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巡礼,高瞻且远渡 (下)

视频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jCWIB68KI

解说词:

朋友你好,我是《平民时代》作者捷润。年初我们在巴拿马城游历了两天左右。之后又用了一天时间乘坐游轮从太平洋一端穿过巴拿马运河到达加勒比海,大西洋一端。视频分为两期,上期我们聊了路上旅游,非常有意思。如果你还没有看,建议你去看看。今天是下期,我们谈谈运河穿越游及运河简史,并报告一下我在那里是否发现了共军或美军。公平地讲,巴拿马运河的故事要比长江大坝的多得多,精彩得多。我必须用“迷人”一词形容有关巴拿马运河的故事。

世界上有三大顶级重要的航运水道,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和马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都是战略要地,也是财源要地。希望你知它道们在哪里。

一、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与战略重要性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航道之一。运河的建成极大地缩短了全球海上航运的时间,使得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航程减少约13,000公里,避免了绕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危险航行。因此,巴拿马运河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军事和政治上也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二、早期的探索与法国的失败(16世纪-19世纪)

最早提出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6世纪。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成为首位穿越巴拿马地峡并见到太平洋的欧洲人。由于意识到地峡的重要性,西班牙人开始考虑在此修建一条水道,以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但由于技术和资金问题,未能付诸实施。

19世纪,随着全球航运的发展,修建巴拿马运河的设想再次被提出。1855年,美国人在巴拿马修建了泛美铁路(Panama Railroad),成为横跨地峡的重要交通线。然而,海上通道的需求仍然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让一位名人再次登上世界舞台。

三、法国的运河计划(1881-1889)

法国外交官及工程师费迪南·德·雷赛布(Ferdinand de Lesseps)因成功主持了苏伊士运河的建设而闻名,他花了十年功夫于1869年完成了联通地中海和红海这一惊世壮举。1881年,他成立了一家法国公司,开始在巴拿马修建运河。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成功,人们对他的信心爆棚。他先后一共筹划了约 2.6 亿美元。这可是当时的钱啊,天价。

雷赛布计划建造一条类似苏伊士运河的海平面运河,即无需船闸,直接将地峡挖通。然而,巴拿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远比埃及恶劣。苏伊士运河位于干燥的沙漠,而巴拿马则是湿热的热带雨林,常年多雨,地势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在建设过程中,法国人遇到了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黄热病和疟疾 —— 由于缺乏有效的医学知识,大量工人因疾病死亡,仅1882年一年,就有超过8,000名工人丧生。

二是地形复杂 —— 巴拿马地峡有高山和密林,雨季导致大面积泥石流,使得挖掘工作屡次受阻。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关键。资金筹集的过程大致如下:

  1. 最初融资(1880年) ——雷赛布的公司在法国公开募资,吸引了 超过80万法国投资者,其中许多是普通民众。初始募集资金约 3 亿法郎(约 6,000 万美元),主要用于前期勘测和施工。

  2. 追加融资(1883-1888年) ——由于施工进度缓慢、成本大幅超支,他多次向投资者追加融资。法国政府未提供直接支持,因此他主要依靠债券发行和彩票债券筹集资金。累计融资约 13 亿法郎,其中大量资金被用于填补亏空,而非真正的施工。

   c.最终的资金问题与破产(1889年)——

工程失败:受黄热病、地形复杂、管理混乱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度极慢。

资金耗尽:13 亿法郎几乎全部花光,但进度远未达到预期,投资者信心崩溃。

公司破产(1889年):导致 超过 85 万投资者 遭受巨大损失,被称为法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丑闻。雷赛布因欺诈被判刑,但后获赦免。

因为苏伊士运河开通的庆典有歌剧《阿依达》的《大凯旋进行曲》。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失败有欺诈罪的刑罚。但雷赛布丝毫不失为千古伟人。在巴拿马城的法国广场中,纪念塔前最大的那个胸像雕塑人物就是他。

四、美国接手(1903)

法国人的失败给了美国人机会。19世纪末,美国希望在中美洲修建一条运河,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最初,美国曾考虑在尼加拉瓜修建运河,但由于法国此前在巴拿马的失败工程,美国最终决定接手巴拿马运河的建设。然而,当时巴拿马仍然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哥伦比亚政府对美国的运河条约要求持保留态度,不愿按照美国的条件达成协议,导致美哥谈判破裂。

1903年11月3日,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独立派发动起义,宣布从哥伦比亚独立。美国迅速承认巴拿马,并派军舰阻止哥伦比亚政府镇压叛乱。美军的纳什维尔号巡洋舰(USS Nashville)等多艘军舰进入巴拿马水域,阻止了哥伦比亚政府的干预,最终促成了巴拿马的独立。

1903年11月18日,巴拿马新政府与美国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海伊-布努-瓦里亚条约》Hay-Bunau-Varilla Treaty),给予美国永久控制巴拿马运河区的权利,并获得运河建设权。

这场独立革命在美国的军事干预下迅速完成,使巴拿马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为巴拿马运河的建设铺平了道路。

工程重启(1904-1914)

美国与巴拿马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后,于1904年,正式接手运河建设,并针对法国失败的经验进行了几项重大改进。

其一是改建为船闸式运河 —— 美国工程师约翰·史蒂文斯(John F. Stevens)认为,法国的海平面运河方案不可行,因此提出了船闸式运河方案,通过人工湖(加通湖)和多个水闸调节水位,使船只能够在不同高度的水域间通行。

其二是改善医疗条件 —— 美国医生威廉·戈尔加斯(William C. Gorgas)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如消灭蚊虫、建立卫生系统等,大幅降低了黄热病和疟疾的发病率,挽救了大量工人的生命。

其三是加强施工组织与机械化作业 —— 美国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如蒸汽挖掘机,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建立完善的运输和管理系统,提高工程进度。

