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的友谊 —— 花开花谢(3)

 

纯真的友谊 —— 花开花谢(3)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唐)】

 

舞台上红领巾们的歌舞表演还在继续,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解放军叔叔们也表演了反映部队生活的三句半,数来宝,小和唱,还有舞蹈……,掌声一阵又一阵,会场的气氛那叫一个欢快热烈。

这一年,这个难忘的六一联欢,也让孩童单纯的友谊之花在孟方、许莹这两个孩子的心田里悄悄绽放……。

 

几天以后,军报记者拍下的照片冲洗、放大出来送到了天堂村小学,刘校长把照片交给了三年级的张老师,张老师给照片镶了个镜框,挂在了三(1)班和三(2)班教室后面黑板报的正上方,照片和这次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作为珍贵的班级记忆,为大家珍藏。

 

又过了一个星期,一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恰巧许莹与孟方隔着几米,差不多前后脚走进了校门,这时候旁边三(1)班的几个调皮的男生不约而同的喊了起来:孟方!许莹!许莹!孟方!孟方!许莹!许莹!孟方!……。

喊声惊动了大家,周围的同学跟着哄笑起来。走在前边的许莹脸一红,加快脚步向旁边三(2)班教室跑过去。

孟方稍一楞神,几步冲到同班的几个男生面前,一边用力推搡一边嚷道:“你们有病啊?真是讨厌死了,叫你们喊,叫你们喊……”几个男生嘻嘻哈哈,推推搡搡,哄哄闹闹的走进了三(1)班的教室。

 

哎……,十来岁的小毛孩子,也懵懵懂懂的知道男女之间的事情,会猜测谁和谁好了。

 

孟方年初转学到天堂村小学时,正赶上班级每年一度的重新排座位。

 

十来岁的小孩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就像春天里拔节的麦苗,啪啪啪的往高里长个头。有的孩子个头窜得快,也有的孩子窜得慢一些,所以班里每年开学都要重新排一次座位。

 

排座位都是按照同学们的个头由矮到高的顺序,从讲台前面向后排,通常班主任张老师会安排让同学们按个头高矮排成一列,然后自由组合,有时候张老师也会干预一下,比如安排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与学习差一些的同学同坐一张课桌,这样可以学习上互相帮助;再比如也会安排一位女同学和调皮的男生同坐一张课桌,这样可以监督男同学上课别乱动,别乱讲话。

 

三(1)班里有个男同学,名字叫赵多友,个头长的与孟方属同一档,因为家境比较一般,赵多友只有一件比较体面的衣衫,那是多友妈妈亲手缝制的蓝色阴丹士林布衫,常年穿在身,有时候衣服脏了,也是周日放学回家赶紧洗了,周一又穿着上学。赵多友从小到大在营养方面要差一些,人长得黑瘦黑瘦的。多友最不幸的是在6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因为送医没有及时,导致落下了瘸腿的病根儿。由于这些情况,班上的男同学喜欢和赵多友在一起玩的不多,虽然名字里有“多友”两个字,但实际上他的朋友并不多,让赵多友感觉到很有些孤单。

 

以前排座位的时候,班上同学大多不愿意和赵多友同桌,都是由张老师指定的。今年张老师有意的想看看同学们的反应,连着问了两遍:“有谁愿意和赵多友同学同桌的?”孟方因为是今年初来乍到的新生,就在等待中左右两边看看,都没有同学答话。

 

见此情景,孟方举手说:“我和赵多友同桌。” 张老师满意的看着孟方点了点头。

就这样,从三年级开始,孟方和赵多友同桌,一直坐到了六年级小学毕业,两个人一直都是好朋友,今天你带了什么好吃的,明天他带了什么好玩的,都是两个人共同分享,不分彼此。

 

秋游的季节到了,今年天堂村小学的同学们可是好好开心过足了一把秋游的瘾。

解放军工程兵学院的叔叔开来了10辆大客车,把天堂村小学的全体师生拉到了南京东郊中山陵。

三年级的同学坐在一辆大客车上,孩子们兴奋的叽叽喳喳,当秋游的车队出发时,从车窗里传出一阵欢快的儿童歌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位于南京东郊的中山陵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中山陵修建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坐北朝南,四周苍松翠柏,群山环绕,东邻灵谷寺、西毗明孝陵、南面还有气势非凡的中山音乐台。中山陵是具有鲜明中国建筑风格和极高艺术价值的民国建筑。

