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03:白色首都拉巴特

文/贝楠 2025年1月21日

 

在摩洛哥(Morocco)的第一天,我们走马观花游览了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后,直奔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住进了拉巴特老城麦地那(Medina)中的精品民宿里亚德(Riad)。

在做旅行策划和旅行社沟通时,最困惑我的几个英文单词是Medina,Riad,和 Kasbah。

我知道,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有一个Medina,译为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圣地,位于第一大圣地麦加 (Mecca)之后。我们2022年去沙特时,王大明白特别想去麦加和麦地那。但是沙特的法律有明确规定,非穆斯林者禁止进入麦加和麦地那,违者将遭到逮捕起诉、拘留审查和遣返。我们只好抱憾而归。

可是,在摩洛哥为什么有这么多麦地那?后来问了导游,又查询网络,才弄明白。原来,此麦地那非彼麦地那。摩洛哥的麦地那是指城市中的老城区。麦地那都由高大的城墙环绕,只有通过设定的城门才能进入。确切地说,麦地那就是城墙环绕的老城。

在摩洛哥的旅行社发给我的行程初稿里,每天的住宿地点几乎都标明“这是5星级Riad” 或“这是5星级Kasbah”。而提到的旅馆(Hotel)寥寥无几。

看样子,Riad和Kasbah肯定和Hotel不同,不然就都叫Hotel了。去信问了旅行社,又在网上查询,才弄明白了。

原来,Riad(发音:利雅德)和 Kasbah(发音:卡斯巴)是摩洛哥特有的传统住宅形式,尤其常见于老城区麦地那。Riad的名字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花园”。Kasbah 也源自阿拉伯语,意为堡垒或城堡。

摩洛哥的很多Riad和Kasbah都被改造成了精品酒店或民宿。住在Riad或Kasbah是在摩洛哥旅行的独特体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突尼斯,我们住的就完全是大型度假村了。没有了古色古香的味道,是一种现代豪华的体验。

这就是我们在拉巴特下榻的Riad的大门----实际上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门啦。而这正是Riad 的特点。Riad 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内向型设计,房子的外墙通常简朴甚至没有装饰,但内部则极为精美。

Riad位于老城麦地那内,车子开不进去。司机知道在老城外什么地方能停车,然后带我们拉着行李在布局复杂、毫无规则的密密麻麻的小巷中穿梭,才到达我们的Riad。出去时,或有人接,或有人送。我们自己是绝对找不到停车的地方的。看来,自驾的游客不容易体验到传统的Riad了。

后来得知,这个拉巴特的Riad是个典型的Riad,借此详细介绍一下。

Riad的核心是一个开放的中央庭院,房间围绕庭院建造,确保隐私。中心位置是个小水池。这样不仅装饰优美,还能在炎热的气候中帮助降温。

Riad在摩洛哥的历史上是富裕家庭或贵族的住宅。别看外部不起眼,内部的装饰极其奢华美观。地面墙面都使用彩色瓷砖、雕花石膏、木制品和马赛克。天花板、窗框和门廊等细节也常常饰有复杂的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

庭院的布局灵感来自伊斯兰园林,体现了“天堂花园”的概念, 与伊斯兰教的隐私观念和自然崇尚紧密相关

Riad通常有两到三层。底层用于接待客人或家人活动,上层是私人房间。改为精品民宿后,每层都有客房。

客人可以在二层的露台上,休闲、喝茶,在棕榈树下纳凉。

顶层是一个开放露台,种满绿植。客人可以在这里欣赏城市景色,闹中取静。

从Riad出门几步远,就是拉巴特麦地那老城的热闹街区。天色已晚,街上仍灯火辉煌,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在旅行中最喜欢住在这样的地方,出门就是人声鼎沸的闹市、集市,住处却是清净幽雅,分外舒适。

