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文/姜尼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都在露天,一般都是居民区某个大场子里,立两根高高的木杆,每到周末放映队开着台旧解放,在两根木杆上挂起大大的白银幕,就开始放电影。大家经常要从下午就搬着自家的板凳占地方,正面若是占满了,就只好坐在反面,当然画面都是反着的。总是人山人海,挤满了广场。
有时候放映队要赶场子,就是一部片子先放一卷胶片,另一卷胶片可能还在其他地方,需要去取。所以放映很不准时,有时候电影放到一半儿就被迫停下来,因为后面的胶片还没有到。每当那台跑片子的旧解放(有时候是摩托车)到了的时候,小孩子们就跟欢庆胜利一样跟在车后面欢呼着跑。那个年轻的小放映员也被大家的情绪感染,欢快地换片子给大家放电影。
当年的电影比较少,样板戏就那么几个,最后大家都会唱了,也就不太喜欢看了。小孩子们最喜欢看的还是打仗的电影,我最喜欢看的是《南征北战》。这是个老电影,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沉稳、坚定的高营长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高营长的形象还是历历在目。
反派里大家最喜欢学的还是骄横的张军长,和有些傻乎乎的李军长。故事应该说的是淮海大战的故事,张军长的原型应该是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不过我们知道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后面张军长拿石块自杀被俘的情节应该揉和了其他故事。我想应该说的是杜聿明,他是剿总司令,最后战败被俘。
当年年纪小,就喜欢看打仗的电影,看到好人把坏人打得落花流水就心花怒放。直到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国共内战是真正的兄弟相残,死了一千万同胞才换来今天的居面。战争到底有多残酷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晚年刘伯承元帅拒绝看一切战争电影,那些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却选择拒绝回忆,真希望中国人互相残杀的战争再不要重演。
那个年代进口电影很少,露天影院放映过的进口电影记忆比较深的有两部,一部是阿尔巴尼亚的片子《广阔的地平线》,好像是说有责任心的工人阶级与官僚斗争的故事,在狂风暴雨夜官僚拒绝给拖轮,工人们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徒手抓住钢丝绳防止轮船被风浪掀走,最后钢丝绳断裂一排工人被钢丝绳抽死的故事。另一部进口片是罗马尼亚的片子《沸腾的生活》,写的是科曼厂长努力工作的故事,印象里片头那部口哨曲特别好听,现在想起那部片子那个曲子就回荡在脑海里。当时太小看不太明白,好像小姨子有些暗恋姐夫,若是有机会再看看就应该弄明白了。
戏剧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黄梅戏《红楼梦》,倒不是因为看得懂情节,黄梅戏听得也不太懂,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故事情节,只是那些大人们如痴如醉的表情让我终生难忘。当放到宝钗和宝玉锣鼓喧天地结婚,这厢黛玉在病榻上要死的时候,我们家邻居张阿姨竟然当众号啕大哭。张阿姨那张泪流满面扭曲的脸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让我一提红楼梦就想起张阿姨。后来听说张阿姨得了乳腺癌过世了,好像年纪也不算大。
还有一部令人难忘的露天电影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平民子弟张忠良经不起大上海的纸醉金迷很快堕落,并与阔家小姐结婚,把自己在家乡照顾一家老小的发妻和儿子忘了个干净。直到有一天素芬偕一家老小来上海寻夫,给人帮佣,在宴会上发现男主人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张忠良。张忠良尽管愧疚但早已身不由己,最后素芬跳河自尽。当看到素芬跳河的时候,偌大的露天广场霎时哭声一片。扮演素芬的演员是老戏骨白杨,就是苦命的祥林嫂。白杨净演苦戏,是不是还演过白毛女,以后都不敢看白杨演的戏,看完后总是让人压抑许久。
露天电影的时代过去了,但我还是很怀念那个资源贫乏的时代,怀念那个纯真的年代,怀念那个易于感动的年代。尽管时光荏苒过去了几十年,那些年放映的露天电影都还清晰记得,和那些纯真的记忆一起不时便浮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