孙中山先生19253月在北京逝世后,中国国民党遵照他的遗愿,在南京为他修建陵墓。中山陵由吕彦直设计,19261月开始兴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筑,192961日孙中山先生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俯看,整个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

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平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牌坊上镌刻着孙中山亲笔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从“博爱”坊开始,走过480米长,40米宽的花岗岩步道,是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过了陵门再拾级向上,是拱券式的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亭身用花岗石砌成,碑亭中立着花岗岩石碑,碑高8.1米,宽4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最高规格的葬仪。

从碑亭到祭堂,共有339级台阶,按上三下五设计有八段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权。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走到顶上最后一个平台,便来到了祭堂。

祭堂两旁立有一对高达12.6米华表,上刻祥云纹饰,平台石栏后面东西各有一尊仿古铜鼎,为孙科一家敬赠。

祭堂为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三个拱门的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

祭堂内用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表现了一党专政之意。

祭堂的正中端置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高4.6米。孙中山先生端坐于太师椅上,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长卷,双目凝视前方,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与睿智。这尊雕像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为“如抱赤子”,东面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白玉的坐像在黑色大理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

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浩气长存”。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形象而做。

卧像下五米处为墓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自19296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1961年国务院把中山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5A级景区。

从“博爱”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踏着石阶一级一级的向上,同时也寓意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一总理遗言;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很多孩子都是头一回来到中山陵,他们排着长队手拉着手走过中山陵墓入口处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博爱”两个金字的高大的花岗石牌坊,进入眼帘的是两侧绿茵茵高大挺拔的雪松、桧柏相拥的宽大花岗岩步道,一种肃穆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在陵门前,小朋友们听着老师讲解“天下为公”的字义和来历,百姓的天下、人民当家作主,一颗民主自由的种子,撒进了心田。

 

小朋友们来到了碑亭,这是一座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修建的建筑。亭中有块巨大的花岗岩碑高8.1米、宽4米,碑的正面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这24个镏金大字,它是由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字体为颜体,遒劲有力。孩子们见此大碑顿时对孙中山先生产生仰慕之心。

 

从碑亭再向上到上面的祭堂共有339级台阶八段平台,越往上越陡峭。其他的小朋友都还好,唯有赵多友同学犯了难。多友不仅身材单薄,而且是瘸腿行路不便,望着那么高、越往上越陡峭的台阶,多友打起了退堂鼓。张老师因为要照看三年级两个班的全部同学,就鼓励多友说:“这次解放军叔叔送我们来中山陵的机会多难得啊! 你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顶!来,给你一根粗树枝,拄着走可以省点劲儿。我让孟方陪着你,你们慢慢走,走累了就休息休息,不要着急,一定要坚持到顶!啊!”

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多友又鼓起勇气,开始一级一级慢慢向上攀登。其他同学排着队快速的从他们身边走过,最后留下孟方和多友落在了后面。

 

 

孟方对多友说:“来,把手伸给我,我拉着你一起向上走……” 借着孟方伸出的援手,多友拉着孟方,拄着粗树枝,一步一步上行,两个人慢慢的向上跨过了6个平台,还剩最后两个平台就到顶了。

 

这个时候多友说:“算了吧,孟方,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自己一个人上去吧,我就坐在这里等你们下来。”

孟方说:“那怎么行?一大半的台阶都登上来了,最后这两级平台无论如何也要上去,绝不能功亏一篑!否则,前面的所有努力全都付之东流! 来,最后这百十级台阶,我背你!”

多友犹豫的说:“你……,能背得动我吗?”

孟方坚定的说:“就你那又黑又瘦的小身板,我肯定背得动,快,到我的背上来!”

