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批《论语》之学而篇

               桐批《论语》(一)

   《论语》是中华文明的结晶,照耀着华夏大地二千余年,而今一切大变,当以时人之风用之。余直言以对,无非尽己之诚为众人之便也,若以砖唤玉者则大乐也。

【第一篇:学而篇】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桐批曰: 此三句是三种情况之下的态度,这也是人生平和向善的价值取向。当下可依旧。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桐批曰:此乃强调与人相处之道,缺点是模糊了原则,如其人犯邪不正,当警而察之,不可假仁也。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桐批曰:  一贯如之,遇此者可貌合而神远矣。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桐批曰:此亦强调反思己之言行,重在与人相处遵循忠信,然今世可因人而行,适度而已。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桐批曰: 彼为有一定之规模者当严谨认真,即当下之纪律与文化之义。小者依感情,中者据纪律,大者推文化也。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桐批曰: 此要求为原则,实际出入较大,现可理解为平和行仁,有实践者方可修学。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桐批曰:尽己之能为仁善者,是为人之楷模,已得学之真义也。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桐批曰: 重学而慎友,有过则改,此要求较高,然非此莫能提升品位,可尽力行之。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桐批曰: 此即民风淳朴之源也,亦人间美好之根也。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桐批曰:以己之正得人之信也,以己之诚得人之诚也,行于人群律己而宽人,而后平和于乐矣。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桐批曰:此句语境变化较大,父者非道,焉可效之?道善为上也。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桐批曰:凡事皆有度,只顾表面平和而不顾原则是不行的,于是对善而和,面恶而责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桐批曰:坚守原则就是进退的依据,否则就会散漫混乱,世人当察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桐批曰:为人之道在适度,莫求极致,时人无度则苦海广阔矣。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桐批曰: 人生的快乐在于感受,不在于物质的拥有,如得蜜而无品,焉知蜜之甜也?此意深远,得之者知人之乐也。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桐批曰:人之不知己无非寂寞,不知人则愚不言也,如何取之?愚者甚丑,寂寞者可逍遥也。

 

 

 

 

                                              二〇一九年九月一日十七点三十

下一篇文章:桐批《论语》之为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