王大明白又看到了喜欢的甜食,当然掏银子买了满满一盒。

不知不觉出了老城麦地那的城门,回首一看,看到了老城高高的城墙。我们住的Riad和布满商铺、曲折蜿蜒的小巷及迷宫般的布局,就在这高墙里面。

高墙外,是现代化的城市。这里的街道宽敞整洁,与老城区的繁忙狭窄形成鲜明对比。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系统连接着拉巴特的各个角落。街头咖啡馆和餐厅林立,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享受咖啡、甜点与闲聊的时光。

拉巴特的麦地那和高墙外的现代城市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麦地那代表了过去,现代城市则象征未来,两者以高墙为界,却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融。这种新旧交织的画面,是拉巴特作为摩洛哥国际化首都的真实写照。

 

在拉巴特的第二天早上,我们终于见到了旅行社的老板拉希德(Rachid)。他将是我们摩洛哥旅程的导游兼司机。上集提到过,旅行社是他的家族企业,一家兄弟5个都做导游。一路上,和他聊了不少,觉得他这个家族企业很有意思。这是后话。

在Riad吃过丰盛的家庭式早餐后,导游驱车带我们游览首都拉巴特。

拉巴特位于摩洛哥西北部,面向大西洋。人口将近2百万,是摩洛哥的第二大城市。作为首都,拉巴特是摩洛哥的政治和行政中心。

拉巴特被誉为“白色皇城”,因其独特的白色建筑风格而得名。白色建筑是地中海城市常见的风格,象征着清新和纯洁,同时也能抵御炎热的气候。

乌达亚堡(Kasbah of the Udayas)是拉巴特的标志性历史遗迹。它既是一座古老的城堡,又是摩洛哥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瑰宝。

乌达亚堡由阿尔摩拉维德王朝(Almoravids)于12世纪初建造,最初作为防御工事,保护拉巴特免受外敌侵扰。以后堡垒得到了扩建,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在16世纪,安达卢西亚(Andalucia)(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部分,也就是今日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穆斯林难民迁移至此,将乌达亚堡作为家园,进一步丰富了这里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乌达亚堡垒位于布里格雷格河(Bou Regreg River)与大西洋的交汇处,俯瞰河口与对岸的萨累(Salé),有着重要的历史与战略地位。

它是摩洛哥最著名的 Kasbah 之一,拥有独特的摩尔风格(Moorish style)建筑,坐落在河口之上,可以俯瞰大西洋。

堡垒中的大门外观采用精美的雕刻图案,融合了阿拉伯风格和安达卢西亚的建筑艺术,是摩洛哥中世纪军事建筑的典范。

古老的清真寺和宣礼塔是乌达亚堡内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

清真寺见证了阿尔摩哈德王朝的统治以及之后安达卢西亚摩尔人难民的迁入,他们为乌达亚堡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

白色幽静的小巷仿佛一个宁静的迷宫,充满了诗意和安详,令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深处。巷子两边的盆栽点缀了生机,茉莉花、天竺葵或仙人掌从墙角探出枝叶,为洁白的巷子增添了几分色彩与清香。

小巷的房屋门窗装饰独具风格,木制的窗户上有精美的雕刻,散发出手工艺的古朴魅力。

清晨,大批游客还没有到来,乌达亚堡的街道上特别安静。几只流浪猫悠闲地在整洁干净的街道上玩耍。在伊斯兰教文化中,猫被视为一种洁净的动物,受到善待和保护。传说中,先知穆罕默德曾因一只猫睡在他的袍子上,而宁愿剪掉袍袖也不愿打扰它。摩洛哥的街头充满了自由活动的流浪猫,它们成为这片土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真是太喜欢这白色的小城啦!喜欢这里的宁静,喜欢这里的古色古香,喜欢这里安达卢西亚的风韵与阿拉伯文化的优雅……

乌达亚堡是拉巴特历史的一部分,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一部分。

穆罕默德六世塔(Mohammed VI Tower)是拉巴特和摩洛哥乃至非洲的重要地标之一。这座摩天大楼高达 250米,是目前非洲最高的建筑之一。导游特地在路上停车,让我们拍照。