 

说着话,孟方背起了赵多友,跨上了最后这百十级台阶。赵多友虽然黑瘦小身板,可孟方个头也不高大,刚开始几级台阶还行,上了十几级以后,就感觉吃力,步步为艰了。他让赵多友抱紧自己的脖子,把上半身弯到了五、六十度,孟方的右手托住赵多友的右侧大腿,左手拉住护栏,借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小脸胀得通红,终于又登上了一级平台,还剩最后五、六十级台阶就要登顶了。

 

略微喘息后,孟方背着多友开始了最后的登顶冲刺。大概还剩最后三十多级台阶时,孟方感觉自己腿软,有些支撑不住了,但他还是咬着牙想坚持。就在这紧要关头,张老师急步从上面冲了下来,一面跑一面喊到:“孟方,快停下,快停下,赶紧把多友放下来……” 张老师冲到跟前,一面帮助放下赵多友,一面说:“你这个孟方,真是有点蛮干,你怎么能背得动多友上这么高的台阶呢?万一摔到哪里伤到哪里,可怎么得了?实再走不动就停下来,等老师下来再一起上啊!” 孟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冲着张老师和赵多友憨厚的嘿嘿嘿嘿的笑着……

 

张老师和孟方一边一个架着赵多友的胳膊,半提半抬的,三个人终于登上了最后的平台,一起来到了祭堂。

 

中午的时候,孩子们来到了中山陵下的中山音乐台。

中山音乐台是一座非常有建筑特色而且具有高度艺术美感的建筑,音乐台的中心建筑是一面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特点的大型巨石照壁,而在音乐台整体结构设计上又采用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表现形式。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格,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和谐统一。

 

音乐台前绿色的草地上,一群群鸽子咕咕咕咕的叫着,时而扑腾扑腾翅膀做低空滑翔,时而在地上东寻西看的搜索食物,有几只胆子大的鸽子,甚至跑到游客的跟前等待喂食。

 

孩子们惊叹于音乐台宏伟又细腻的建筑,四周苍松翠柏,绿树环绕,仿佛从世间来到了天庭一般……

在环绕一周,观赏完中山音乐台后,大家按年级就坐于音乐台四周的紫藤花架环形廊道下开始午餐。

60年代的中国,大家的生活还是非常简朴,孩子们自带的午餐也没有多少花样。水壶自带白开水,吃的方面,简单一点的呢是馒头加咸菜,稍好一点的是烧饼加油条。今天的秋游,妈妈为孟方准备的是蛋炒饭。为了让孟方午饭吃饱吃好,妈妈特意打了三个鸡蛋,还多加了一点油,打开饭盒盖,蛋炒饭黄澄澄油光光,上面还撒了一些翠绿色的葱花,一股饭香扑鼻而来,周围同学忍不住嚷道:“哇……,这是谁带的饭?这么香啊!” 几个要好的男同学都凑过来,嘻嘻哈哈地每个人都挖了一勺子送进自己的嘴里。

 

孟方吃了几口饭,拿起水壶喝了两口,放下水壶,看见赵多友在就着咸菜,啃着馒头,就把饭盒递了过去,说:“来,帮我把这半盒饭吃完吧,我妈妈给我带多了,吃不完就浪费了。”

赵多友迟疑的说:“饭盒里还有这么多饭,你真的吃饱了吗?”

孟方肯定的说:“我吃饱了,请你帮个忙吧。”

赵多友这才端起孟方的饭盒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哎呀,你妈妈做的这个蛋炒饭真香啊!”

 

孟方正用满意的目光看着赵多友狼吞虎咽,冷不防鼻子下面冒出了一个饭盒,里面放着两个豆沙包子。他扭头一看,站在身旁的是许莹。

 

孟方对赵多友说的做的一切,早被许莹看在眼里,她知道孟方是把自己的午饭省给了赵多友,就来到了孟方的身边,笑嘻嘻的对他说:“我妈妈给我做的豆沙包子,我也吃不完,请你帮我解决掉吧……”

 

