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记

卖房记

 

父母工作大半辈子,去世后给子女留下一套四居室套间。

屋子闲置多年未卖。

首先因为那是父母晚年居住的地方,有份不同寻常的感情在里边。其次那是家的象征,父母不在了,儿女回去小聚,多少还能找回一些家的感觉。

无奈人去楼空,回家后看到厚厚的灰尘,更多的是伤感。

何况这么多人无房可住,房子一年到头空置,说不过去。

房子迟早是要卖的。

不过,提到议事日程上是去年的事。

前年秋,大妹妹的一个朋友来微信问不知是否记得Z医生,说Z太太想微信联系。

Z先生是名医,当然记得 - 尽管多年没来往了。

联系上以后,Z太太先寒暄了几句,说Z医生的病人名画家W先生最近还问到大妹妹,旋即直奔主题:有没有打算卖房子,她有意买下来。

房子在大学校园内,邻居多是退休领导教授医生;校园内幼儿园、餐厅饭堂小卖部一应俱全,保安日夜巡逻。具体到房子结构,电梯楼、南北向、大阳台、四房两厅两卫,在校园住房中不是最好也是最好之一了。母亲去世后,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这套房子,南来客每次回去,就连收购废品的苏师傅都再三打听有无卖房意向。

Z太太问开价多少,大妹妹答看市场价格,Z太太说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价格。

年底,南来客兄妹回国旅游,Z太太带着儿子如约前来看房子。

Z太太说房子其实是给儿子买的。

小Z也是医生。

妹妹问小Z满意否,小Z抿着嘴直点头。

南来客情不自禁调侃道,“有个好爸爸,年纪轻轻就住上校长教授楼….”

卖方根据市场调查开价后,买方提到一个问题:指标。

Z医生一家三口已经有三套房子,按规定必须卖出一套,这套才能登记入户。

“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落一大笔订金…” Z太太说。

本以为这事就这样敲定了。

没成想一天后收到小伙子的微信:十分抱歉….

改主意了。

没什么好抱歉的。小伙子的微信把南来客兄妹从窘境里解脱出来。小妹妹报价时没按房产证更正后的建筑面积计算,哥哥姐姐又把关不严,面积少算了十平方,也即报价少报数十万。

要更正正感到难以启齿。

房子卖给熟人图的是省点事。

看来还是得走正常程序。

两个妹妹上了Z和 L两家房产中介公司。

Z公司就派了一个经纪老王接手。老王人比较老成,也比较保守,认为楼房单价在市场价高端,不好卖,办事自然不太卖力。老王话不无道理,但他忘了这套房子没有可比性。

L公司一下子来了数位经纪,一个个都是小年轻,衣着光鲜,信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哲学,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大概觉得没戏,老王只带客人来过一次看房,就再也不露面了。

反正不等钱用,房子能否很快售出南来客兄妹并不十分在意。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房子上市那天,看房子的人纷至沓来,多到有时南来客兄妹不得不把部分来人挡在门外。

从下午2点到黄昏6点,一刻没停过,有来看热闹的,打个招呼转一圈走人的,有偕老带幼的,有仔细观察的,还有看过后把先生叫来拿尺丈量的。

折腾到下午6点多,南来客送走最后一拨来看房子的,兄妹离家出去吃饭,楼下还有不少人等着,问晚上能否看房子。

皇帝女唔忧嫁(不怕嫁不出去)。

都知道附近修地铁,修成后房价又会飙升。

不过南来客兄妹信守一个原则:不炒楼,而且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校内教职工。

半天下来,潜在买方南来客兄妹已经心里有数。

最后锁定两位,都是校内人士,都有诚意,也有实力。

这时的原则:手续简单者。

一位潜在买主早看上这套房子,说苏师傅打听房子就是她委托的;她还请某院长的太太什么阿姨打听过(是有这么回事。有位老太太曾打电话过来,自称是母亲的朋友…)…一言以蔽之,这位是志在必得。

钱不是问题,问题还是出在没有指标。女儿未满十八,家里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待售之中。

口口声声她自己的房子会尽快售出,哪怕价钱低一点。订金可以放六成甚至更多,付清余款后交房。

“你们没有任何风险。”

次日带上千金再来看房。

“喜欢吗?” 问女儿,仿佛不日即可以迁入。

另一位带着老人来。这家不存在指标问题。

两位妹妹倾向后者。

“她说我们没风险,要是她的房子一时半会卖不出,过户前咱的房子着火了…” 小妹妹如是说。

两位潜在买主请的都是L公司,不过经纪人不同。

后者的经纪人A揽到一笔大生意,喜不自胜,忙不迭交代买卖双方要准备好相关文件。

说好次日签约。

成交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次日上午经纪A来电,有份文件需买方补签,会飞的(叫出租车)办理,何时签约中午答复。

南来客兄妹等到1点多,也没等到电话。

打电话过去问怎回事,电话另一头支支吾吾的。

弄了半天原来是佣金事未谈妥。

买方认为这是一笔大买卖,经纪人没做多少工作,要求酌情减少佣金。

经纪A一口回绝。

另一潜在买方的经纪B不知如何听到风声,趁虚而入。

B声称A的顾客贷款会有麻烦,强调自己的顾客有实力,待售房子已降低价格,不日即可卖出,指标不成问题。

店长也上门坐镇。

店长为促成这笔交易,朝秦暮楚,信口雌黄,先是站在A一方,说B的顾客落一大笔定金卖房方会有风险,因为要提供银行账户信息;另外还有指标问题云云。

后来看见势头不对,唯恐生意做不成,居然对A落井下石,转而支持B,又说买房银行贷款卖房方无风险。

A尚未回来,已知事情不妙,频频来电无人回复,最后发来微信。先上一个哭相,问是否还有机会…

B一脸无辜的样子。

与外部竞争胜出,却栽在同室操戈。

而且是蚌鹬相争,渔翁得利。

如此办事,买方卖方大为不满,一合计,马上联系Z公司。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老王接到电话不敢怠慢,说马上就到,末了还透露一句,已经听到风声。

妹妹戏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果不其然。

而且互通有无。

Z公司冷手拾到个热煎堆,L公司马上就知道了。

老王与Z公司店长带着有关文件来到,刚坐下,有人敲门。

不知如何上的楼。

问何事,答买房。

“不卖了,” 妹妹懒得跟她啰嗦。

签完约下楼出门,L公司的人还在楼下,经纪A面如死灰,经纪B一脸茫然,店长则铁青着脸。

煮熟的鸭子飞了。

再看看老王,笑得有牙没眼。

接下来几天,老王鞍前马后陪着两家跑银行跑房管到各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不敢稍有怠慢,直到一切办妥。

卖房一波三折,同时折射出人生百态,世道无常,可以写一部电视剧了。

房子售出后,有一天在银行偶遇Z太太。

“听说房子卖了?” Z太太笑着问。

没有不透风的墙。

“上市第一天就卖出了,” 妹妹答。

“成交价多少?”

“这个不方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