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随笔:那些岁月情怀

春晚随笔:那些岁月情怀*

2012-01-25

 

        在春晚面前,刘谦的魔术不过是雕虫小技。此刻,诺大的中华浓缩在一方红彤彤的荧屏上欢歌笑语,龙飞凤舞;数亿老少爷儿们被CCTV的六个主持人攒逗得滴溜乱转,喜不自禁。这才是真正的时光大魔法呢。

 

        今年春晚的舞台、舞美、灯光、道具、服装和背景大屏幕设计都颇具匠心,让人美不胜收,也给三十年一成不变的节目形式带来了不少视觉上的新意。各地方台春晚的土鳖形象立刻捉襟见肘,原形毕露,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哈文导演此次特卖的岁月情怀也似乎搔到了老百姓的几个痒处。

        老毕没功劳也有苦劳吧,要不都该退休了,谁说只有帅哥靓妹才能主持大戏,老毕擦了粉仍然挡不住那种甘为孺子牛的低调喜感。

        刘欢大叔哥的几缕白发掠过沧桑的额头,人工的股骨头仍然让他傲然挺立。

        李谷一奶奶的脸上还是找不出一点岁月的破绽,只是那不断沸腾的身体有点像我老妈那样不肯争气。

        费翔大哥刀刻一般的英俊已然有点白花花的松弛,他身旁那个孤零零的八零后老母亲却是那么落寞酸楚。

        天后王菲走调了,等她成了太后估计还会跑调,成了妖后还会串调。

        驾轻就熟的《我的中国心》也让胖乎乎的张明敏大叔感到有些吃力了……

        最后,同学老麦零点三十七分发来短信,说所有歌曲都标注了词曲作者,说明我们天朝开始重视著作权了,可是《龙的传人》却不打侯德健那孙子的名字。

呵呵,这一切真好,即使我们不能执子之手,但是一定可以与子偕老的。

 

        北京台最小资,初一春晚大结局,将岁月情怀玩到极致,用以烘托北京精神之八字方针。

        一个叫马克·吕布的法国摄影师今年八十九岁了,他从1957年来到了当时铁桶一般封闭的中国,用怪异的西方人的视角拍摄着这群怪异的东方人,之后他往返中国二十多次,一拍就是四十多个年头。

                                                                           

        春晚上,身在遥远法兰西的马克希望找到这幅照片上的女子,然后能把原版照片送给她。他动情地说那是他心中东方女子最美丽的微笑。

这幅1971年拍摄的黑白照片简洁、纯净,照片上一个瘦削的带着酒窝的年轻姑娘嫣然而又有点狐媚地侧脸微笑着,她的胸前佩戴者毛主席像章,身前摆放着一本毛主席语录。好像是一名列车服务员。

                                                                

 

        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一个仍然瘦削的六十九岁的老太太脚步轻快地跑上台,领走了照片。

        晚会就这样结束了。四五十年等来了一张照片,这就是传说中的那种岁月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