边上的男生一起“耶……”的哄笑起来,许莹毫不怯场地扭头对男生们说:“耶什么耶?你们要是把蛋炒饭端给赵多友吃,我也请你们吃豆沙包子。” 说完,拿起饭盒里的两个包子,放在了孟方的手中,然后昂首回到了女生的人群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964这个学年的上半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下半学期也快到了101日国庆节。暑假以后,孟方以这次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为内容写了一篇作文《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参加了《中国少年报》的国庆征文活动,过了几天,孟方收到报社的来信:“孟方同学:你好!你参加《中国少年报》十一国庆征文活动的作文《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已被我报社录用,即将刊登在10月份第1周的《中国少年报》上,请注意查收。谢谢孟方同学对本次征文活动的积极参与,并请持续关注和积极投稿。《中国少年报》编辑部” 收到来信的孟方心里很高兴,他把编辑部的来信给自己的几个要好同学看了,消息很快就在三(1)班上传播开来,大家都在等待着10月第1周的《中国少年报》。

 

收到报纸的那一天,张老师高兴地在语文课上当做范文给大家做了朗读,还加上了作文点评。孟方的这篇作文又被抄在了学校大门口的黑板报上,孟方放学经过校门口,看见大家都在黑板报前围观,有个男声还一字一句地读着自己的作文,心里多多少少暗暗有些得意……。人群中有两条辨根扎着粉红丝巾、感觉有些熟悉的背影也在看黑板报,孟方心中一动,她不会是许莹吧?

粉红丝巾一转身,果然是许莹。四目相对,许莹大大方方的从人群中走过来,笑着对孟方说:“祝贺你!作文写的很生动传情,读了你的作文,又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仿佛我们又坐在了解放军叔叔的身边,写的真好,要向你学习。”孟方楞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说;“不,一篇作文这没什么。听我们张老师说,你是跳级转学过来的,应该各门学习成绩都很棒的,我要向你学习。”许莹呵呵一笑,挥手道一声:再见!就和三(2)班几个女生一起向校门口走去。

 

秋天,十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天堂村小学的运动会即将举行,各个班级都在刻苦练兵,积极紧张的备战,很有点大战将临的气氛。

孟方虽然在学习方面,文的方面比一般同学强,可是要论武的方面,体育方面就有些差了。跑也跑不过人家,跳也跳不过人家,只能被张老师安排在了拉拉队,负责写写运动会上班级的报道稿。

 

运动会开幕的这天,学校操场上红旗招展,歌声传扬。各个班级一块一块的围坐在操场四周,操场上各个比赛项目有序的进行,各个班级的加油叫好声此起彼伏,广播喇叭里不时播送着各个班级报道员写的广播稿,今天的天堂村小学很是热闹。

孟方刚刚写完一篇班级的广播稿,送到现场的广播站去,回来正赶上三、四年级女生100米赛跑的比赛就要开始了,8名女同学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孟方赶紧回到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当中,喊着本班女同学的名字为她们加油!

 

许莹做为三(2)班的代表参加了三、四年级一起的女生100米赛跑。“各就各位,预备,砰……”发令枪响,运动员们一起冲了出去。

 

没想到,出现了意外。三(2)班的许莹刚一蹬腿居然右脚后跟从鞋子里滑了出来,一个趔趄差点滑倒,她赶紧双手撑地,稳住重心,然后蹲下来一把提上鞋子,其它同学已经冲出去有78米了,许莹一个人被落在了后面。正在为三(1)班同学加油的孟方见此情景一下子急了,他不顾一切的冲到班级拉拉队的前面,大声喊到:许莹!加油!许莹!加油!……,三(2)班的同学也一起高声喊:许莹!加油!许莹!加油!……。

 

只见许莹涨红了脸,在同学们拼命的加油呐喊声中,瞪圆了眼睛,紧咬嘴唇,尽乎疯狂地倒腾着两臂和双腿,如同一只愤怒的豹子,踏着前面同学卷起的沙尘,狂风一般拼命的往前追赶,电光雷鸣闪过孟方面前时,孟方看到许莹在奔跑的刹那间看了自己一眼。

 

在三、四年级几个班齐声加油的助威声中,终点线的红绸被一个身影撞飞飘起,那个身影是许莹。

远远的,孟方看见许莹冲着他狠狠地挥舞了一下紧握的拳头,外加紧咬牙关的一个兴奋表情……

内容引自中山陵园浏览解说词。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特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