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之感想(上)

2018年1月,与好友一起参加为期10天的北印度之行。回来之后,把印度游的1500多张照片整理成了三个影集,依然意犹未尽。因为照相往往只选择拍摄美丽的景色,却不能记录下旅游时的感想。

印度旅游回来后,这些感想常常盘旋在脑海里,并且对印度的兴趣不减,时时留意有关印度的文章资料,一年后,终于把印度旅游的感想写了出来。

印度旅游,大都是参观印度的人文历史。纵观印度历史,就是一部外来民族入侵史。印度次大陆温暖富饶,寒冷是人类生存的障碍。几千年以来,位于印度西北的游牧民族多次越过沙漠,向印度次大陆迁移。

印度的历史有过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除了孔雀王朝和莫卧尔王朝曾短暂实现统一外,其余绝大部分年代处于邦国林立的分裂状态。他们的历史很不清晰。

印度的文化主要是宗教文化,认识印度,可以从印度的宗教方面切入。影响印度的主要有三大宗教: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当今的印度,宗教信奉的比例是:68%信奉印度教,17%信奉伊斯兰教,信奉佛教的小于1%。

十天印度游之后的印象是:政府标榜的是佛教,旅游的景点是伊斯兰教。民众生活的是印度教。

佛教:

我们来印度旅游之前,以为印度人都信奉佛教。中国小说西游记,家喻户晓,说的是唐僧到西天取经,就是到印度取佛经。我们旅行团中的一位来台湾旅友还说,她要组织一个学佛团来印度取经。到了印度才知道,唐僧取经的那个佛教在印度早就消亡了。如今的印度佛教是在近代再从国外传进去的。

我们在印度参观了鹿野苑,这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鹿野苑第一次讲授佛法,佛教开始在印度传播。到了印度孔雀王朝(大致与中国秦朝同时代),佛教广泛传播。孔雀王朝最昌盛的阿育王朝时期,国土遍布几乎整个印度半岛。

 

 
鹿野苑,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

19世纪,在鹿野苑还出土了阿育王纪念柱,那是为了纪念佛陀初转法轮而建,柱头有四只背对背蹲踞的雄狮。

 
19世纪在鹿野苑出土的阿育王纪念柱。

佛教在印度兴盛了一千多年,自公元八世纪起,印度外族势力频繁入侵,尤其在12世纪后期,鹿野苑遭突厥穆斯林的劫掠,僧侣被杀,寺院被毁,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失。如今的印度,佛教信徒仅占1%不到。除了几个旅游景点残存的佛教古迹外,旅游途中见不到任何民间的佛教寺院。

有趣的是,印度政府对那已消亡的佛教情有独钟。1950年,印度政府将此阿育王柱头上的四只蹲踞的雄狮图案定为国徽的图案。我们乘飞机到达印度德里,在入境签证大厅里,看到墙上装饰着十个巨大的佛教手势,手掌中印着莲花。令人误以为印度是个佛教的国度。


 
印度德里机场的入境签证大厅

伊斯兰教:

自11世纪起,穆斯林屡次入侵印度,占领和统治印度长达500多年。莫卧尔王朝(与清朝大体同期)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在1526年创立的。其上层建筑是穆斯林。

我们去了阿格拉,斋浦尔,和德里三个城市,那是印度旅游的“金三角”,汇集了印度旅游景点的精华,它们几乎都是莫卧儿王朝的古迹,其文化背景都是伊斯兰教。

我们参观了位於德里市郊的加德古塔建筑群,加德古塔是印度最高的宣礼塔,于1192年开始建造,象征了穆斯林在印度的统治的开始。


 
位於德里市郊的加德古塔

印度的旅游景点中,最著名的是泰姬陵。的确,那精美绝伦的建筑和装饰令人难忘。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爱姬建造的陵墓。沙贾汗热衷于建筑宫殿,尤其痴迷大理石建筑。他不仅建造了美轮美奂的泰姬陵,还同时建造了卡斯宫殿,德里的红堡,贾马清真寺等等。

 
泰姬陵

莫卧儿帝国曾经空前盛大,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自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之后,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

自15世纪末起,欧洲人在印度争夺殖民地。先是葡萄牙控制印度海上贸易,接着英国先后与荷兰和法国争夺印度,最终英国胜利。到了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印度成为英属殖民地,莫卧儿王朝彻底灭亡。