还有一个重大事件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于1906年11月造访巴拿马运河工地,成为第一位在任期间访问外国的美国总统。

经过十年的努力,巴拿马运河最终于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首艘通过运河的船只为美国货轮“安康号”(SS Ancon)。

五、运河的运营与发展(1914-1999)

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极大促进了全球贸易,使得美洲东西海岸之间的航运成本和时间大幅下降。同时,美国凭借运河的控制权,增强了在中美洲的影响力。

然而,巴拿马人长期以来对美国控制运河的不满情绪逐渐上升。20世纪60年代,巴拿马国内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1977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与巴拿马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Omar Torrijos)签署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12月31日将运河完全归还给巴拿马。

六、巴拿马接管运河与现代化扩建(1999-至今)

1999年,巴拿马正式接管运河,并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负责运营。在1999年之前,巴拿马曾是美国在拉美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有多个军事基地在巴拿马运河附近,随着运河的归还,美军也撤出了这些基地。巴拿马政府对运河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并启动了扩建计划,以适应更大型船舶的通行需求。

2007年,巴拿马启动了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耗资约52.5亿美元,于2016年完工。这次扩建包括:

新建更大的船闸 —— 使“新巴拿马型船”(Neo-Panamax)能够通过,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加深和拓宽航道 —— 允许更大吨位的船舶通行,提高全球贸易效率。

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极大地提升了全球航运能力,使得世界上更多大型船舶能够直接通过,进一步巩固了巴拿马作为全球贸易枢纽的地位。只是美军大型航空母舰还不能通过,但两栖登陆舰可以通过。

拉美一向被认为是美国的后院,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减弱,美国的危机意识近年来陡增。在巴拿马经营港口的香港公司被美国视为威胁。我的视频尽量避免涉及政治,着重吃喝玩乐的旅游体验和文化艺术的欣赏。只是今天说到巴拿马运河了,美中博弈的情况绕不开了。所以只是简单提一句,新闻里相关的材料不少。例如,美国在巴拿马花费了多少力气修建运河?巴拿马人为什么想要拿回运河主权?等等等等。历史在演进,我们小民冷眼吃瓜。

七、船只如何通过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如何将船支通过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巴拿马运河,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

巴拿马运河采用船闸系统(Lock System),通过一系列水闸和人工湖,抬升和降低船只,使其顺利通过运河。运河全长约 82公里,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船只一般需要 8-10小时才能完成通行。

运河主要组成部分为:

  1. 加通湖(Gatun Lake):最高处的人工湖,供船只在高处航行及船闸的用水。

  2. 三组船闸(Locks):包括大西洋端的加通船闸(Gatun Locks)、太平洋端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Miraflores Locks)和佩德罗米格尔船闸(Pedro Miguel Locks)。

  3. 通航航道(Channels):连接船闸与湖泊的水道。

船只通过过程:

船只从大西洋(科隆港)或太平洋(巴拿马城)进入运河。

由引航员和牵引火车(Mules)协助定位,确保安全。

进入第一组船闸。水闸关闭,水泵从加通湖向闸室注水,船只缓慢上升,直到水位持平下一个水闸,而后进入下一个水闸。如此通过三级水闸,升至26米的湖面高度。船只航行穿越加通湖,航行约 24公里,到达另一侧的船闸。再依次经过三个船闸,每个船闸的水被排出,船只逐级下降回到海平面。船只驶出运河,进入太平洋或大西洋继续航行。

运河的运作依靠重力水力,不使用耗电水泵,而是依靠加通湖的水位变化来控制水流,使船只升降。一艘 950 英尺(290 米) 长的船是就是这样“爬坡”达到 海拔 85 英尺(26 米)的,这就是巴拿马运河的神奇之处。

示意图

(图解释运作原理)

 

八、游吟五洲乘游轮见证奇迹

我们的游轮在白天通过运河,估计没有游轮想在晚上通过,因为游客都非常想目睹运河通行过程。在经过每个船闸时,船上的广播都有讲解,包括重要的景点,如昔日的美军基地。船上相当多的游客挤在船头观看水闸的开合,拍照留影。我们的巨轮擦着岸边缓缓通过水闸,如穿针引线。运河两岸的风光非常好,尤其是加通湖。湖中有不少漂亮的小岛,湖区单独当一个旅游景区也是很美的。

身在巨轮首,

巨轮爬上山。

今日是何年?

恍如梦一般。

旅游中常常有做梦的感觉。在巴拿马最高的酒吧辞别落日,在世界最神奇运河见证太平洋和大西洋握手。我还在找描述太平洋大白虾鲜美的词汇,我还在回味巴拿马瑰夏咖啡的余韵。Voy a reir. Voy a gozar. Vivir mi vida, la la la la. (我要笑,我要享乐。好好活一回,啦啦啦啦)

谢谢你的观看,请订阅点赞转发,我将继续同你分享游吟五洲的体验,我们下期见。

巴拿马巡礼,高瞻且远渡 (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KzEliOblQ&t=2s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于1906年11月造访巴拿马运河工地,成为第一位在任期间访问外国的美国总统。

巴拿马运河

Agua Clara Lock清水船闸

加通湖

游轮上乘客

法国当年开凿运河

大量工人在法国开凿一会时死亡

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的漫画

法国开凿运河

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起义

法国外交官及工程师费迪南·德·雷赛布

法国巴拿马运河的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漫画

美国开始开凿运河后积极消灭蚊子

二战美国第一著名的战列舰“密苏里号”通过巴拿马运河

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Vasco Núñez de Balboa)成为首位穿越巴拿马地峡并见到太平洋的欧洲人

苏伊士运河开通庆典

法国广场的迪南·德·雷赛布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