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的鱼,易北河的水》谭绿屏散文集

德國譚綠屏散文集『揚子江的魚,易北河的水』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4月)

 
 
2020年8月无意中网上发现《扬子江的鱼易北河的水》全文。没有封面和彩页图片。不知何人、何时、为何制作?
Untitled - wolib (无题-wolib) 《扬子江的鱼易北河的水》全文 搜索结果网页结果无标题
http://wolib.cn:8080/zwts/cover/date/I/B3030767.pdf
 
 
作者简介
谭绿屏,原籍广东省四会县,出生于南京。
江苏教育学院附中(现南京市第29中)1966年高中毕业。报考南京艺术学院,已录取,因“文革”爆发而作废。从一介蒙受政治冲击、务农务工、走过社会最底层的知识青年,自学成才,走上艺术道路。 1984年负笈西德,至今已成为有一定名望的德籍华人艺术家。
本书选入作者部份绘画艺术作品和摄影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集子里所收的文章,大部分是描述作者在海外的生活情趣与所见所闻,其中几篇是作者特别喜欢的。作者追忆在国内生活的经验,如曾得奖的“橱”,以及回国探亲所写的“土老外回乡”。作者写人物亦有感人之处,如“卖炭翁悠游欧洲歇汉堡”一文,把一个羁留异域的老人的情境写得十分真切。希望读者能从集中各篇体会到这位金陵女子的异国情怀。
 
目录
序 当扬子江碰到易北河
扬子江的鱼 易北河的水
心目中的他
人体为艺术 何足为奇事

春分,我的生日
沧海猫咪情
汉堡一角:中国的天,中国的地
德国三兄弟和他们的中国太太
赵大姐挽着我云游神州文坛宝殿
洋树上一枝中国水墨花
隔语如隔山
扈家金屋 月饼芳香
壮心不已
寻找歌德的足迹
化险为夷飞台北
居留德国的厨房事
救人之后
雾途中撞上一棵苍天的梅
坦陈容颜得俏
中国书法的魅力
珍贵的奥地利葡萄酒
分享几日移民厚爱的巴西阳光
自述自画
2000岁的老龙祝福你
来德初年
咖啡涟漪漾出杯
买炭翁,悠游欧洲歇汉堡
人生的一件大事
西方舞台看阴阳
百岁回春半人马
土老外回乡
智慧与人生
傲雪的玫瑰
背后的姐妹们
劲秋的菊花
 
 
 
 
 
 
 
 
 
 
评论
                         《人生与文学的五味书》
                          作者: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星
 
       读过本书以后,我们感到:这是一本情真意切、文采斐然的好书,其中浸透的浓浓怀旧情、节节思乡意,连同关于旅德生涯的感慨回忆,都给人以深深的感染。
  谭女士是南京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立志献身艺术,却因“文革”而饱尝失学之痛。下乡八年,1984年带着两箱子绘画用具赴德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从“一文钱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一句话不懂,一个字母不知”,在中餐馆端盘子,洗杯子,擦冰箱,搬酒瓶,送广告开始,一直奋斗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在中年圆了自己少年的艺术之梦……
  诚然,当代与谭女士有过同样坎坷经历的人数在不少。但谭女士仍能使自己的人生回忆显出独特的光彩来。例如那篇《橱》,就写得很有特色:童年的记忆,与具有不平凡来历的“红橱”紧密相联;“文革”的惨剧,从“红橱”被掠走开始;下乡后,大弟帮忙砌的“泥橱”成为磨难中的精神家园;而一句“要知道,方圆几十里的农家和知青户,终究还没有一家有橱的呀”则十分典型地写出了一个时代的贫困;还有那句“我多么盼望有一个真正的橱啊!”则十分真切地道出了贫困年代里渴望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朴素愿望;直到出国后用劳动所得买的第一件家具——一只旧橱,直到发生“近四十岁的人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橱”的高兴与辛酸,直到最后因丈夫斥巨资购回精美大橱而产生“楞想”……一切,都聚焦于“橱”。 “橱”成了一种情绪(温馨的渴望与痛苦的记忆交织而成的情结)的体现;“橱”成了一段人生履历的证明(在贫困中梦想着拥有自己的橱,可为什么真正拥有了精美大橱时却“楞想”?)……因此,这篇《橱》便具有了“从一滴水可以看出太阳”的艺术概括力。
  追怀往事,柔情无限,伤感万千。但谭女士也有冲天的豪情。例如书中一段记述作者夜间独自去易北河边看化冰的文字就充满了豪气——“我聆听到早春冰层划破长夜的脆裂声,浮冰下涌动的河水推着冰块的撞击声。夜寒已经不见,解开衣扣,只觉得大地的脉血在奔流,大地的心脏在跳动。顺着睡意深沉的易北河水向东看去,茫茫夜色,透出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此时此刻,同样一颗地球的心脏在跳动,热血的扬子江正在被曙光一波一波地推醒。”在这段文字中,集中体现了作者与大地、冰河的心灵感应,体现了作者从易北河岸神飞扬子江边的辽阔情怀,读来令人神思飞扬,胸怀开阔。这样的豪情,既是作者艺术家气质的浪漫呈现,也显然凝聚了作者多年不懈奋斗、与命运抗争的心气。
  书中有伤感之情,也有豪放之情。而《德国三兄弟和他们的中国太太》、《卖炭翁,悠游欧洲歇汉堡》、《居留德国的厨房事》等篇,光看题目就可以触发人的阅读情趣:无论是写德国人与中国人的姻缘,还是刻划台湾老人对异国同胞的大方布施,或是描绘德国人治家的“洁癖”,都写得引人入胜,给人美不胜收之感。对异国生活的趣事的描写,足以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好奇心。
 
