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残酷迫害犹太人的背景下,一个荷兰犹太小姑娘安妮弗兰克写的世界名著。话说1940年,德军占领了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笼罩在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之中,但11岁的安妮还少年不识愁滋味,和小伙伴们过着打打闹闹的日子。1942年,安妮收到很多13岁的生日礼物,而安妮最中意的是其中一本红白相间带迷你铜锁的日记本。于是安妮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吉地,并且开始了在吉地写日记的岁月。为了逃避被党卫军逮捕的厄运,安妮一家白天躲进自家阁楼狭窄的夹层里,安妮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安妮每天听着远处教堂神圣悠扬的钟声,放风时透过窗户看着板栗树春夏秋冬的色彩变幻。真实记录了安妮受地下抵抗电台播音的影响,产生了长大了要当播音员的理想。真实地记录了花季少女春心萌动,初恋约会比自己大3岁的帅哥皮特,暗怨皮特傻乎乎的不解风情。真实地记录了一家人不敢大声说话,光脚套着袜子走路的夹缝生存。安妮响应英国广播公司电台的号召,笔耕不缀见证历史,直到2年后的1944年8月4日, 盖世太保将安妮一家关进集中营戛然而止,最后一篇日记是8月1日。后来吉地幸运地被安妮家的朋友米普在一片狼藉的家里捡到了。再后来安妮爸爸奥拓弗兰克九死一生,逃回家里。最后,当奥拓终于获悉两个女儿安妮姐妹在二战胜利前夕被害的噩耗后,才打开了吉地的小铜锁,窥探女儿安妮15岁的短暂人生。1947年,奥拓决定将一直珍藏的劫后余生的安妮日记公之于众,《安妮日记》用65种语言出版在全世界发行,是发行量最大的二战作品,入选世界阅读量最大的100部作品之一。2009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二战后,被纳粹洗脑的很多德国人依然执迷不悟,直到1950年,德文版《安妮日记》在德国首次发行4500册,这种情况才开始有了转机,《安妮日记》的真实记录让德国人对二战产生了痛彻心扉的罪恶感。《安妮日记》的魅力,除了安妮美丽的倩影,流畅的手书以外,最重要的是它真实的历史记忆令人信服。
如今的独裁者出于篡改历史的需要,对《安妮日记》恨之入骨,焚书禁书。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是打击独裁者的有力武器,不仅仅是将《安妮日记》放到网上,传颂千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百姓日记网站,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记录真实的历史呢。如果让日记具有无与伦比的保密性,没有任何敏感词,写日记的人就没有对被泄密被暗算的恐惧,日记就自然真实。如果让写日记的人可以自主设定为死后的某个时间点公开,日记就成为了真实的历史记录。如果世界公约能保证日记不被封堵,正常运作,这难道不是独裁者的噩梦,世界和平的曙光吗?
“现在我要停笔了。再见,我们会是最要好的朋友的!”你听,安妮日记的这句话说得多好呀。
ETOON (2020-02-23 02:20:57) |
照片来自网上,如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