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三十六计》
征 文 启 事
朱洪幸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我们决定出版《现代三十六计》一书。本书不仅讲故事,而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故事都蕴含着计谋计策,都能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望广大文学爱好者及学界、政界、商界、社会各界积极投稿(提供蓝本)给与支持,把您所经历的或是您所知道的与三十六计有关的智慧故事写出来,让历史记住您的聪明与才智,让人们千古传颂,让您青史留名。就像本书部分章节所写李鸿文先生等人的故事一样。我们将根据您所提供的蓝本,改写成册,出版发行,每个故事的提供者将获赠书一本,以兹纪念。
投稿须知:
1、本次征文内容为小故事,要求原创并与三十六计有关,但应为现代故事。每一计都会有之一、之二、之三多则故事;每人可写一则或数则。每则600字至1000字为宜,附图亦可。
2、投稿日期,即日起至
3、投稿请在文尾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邮箱、电话及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4、投稿邮箱:xdssljgs@gmail.com
联系电话:1 631 633 8168
5、投稿文字均以 word 文件附件形式发送。
本书创作组负责人 朱洪幸
三十六计名称参考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三套 攻战计 第五套 并战计
1 瞒天过海 13 打草惊蛇 25 偷梁换柱
2 围魏救赵 14 借尸还魂 26 指桑骂槐
3 借刀杀人 15 调虎离山 27 假痴不癫
4 以逸待劳 16 欲擒故纵 28 上屋抽梯
5 趁火打劫 17 抛砖引玉 29 树上开花
6 声东击西 18 擒贼擒王 30 反客为主
第二套 敌战计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六套 败战计
7 无中生有 19 釜底抽薪 31 美人计
8 暗度陈仓 20 混水摸鱼 32 空城计
9 隔岸观火 21 金蝉脱壳 33 反间计
10 笑里藏刀 22 关门捉贼 34 苦肉计
11 李代桃僵 23 远交近攻 35 连环计
12 顺手牵羊 24 假道伐虢 36 走为上
附: 《现代三十六计》已脱稿的部分章节
第一计 瞒天过海(之一)
李鸿文颐指气使升级版
朱洪幸
民国时期,山西省财政厅厅长李鸿文先生(1881年——1968年),为山西省霍州市(原霍县)李雅庄村人。有一年,岁末腊月,他从太原回到了李雅庄村过年。听说李大人回来了,他的一房亲戚及时赶过来,面见与他。
他的亲戚在寒暄之后,接着说:“三哥,我有一事,想让您给我通融通融。就是今冬我与邻家在县里打了一场官司,结果我输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您怎么能给我扳过来呢?!”李鸿文沉思了片刻,他说:“年后正月初六日,我要返回太原,到时候你来火车站见我。”
翌年正月初六日,李鸿文将从霍州乘火车返并回太原。权倾三晋的“财神爷”,巴结尾随的官宦上至知州、知县,下至所属百官,不计其数。是日,霍州火车站被挤得水泄不通。这时亲戚也赶来了,他看见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们围在了三哥的周围,他根本就挤不进去与之交谈。于是,他只能踮起脚尖、伸长胳膊,大声地呼喊:“三哥,三哥,我的事你说了吗?”李鸿文听见有人在呼叫,一看正是他的亲戚。他也伸出胳膊、拉大嗓门,大声地回应道:“你的事我已经说了,已经给他们都说了。今天你就回去吧,过几天你再进城见他们,就这样办吧!”他的亲戚一听,三哥已经给他们都说了,真是高兴地不可言表,妙不可言。既然挤不进去与三哥道别,他也就不再在此凑热闹了。于是他打道回府。
过了正月二十日,年也过完了。亲戚想,该去找他们了。第二天,亲戚早早地就赶到了县衙,见到了一帮父母官。他对县太爷说:“我三哥给您说的那件事,您看怎么办呀!”县太爷说:“你三哥是谁呀?”他说:“就是财政厅厅长李鸿文嘛。”县太爷皱了皱眉也想起来了,那天在火车站喊三哥的,正是他。接着,亲戚把他打官司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县太爷听后对他说:“你先回去吧,过几天你再来见我。”
几天过后,亲戚又是早早地到了县衙,又见到了他们。县太爷说:“你的案子我们又重审了,你胜诉,对方败诉,就这么定了。”至此,亲戚已如愿以偿,得到了他想要的满意结果。
其实,“三哥”给县里的长官们说什么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瞒天过海”地伸了伸胳膊,装腔作势地喊了几句话而已!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事实上,打官司也不一定只靠铜板,有“三哥”这样的主,不也一样可以赢吗?
(本故事为作者父亲朱建忠口述,经作者整理而成。)
第七计 无中生有(之二)
李鸿文发明签字笔
朱洪幸
民国时期,中国有没有特区呢?不得而知。如果要历数几个,恐怕首屈一指的是山西省。山西省在山西王阎锡山的治理下,其繁荣富裕是被公认的。阎锡山的精明,就连蒋介石也是很佩服的。蒋在一次国民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过去,我们学苏联、学美国、学德国,都失败了,还不如阎锡山在山西有办法,我们今后要学阎锡山。”难怪后来阎被蒋任命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阎锡山之所以能出人头地、走向成功,与他的左臂右膀的辅佐至关重要。其中一位就是他的财政厅长李鸿文。李之重量,实与大汉刘邦的萧何等同不二。他不仅收支八方、赢多亏少、理顺财政,还为这位山西的“土皇帝”发明了一支“御用签字笔”。
由于财政事务多头繁杂,每日收支巨量,而大多数进出款项都需“御笔”签字。这就使鉴别签字的真伪成了一道难题。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李鸿文绞尽脑汁、无计不使,特为其秘制了一支“御用笔”。它的外形与普通毛笔并无二致,唯一的诡秘之处,就是在毛笔头中间夹了一根细钢针。用力小时,钢针不着纸面;用力大时,钢针刺入纸面。当“御笔”写下“阎锡山”这三个字时,只有“山”字的最后一竖,钢针才会刺入纸面。签好的字,从纸的正面看不出有任何异常,而翻过纸的背面,却能看到“山”字最后一竖上有“针迹”。只要有“针迹”,这肯定是“御笔”签的。如果没有“针迹”,即使与“阎体”复印般地相同,财务也不会支出一分一厘。
这种既看字体,又看“暗示”的签字法,也是其智慧的囊中一物。并非空穴来风,李鸿文确实抓住了几个以假乱真的不法之徒,避免了他们侵吞公款,完善了财务监管。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三个洋鬼子,斗不过一个州鬼子!”李鸿文这个霍州的“州鬼子”,活生生地使出了浑身的“鬼点子”,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无中生有”的拿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