 
 
平平淡淡都是真(读有所思) 新浪网 2005年09月15日04:08 人民网-江南时报
作者:吴起秀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15日 第二十四版)
平平淡淡都是真2005年09月15日人民网 吴起秀

平平淡淡都是真(读有所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4:08 人民网-江南时报
 

  读了旅德女画家谭绿屏的散文集《扬子江的鱼易北河的水》(以下简称“谭文”),感到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真:真实,真知,真性,真情。

  人生无非有三大内容:对过去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人生思旧日”是生活的必然,也是文学的必然,特别当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无援的时候,回忆常常是一种慰藉。也许在失落的怀旧中,能够体味曾经有过的淡淡甜美,能在艰难的生活

环境里,汲取精神动力,勇敢的摸索前行的道路。谭文用相当的篇章,记录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

 

  散文还贵在写情。因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经历乱世,飘零异乡,对人生之情,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独特体验。这种情感的记写,首先表现于对亲情和乡情的思念追忆。作者自幼体弱,全靠父母精心呵护,成才成人之后,正想尽孝之时,母亲华采真却积劳成疾,中年早逝,给作者留下无尽的哀思。在《完成一件大事》中,作者把对母亲的怀念和对余光中先生《乡愁》诗意的解读融合一体,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净洁和审美的升华。

  散文语言,历来有文、质之分。作者温婉的艺术气质和长期的自主创业,造就了她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质朴简淡的文风。作者朴素、白描式的散文语言,既得力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对书画创作的念悟,更来源于她对人对事宽良平和的心态。作者虽然长期生活在国外,但心胸和语言完全是中国式的,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对不同的人事,她善于抓住形神,且不同手法娓娓写来,给人清新的情境韵味和审美联想。

  谭绿屏散文给我们的启示很简单:平平淡淡都是真。也很耐人寻味:写作要“赞美人性公德,维护社会正气”,还需要“缩减财路,灵魂出壳”———这些,不是时下许多“名家”明星“们都能做得到的。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15日 第二十四版)

  作者:吴起秀

 

 
吴起秀
 

         

                             漢堡一位中國女畫家
             作者: 漢堡大學東方文學院院長、漢學係主任史東菲教授博士
                           Prof. Dr. Hans Stumpfeldt, (1941–2018)
  節選於: Stumpfeld: Hamburg China- Notizen; China- Hamburg jetzt und einst
            史東菲網訊: 漢堡中國記要: 中國- 漢堡 現在和將來 第28期2004/01/18
            譯文: 譚綠屏經漢學家 恩禾滿夫婦 ( Herrn und Frau Errenst ) 指導


循時漸進, 有關描寫漢堡的中文作品之多, 足以羅例成序, 尚再加以評論, 似可想見其意義之深遠, 值之非凡

不少描寫過漢堡的中國人, 或者曾經逗留過漢堡, 亦或至今仍居住在漢堡。他們之中不乏女性。其中一位譚綠屏女士, 寫了一部小小的書, 2002 年出版。此書175頁三十多篇文章, 記敘了她個人的遭遇, 生活中的情趣和週邊的人物。當然, 堡人也躍然於紙上。一些篇章刻劃了生存境界的切身變換。書的題目即讓人意領神會到這一變更。書中所附有的一些圖片, 倍顯其匠心獨到的意味。

譚女士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 精通傳統的中國畫技法, 憑籍傳統的主題, 表達了嶄新而俱有智略的創意。

書本封面畫由作者親手創作, 一個優美的鑒賞例證: 在她的文章、水墨畫與書法裡, 精緻地銘記了潛藏的寓意。

2005/03/10

Lu-Ping Tan-Storjoh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