾才能扶到,很痛苦。突然就想起“骑驴磨腚骑驴腚,腚也磨腚”。其实我在约旦也骑驴走过山路,没有什么困难。这次怎么就这么难呢!
终于到了看日落的地方,停下来,下了骆驼。一看,我的骆驼上的扶手果然和其他骆驼上的不一样。拉骆驼小哥也看出了问题,直说抱歉。其实最关键的是这里的骆驼坐骑没有脚蹬子,以前骑过的骆驼都有脚蹬,双脚可以踩住脚蹬,减少臀部的摩擦。
这就是我的骆驼,又瘦又小,看着比老太还可怜。
在沙漠里等着太阳落山,也看到了很多骑骆驼的游客。这一对儿好像是私人定制,因为只有他们两个人和一个拉骆驼小哥。
男的在沙丘上翻跟头打把势,尽情拍照,把老太笑死了。
一队队人马,不对,应该说,一队队骆驼游客,都到这里停留看日落。
有的骑着骆驼登上高高的沙丘。那里是太阳落山的地方。
王大明白如愿以偿,留下一张撒哈拉沙漠美照。
来到沙漠中的豪华营地,天已经黑了。
拉希德早就将我们交给拉骆驼小哥,自己回家看老妈去了。他曾告诉我们,这个豪华营地的主人跟他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知道,这是柏柏尔人开的。我在做策划时,看到过一个沙漠营地帐篷的照片,告诉拉希德,我们就住这个营地。拉希德说,这种豪华营地有的是。他还是没有订我要的那家,没想到的是,他订的这家更好。
每个帐篷都非常大,有两张单人床,一张双人床。每个帐篷最多可以住4个人。床上摆着柏柏尔人的传统长袍和帽子,地上有柏柏尔风格的手绣拖鞋。WiFi,电插头、热水壶一应俱全。洗手间有淋浴,只是因用太阳能发电,热水不太热。但这里的奢华已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可是在撒哈拉大沙漠呀!
餐厅帐篷也很有特色。
接待我们的经理很有意思。他是柏柏尔人,会说简单的中文,而且不限于“你好”,“谢谢”这样的单词,还能讲出完整句子。特别是,他总是说“哎呀我的妈呀!”把我们逗得够呛。问他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他还真知道。就是喜欢这句,一见我们就说,弄得我们只好管他叫“哎呀我的妈呀”。连王大明白都无可奈何,中文那么多好句子,你学什么不好,怎么就喜欢“哎呀我的妈呀”!
经理不仅会说中文,还会十几国语言。听他用意大利语和邻桌的游客交谈的还很热闹。他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在沙漠营地中打工,和游客学习各种语言。他的英语相当不错,中文发音也很标准,特别是那句“哎呀我的妈呀“。别的语言讲的怎样,老太不得而知,但是却是由衷的佩服他的语言天赋。
晚饭后,营地中升起篝火, 围着黑头巾的“哎呀我的妈呀“ 带领一众小弟奏起传统柏柏尔鼓乐,游客们围着火堆,随着欢快有节奏的乐曲尽情欢跳。
这些柏柏尔人个个身手不凡,能歌善舞,摆弄鼓乐。白天他们是营地的厨师,司机,拉骆驼小哥,服务员,经理, 晚上他们是娱乐明星。他们和撒哈拉一样神奇!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沙漠营地看日出。沙漠的早上很冷,我们都穿上了柏柏尔人的长袍。每个房间里都有4套不同颜色的长袍。我们两个房间,有8种不同颜色的长袍供我们任意调换。后来问拉希德,知道这种长袍叫Djellaba。
这种长袍非常暖和,真正的羊毛织就,厚厚的,还有帽子,可以抵御清晨沙漠的寒风。出门时,我让王大明白套上长袍,他说,我----才不穿呢!结果一到沙丘上就冷的不行。看着我们穿着长袍一点感觉不到冷,他只好又艰难地冲下沙丘,回帐篷穿上了长袍,再艰难地爬上沙丘。
不过王大明白也很聪明,他穿了帐篷中提供的拖鞋。在沙漠中行走非常困难,在软软的沙子上走起来是一脚深一脚浅的,鞋子里会灌进很多沙子。穿拖鞋就好多了,抬脚一抖,沙子就抖掉了。那些拉骆驼小哥都是穿的塑料拖鞋。
天边呈现出金黄色,太阳就要升起来了。“哎呀我的妈呀“在沙丘上摆好桌椅,端上热茶,让我们舒舒服服看日出。
太阳一下子从天边蹦了出来,顷刻将整个天空染成金黄色。
但是很快,大片乌云涌现,将初升的太阳遮挡。我们也算是有幸看到转瞬即逝的日出。
穿着柏柏尔人的长袍,像个地道的柏柏尔人一样,毫无畏惧地向高高的沙丘走去,仿佛像哪部影片中的场景。
发现远处的沙丘上有骆驼,几个人追过去拍照。听说摩洛哥的骆驼都是被人驯养的,已经不存在野生的骆驼。但是这几只骆驼不知为何待在无水无草的沙丘上,难道是早上出来锻炼身体?
望着浩瀚无垠的撒哈拉,这片神奇的沙漠,心中竟有些不舍。撒哈拉,这个儿时就刻在心中的名字,我们为你远涉重洋而来,却又要匆匆而去。幸运的是,在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你,此生无悔啦!
临行前,我们又换上不同颜色的长袍,戴上帐篷中的柏柏尔人的草帽拍照留念。后来听去过摩洛哥的朋友说,他们都没有机会尝试柏柏尔人的传统服装。看来我们要感谢柏柏尔人导游给我们带来的福利了。
早饭后,“哎呀我的妈呀“告诉我们,拉希德不来接我们了,在沙漠外的小村子等我们。我们知道,拉希德是舍不得他的新车。能开进沙漠的车都是特殊的车, 普通车的车身很容易被车轮卷起的沙子损坏。 随后,“哎呀我的妈呀“开车将我们送出沙漠,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撒哈拉沙漠中的豪华营地和可爱的“哎呀我的妈呀“。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图书馆主页网址:http://beinan.360doc.com || 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08:神奇的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