穆罕默德六世塔的建设于 2018年启动,在 2022年底 完成主体建设。高塔以摩洛哥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的名字命名,彰显当代国王对摩洛哥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导游兴奋地说,这是拉巴特的新地标。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Mausoleum of Mohammed V)是拉巴特最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地标之一。这座宏伟的陵墓是为了纪念摩洛哥现代化之父穆罕默德五世(Mohammed V)而建,他是摩洛哥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王大明白一看门口骑在马上的卫兵是真人,马上下令拍合影。

穆罕默德五世于1961年去世后,摩洛哥政府决定为他修建陵墓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陵墓的建设工作开始于1962年,在1971年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陵墓不仅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五世,也是摩洛哥民族独立和王室历史的象征。

陵墓建筑融合了摩洛哥的传统艺术与伊斯兰建筑的经典元素,尤其在结构和装饰方面展现出精美的摩洛哥风格。

陵墓的外观以白色和绿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陵墓内部极尽奢华,铺设有精美的大理石地板,墙壁上装饰着复杂的摩洛哥传统花纹和扎里耶瓷砖。

天花板由手工雕刻的雪松木制成,并配以金箔点缀,展现了摩洛哥工艺的卓越水准。

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位于中央,由白色大理石打造的棺椁安置在下沉的墓室内。陵墓内还埋葬了他的两个儿子。

陵墓的四角各站着一名身着摩洛哥皇家卫队的传统服饰,手持小绿旗的卫兵。

看到几个身穿绿色或白色长袍的人从陵墓出来,又匆匆走下台阶。不知是什么大人物。

陵墓外的一个装饰性雕塑或灯饰,其设计细致、富有摩洛哥传统风格,结合了几何图案和花卉纹饰。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的对面是拉巴特另一地标性建筑哈桑塔(Hassan Tower)。哈桑塔由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 Dynasty)的苏丹 阿布·优素福·雅各布·曼苏尔(Abu Yusuf Yaqub al-Mansur)于1195年下令建造。哈桑塔的高度为 44米,原计划建成 86米,但因工程中止而未完成。

哈桑塔所在的清真寺原计划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设计可容纳2万5千人祈祷。1199年,苏丹去世后,工程被迫中止,导致整个清真寺未能完工。今天,清真寺遗址上仅剩下200多根石柱和塔的主体。

 

几个人正在清真寺遗址上漫步,忽然听到有人用中国话问,你们去没去陵墓啊?回头一看,是个和我们年纪差不多的中国老太,不认识。以为她是中国旅游团的,问错了人,就说,你认错人了吧?

没错!她说。然后指着王大明白说,他不是王大明白嘛!

我一听,有点发懵。王大明白是我家领导的别称。最开始,他因在知青协会的晚会上表演过《列宁在1918》,大家都称他为列宁同志。此称号也出现在我的早期的游记中。

2021年,我们在疫情中去墨西哥旅游。看到一些事,我问,他答,还说的头头是道。我戏谑说,你咋啥都明白啊!当然啦!他说,我是谁呀?王大明白!就这样,列宁同志变成了王大明白,频繁出现在我的游记中。

可是,可是,这是在北非的摩洛哥呀!怎么会有人知道王大明白?这是臭名远扬还是名扬四海?

难道…… ?

没有难道,因为我已经傻了,根本想不出难道的理由。

你不是贝楠嘛!常看你的游记。她说。然后又指着和我们同行的F将军,叫出了她的名字。

哦!我这才恍然大悟。你是知青协会的吧?是啊,是啊!她答。

原来她是我们知青协会的一员,现已搬到加拿大居住。这次是和老伴在摩洛哥自由行,在拉巴特巧遇我们。

这也太巧了吧!我们惊喜地留下这张难得的合影。

“他乡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我们在陌生的摩洛哥,与老友不期而遇,这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啊!无需寒暄过多,彼此的默契就足以点亮整段旅途。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图书馆主页网址:http://beinan.360doc.com || 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03:白色首都拉巴特

<< 上集: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02:卡萨布兰卡
下集: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04:蓝色小镇舍夫沙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