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至1989年,我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物理系所在的小镇叫加兴(Garching),位于离慕尼黑20公里的北郊。加兴以前是个贫穷小镇,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k)学会(简称马普)陆续在加兴北面建了好几个研究所,如:等离子所,量子光学所,天体物理所,地外物理所等等,还有南欧洲天文台观察站。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物理系和化学系也在这里建立研究所。形成一个占地颇大的科学园区。
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加兴科学园区工作过,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穆斯堡尔(1962年),克里钦(1985年),根策尔(2020年),化学奖得主菲舍尔(1973年)。科学园区的许多工作人员就住在加兴。在加兴的一个新建居民区里,街道全以著名德国科学家命名,如爱因斯坦路,海森堡街,莱布尼兹街,薛定谔小道等等,加兴成了一个科学镇。
慕尼黑工业大学物理系的大楼位于科学园区的最北面,三层楼的建筑,里面有两大类研究所:实验物理研究所(名称以E打头)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名称以T打头)。大楼西南角的一楼是我工作过的E16研究所,即第16实验物理研究所,正式名称是固体物理实验研究所。
慕尼黑工业大学物理系大楼,E16在大楼西南角的一楼(中间那一层)。
我刚来到E16时,秘书交给我一个钥匙,再三叮嘱,要妥善保存。用这钥匙不但能进自己办公室,还能进E16的各实验室,物理系大楼和物理系图书馆。万一弄丢了就麻烦大了,除非你能证明钥匙掉到海里或人迹罕至的地方,以致于他人不会拿到此钥匙。
。
加兴的原子蛋的雪景。
物理系大楼的南面是马普研究院的等离子所。我的办公室窗口正对着巨大的原子反应堆的建筑,呈蛋状,故称原子蛋(Atomic egg),是加兴科学园区的地标。
德国民间反对核能的势力很强大。在我留德期间,发生过西门子公司的一位负责核能设备的高官被暗杀的事件。为了防止反核能势力的冲击,原子蛋的警戒森严,由特殊的保安公司负责。四周围着两道篱笆,我们经常看见保安人员带着狼狗,在两道篱笆之间的走道上巡逻。
那种狼狗非常凶猛。一天,房东太太告诉我,原子蛋的狼狗把邻居的宠物狗咬死了。那天邻居太太牵着宠物小狗,在乡间小道上散步。迎面撞见一位年轻女保安牵着狼狗走来。邻居太太知道那狼狗凶猛,便抱起小狗,侧身让道。
不料,那狼狗一见小狗,就挣扎着要扑上去。女保安拼命拉住牵狗的绳子,还是不敌狼狗力大而松了手。狼狗挣脱了绳子,将邻居太太扑倒在地,小狗从邻居太太怀里挣脱,企图逃命,那狼狗立即追上去,一下子就把那小狗咬死了。
E16研究所可以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
“流水的兵”当然是指研究生和访问学者。“铁打的营盘”不仅是指E16的设备与员工:两位教授,一位秘书和五位技工,而且还指研究所的风气。
我的博士导师考赫教授是德裔美国人,1972年从美国来到慕尼黑工业大学物理系,担任E16的所长。他的到来,不仅开展了半导体物理的实验研究,而且开创了研究所里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风气。
在西德,研究所的所长是正教授(C4),权力很大,就像个小王国的国王。德国人注重师道尊严,通常学生称呼教授,都得恭恭敬敬地称“您”。然而,在E16,无论教授和学生,工人与博士,大家都平起平坐,相互之间都以“你”称呼,而不是“您”。即使对考赫教授,也干脆直呼其昵称:弗瑞德。学生与教授讨论问题,毫无忌惮,坦荡直言,甚至能当众与教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