事实上,英国对印度的蚕食和殖民始于1763年,在近200年中,英国人给印度带来了英语,基督教和议会制度。同时,从印度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英女王的王冠上的“光之山”大钻石,重达191克拉,就是产于印度的可拉矿山,如今印度政府要求英国王室归还这颗钻石,英国人赖着不还。

在印度旅游,看到很多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痕迹,参观阿格拉红堡时,看到公众大厅前的广场的左侧有一英国殖民者的坟墓,他因患疟疾而亡,尸体不准运回英国,便埋葬在此。

公众大厅是印度国王召见民众、听取建议的地方。印度的风俗,逝者应安葬在陵墓里,而英国殖民者无视当地人的风俗礼仪,偏偏把一个进不了英国的疟疾患者尸体埋葬在公众大厅前,实在是傲慢之极。

 
位于阿格拉红堡的公众大厅前的广场左侧的英国殖民者的坟墓

印度教

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占68%,居世界宗教信徒人数第三位,拥有将近11亿信徒,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远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印度教有三大特点:种姓制度、轮回转世、崇拜三向神。(三向神: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统治)。

坚守印度教的是印度土著:拉杰普特人。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里海地区和南俄大平原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西北部,征服了黑色肤种的原住民。其后近千年中,不断涌入的的强大敌人和外来民族相继入侵,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拉杰普特人,成为印度土著。

 
雅利安人的入侵路线,(摘自 “朱琦:印度歷史圖表”)

 
雅利安人的后代,(摘自 “朱琦:印度歷史圖表”)

几千年来,信仰印度教的拉杰普特人,捍卫着印度本土文化。穆斯林入侵印度后,灭了佛教,却没能消灭印度教。在穆斯林统治印度的500年中,印度教持续地与伊斯兰教抗争。

在伊斯兰教最兴盛的莫卧儿帝国时期,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仍然是印度教。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源远流长的印度教信仰依然根深蒂固。我们在印度旅游,在旅途中经常看到印度教寺庙和巨大的湿婆神像。印度教深入到老百姓生活中。

我们去了瓦拉纳西,这是印度教的圣地,印度教徒一生的四大愿望就是:饮恒河水,敬湿婆神,结交圣人,住瓦拉纳西。

为了要去乘船看恒河晨浴和日出,天还没亮我们就从旅馆出发,前往恒河边的达萨瓦梅朵河坛,沿街的店铺都还关着,台阶上躺着蒙头睡觉的流浪者。天蒙蒙亮时,达萨瓦梅朵河坛上已是人山人海,信徒们和苦行者在沐浴。

 
瓦拉纳西的达萨瓦梅朵河坛。

我们登船游河,驶过达萨瓦梅朵河坛前,还来到恒河边的火葬场前,那里焚烧尸体的火堆在冒着白烟,河滩上一堆堆的木柴和垃圾,狼藉不堪,这火葬场根本不应该作为旅游的观赏景点。我们的船偏偏还在火葬场前停留了很久,那位印度导游真是很变态。

下了游船,再从河坛走回停车处时,天已大亮。从拥挤的人群中走过,沿路两旁挤满了席地而坐的乞丐,衣冠褴褛,前面摆着盛着米面的塑料盘子,地上还撒了好多米面,野狗和牛在人群中穿梭。每隔几个街口都有施舍食物小车,那是乐于行善的印度富人在分发食物。我们小心翼翼地低着头迈步,避免踩到狗屎牛粪。

瓦拉纳西在精神上强调灵魂与神灵结合,在物质上却是如此的混乱和肮脏。印度总理穆迪在视察瓦拉纳西后曾表示,这地方不能再脏下去了。

我们从瓦拉纳西飞往卡修拉荷,去参观印度密教的性庙群,那里的寺庙墙壁上刻满了男女性爱的画面,其大胆露骨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虽然性庙群在1986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许多印度高层人物都为之而感到羞耻,圣雄甘地甚至扬言要毁掉性庙。

 
印度教性庙的雕塑

我们还在斋浦尔观看了印度教礼拜。那天是星期五,下午5点半,印度教寺庙举行日常礼拜。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相似,都有大厅供公众举行仪式。我们随着人流,走向寺庙,路旁都是鞋子,因为进去需脱鞋。印度教做礼拜时,大多数人都站着,也有少数人行跪拜大礼。

 
在斋浦尔观看印度教祭祀仪式

我们不脱鞋,就站在外面看,四周站着不脱鞋的印度教徒,他们随着大厅里的音乐一起唱歌礼拜,十分虔诚,可以感受到印度教深入印度民众中。

下接:印度游之感想(下)

2019年2月
纽约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