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预言

 

大 圣 生 于 言 午(浒)

                          宏

 

    《唐代藏头诗》是唐朝大臣、著名预言家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口头对话,被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用于推测国运的谶语作品。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5月19日,李淳风陪同唐太宗在大兴宫中散步。太宗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理,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代?卿为朕历历言之。”

    淳风曰:“此乃天机,臣不敢泄!”

    随后淳风侍从太宗登上了高楼。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为朕言之。”

    于是李淳风从唐朝开始,一直预言到“酉戌之年,人数尽矣,天地合矣!”的数千年国运。这就是后被辑录成千古奇书之一的《唐代藏头诗》。其中,当预言到21世纪时,君臣对话如下:

    太宗曰:“此后复如何?”

    淳风曰:“此后衣冠文物之世,而大圣生于言午(浒)。相之者又桑中白玉,上黄盘河中,而天下有三日,地无一石。生在此时者,皆享莫大之福也。”

    太宗曰:“若此者多少年?”

    淳风曰:“如此者六百年。……”

    上文中的 “此后衣冠文物之世......” 这一段文字极其隐秘。它的大意是:“之后将是一个衣食丰足、文明开化的社会,而大圣生于许。这时呈现出来的是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该段文字中的“相之者又桑中白玉,上黄盘河中,而天下有三日,地无一石。”为何意?因其寓意太深,不可牵强附会地去解释,可认为是“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回到本文的主题,“大圣生于言午(浒)”。这个“言午”是什么意思?“言午”应该是一个地名。“言午”二字,从字面上直观地看,它就是一个“许”字。“许”,也可称之为许村。但是在中国,许村有若干个,甚至有上百个之多。到底李淳风所说的言午是哪个许村?这就值得探讨了。

 

    一、“许”与“浒”之鉴别

    《唐代藏头诗》中的“此后衣冠文物之世,而大圣生于言午(浒)。”它是一种版本的文字。而有的版本则是“此后衣冠文物之世,而大圣生于言午(许)。”为什么会出现一“浒”和一“许”呢?当初,李淳风所说的,肯定是一个字,史官笔记的,也肯定是一个字。甚至这些文字都是事后经李淳风核准的。那么,假如这个字当初就是“浒”,而人们将“浒”讹误为“许”的可能性极大。因为这个字的前面二字为“言午”,“言午”之后的括号内为“许”,是顺理成章的。反之,假如这个字当初就是“许”,那么,为什么又会有“浒”呢?在之后的传抄、刊印过程中,人们绝不会粗心大意,将“许”疏忽讹误为“浒”。所以说,“许”字是讹误的。推本溯源,这个字应该为“浒”。

 

   二、“浒”与“许”之演变

    “浒”字的本义为:水边,指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浒”字一般为地名用字,如《水浒传》中的“水浒”。“浒”字也有直接用于地名的,如“浒村”。这里所说的“浒村”,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霍州市许村。“浒村”为何又称之为“许村”呢?这其中是有因缘掌故的。

    “浒村”,形成于夏代以前,现有发掘中的遗址为证。它位于山西省贯穿南北的主要河流汾河的西岸,吕梁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据《许村志》第362页、第367页记载:“因其农田紧邻河岸,夏秋季节洪水滔滔,经常冲毁河堤,淹没农田,所以古代的浒村村民决定将浒村的‘浒’字,去掉三点水,即变成了‘许’字。许村由此而得名。”

    作为一代著名的预言家,李淳风对“浒”与“许”的演变,他是了如指掌的。他在该文中既提出了“大圣生于言午”,又以括号中的“浒”字,来锁定了“言午”的定位,可谓是煞费苦心,用心良苦。

 

    三、地球村主义之诞生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所左右的,是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发展和不间断延伸的。历史上每一件大事的出现,都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内在渊源。地球村主义的诞生,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朱洪幸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霍州市许村。他有着一颗博大的爱心。他对世界和平的探讨,还得从头说起。多少年来,每当人们打开电视、拿起报纸,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阿以冲突、非洲内战、地区战争等等灾难性的报道,这种世界性的灾难刺激着他的心,他一次次地自问:难道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吗?难道战争就要永远继续下去吗?难道和平就不屑于光顾我们这颗星球吗?应当想办法,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他苦苦地思索着,寻找着,慢慢地感悟着这道难题,渐渐地他理出了思路。

    2002年春,他出版了《地球村》一书,描绘出了地球村时代和地球村主义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世界和平和道德重建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他的书,得到了历任联合国秘书长20多个国家元首的回函肯定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具有一定的影响。

    朱洪幸的座右铭是:“以天下为己任,为苍生谋福祉。”他胸怀天下,情系百姓。虽然他大学毕业时为省政府部门选拔出来的优秀毕业生(选调生),被分配到基层乡镇单位工作,但世事混浊,官险恶。他不谙世故,不屑于升迁之道,更不会去降志辱身,所以他抛弃名利场,呕心著述,同时侍奉父母于暮年。

    他的父母晚年自身健康每况愈下,不能自理。母亲是重病缠身,腿疾多年。父亲更是双目失明,行动受限。 1996年至1997年期间,他回到了许村,在许村兴盛园他家的窑洞里,开始了他一边服侍双亲,一边著书立说的新生活。《地球村》一书,皆是在这里写作完成的。可以这样说,《地球村》就是一棵幼苗,许村就是她生根、发芽及破土而出的那片沃土。许村是地球村主义的摇篮。许村是地球村主义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