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海外华人为何相信基督教

          2018年12月23日,在世界历史正在恢复常态,西方的大势已去;非西方国家,东亚,南亚,主要是印度和中国的复兴和重新崛起已成定局,在这种历史必然的背景下,有幸阅读李建宏女士发表在新法家网上的大作《海外华人为何相信基督教>一文,作为长期在西方生活,并且对基督教略有涉猎和接触的笔者,像周围一些朋友和同道类似,颇有感慨,触动和思想,接着李建宏女士的话题,简单讲讲我的一点感想。

        基督教,中国以前叫做耶稣教,洋教,唐朝的时候叫做景教。在传统上的景教(就像海外华人把海外中国人聚居的地区叫做唐人街,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以唐朝,或者汉朝做时空坐标都蛮合理和可以理解的)国家和地区-欧洲作为一种宗教已经式微,美国景教的氛围最强势,也主要是集中在所谓的圣经带-Bible Belt  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中西部的几个州,譬如,密西西比,阿拉巴马,路易斯安那,田纳西,北卡,乔治亚和俄克拉荷马这几个州,和加拿大的西部。 加拿大宗教氛围弱些,澳大利亚,新西兰就更弱。当然,景教除了作为一种宗教之外,在这些国家还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人的私人和社会生活有很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1970年代末期以来,有大量留学生走出国门,来到这些西方国家学习。这些人当中,尤其是那些来到圣经带的留学生,恐怕大部分都会遇到过景教教会的人主动,免费为你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然后,逐渐邀请你参加他们教会的活动,故事就这样展开了。这些西方国家,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有传教传统的国家,也就是说传教活动是有组织的,长期的,有大量资源的,经验丰富的事业。西方世界整个殖民扩张过程中,用了很多大词,很多说法,往前推则直接讲白人是优等人种,其实,换汤不换药,道理蛮简单的,这些大词,具有颠覆对手价值观,分化瓦解对手,打击对手反抗意志的力量。这些大词的另一面,是战舰,原子弹之类硬通货。而这些中国大陆出来的留学生们,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究其共性和总体来说,他们大概有下面这样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宗教信仰中的美好,优胜和强盛的方面,他们没有切身感受,而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一败再败,中国的知识精英,部分政治精英,在“五四”运动前后,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崩溃(当然,只是部分人,不是全部),这些精神崩溃了的社会精英,他们本来是中国的社会栋梁,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却产生了极其片面,短视,悲观,自贬,自损,自我否定的中国观,而与之对应的,他们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殖民者和西方统治精英为非西方,或者说是西方殖民地特别创造出来的话语和论说体系,譬如西方中心论,社会进步论等等,按照西方此类说词,西方被抬高在人类历史和世界中心的地位,把自己安在了与非西方对立又高人一等的位置,西方的所谓优点和长处被用放大镜观看,而对非西方,对中国所谓劣根性和弱点则是用放大镜和扭曲的哈哈镜观看,非西方成了落后,边缘,野蛮地区和国族,西方成了审判官,教师爷,胜利者,征服者,主人。而“五四”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基本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世界观,中国观,审美观和历史观。坦率地说,大部分人不具备时间,兴趣,精力,知识储备和能力对上面这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判断。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走出国门的留学生和其他群体,正是带着这种仰视西方,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中国观,西方观,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前提和背景,其实对中国文化所知甚少,对西方的认知顶多是点皮毛,对世界上其它族群的历史,文化,宗教等等相当无知,更谈不上比较的情况下来到了西方,几乎西方的一切都透过这个仰角观赏,而对非西方,包括对中国则用俯角,吃毛求疵,冷嘲热讽,讽刺挖苦。这一套看世界的方法和看法,很大程度上,很多人成了无知无觉的习惯,从而左右他们的思想,言行和人生抉择,包括信仰和宗教。而在西方一方,西方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传统是有传教传统的,也就是说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在西方殖民扩张的整个过程中,宗教始终伴随着战舰走向世界(软硬,文武,心城)。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是有充分准备的,是有目,方法和手段的,资源是相当充分的。其实,我们只要放眼看看世界,看看西方近代史,就会得到很多启发,今天的西方世界,经过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宗教神权思想,神权势力和影响力已经大大衰退,主流知识界和大部分普通民众都在推崇,赞赏世俗化社会(secular society),反对和排斥宗教化社会。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海外华人社会,甚至中国大陆,却有巨大的力量在推动宗教势力的发展,景教在海外华人社区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个中缘由,大家肯定想到了西方殖民扩张时期,宗教和殖民扩张的相辅相成吧。

附录:

李建宏:海外华人为何相信基督教

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多年的经历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这两个国家的华人当中,都有相当一批人相信基督教。上至毕业于海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博士,下至短期探亲访友的白发老妪,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归宿。那么,海外华人为什么普遍相信基督教呢?根据我多年的悉心观察,北美华人之所以相信基督教或者积极参与基督教会的活动,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基督教会是海外华人拓展关系网与生意圈的重要渠道

 

长期在西方主流社会之外的狭窄夹缝中谋求生存的海外华人,出于现实的生存需要,急需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与社交圈。于是,在海外华人社区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互惠互利、互通有无的小型交际网。受制于海外华人在北美所处的边缘地位与少数民族身份,他们的社交场所、社交范围以及社交机遇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华人社交场所之一,基督教会俨然成了当地华人社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非宗教功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神仙。

定期参加基督教会活动的人数虽然甚众,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出于单纯的宗教动机。一些因生活无聊而倍感寂寞的海外华人,出于交朋友、找对象等现实需要,成了基督教会的常客。另有一部分生意人,如房地产经纪、保险代理、销售代表、移民顾问以及自雇人士等,则基于做生意、拉客户等现实商业考量,也纷纷加盟华人教会,企图利用基督教的人脉与资源来拓宽自己的生意圈与关系网。他们的入教,基本上是本着世俗利益的功利目的,显然与基督教自身的宗教魅力并无丝毫关联。当然,由于与基督教会的长期接触,很多人逐渐融入其中,以至最终真心忝列信徒之册。

二、异常艰难的移民生活催发了对心理慰籍的强烈渴求

 

  即使对于绝大多数土生土长的普通白人来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也充满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人生地不熟的外国移民要想在西方社会讨得一份好生活,更是绝非易事,对人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都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考验。有些运气不佳的人,时时处处碰壁,日日落落寡欢。再加上常年孤身一人在外,缺乏家人与朋友的关心与抚慰,心理严重失衡的现象在海外华人中极为普遍。维持生计的艰难、事业发展的受挫、家庭关爱的缺失、社会交往的不易,以及精神物质生活的双重匮乏等现实生存困境,将很多人推到精神崩溃的边缘。对于落难他乡的海外华人而言,基督教会无异于提供了一个温暖友爱的大家庭,让这些彷徨无依的天涯孤旅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归属感与安全感。还有不少潦倒落魄的海外华人既无力找到生存出路,也无法接受曾经的美好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处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只得借助基督教所提供的虚无缥缈的天国梦幻,来麻痹自己备受煎熬的精神世界。若不是靠着在虚幻的宗教世界里觅得一丝安宁,人们怎可能勉强挤出几分苟且偷生的勇气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基督教发挥着作为弱势群体的海外华人精神避难所的社会作用。

基督教在以极其扭曲与病态的方式安抚受伤灵魂的同时,也麻痹了信徒的理性与良知。大多数人改信基督教后,在大是大非面前变得麻木不仁,彻底丧失了道德判断力与政治批判力。他们对人间疾苦无动于衷,只愿在蝇营狗苟、浑浑噩噩的宗教沉迷中了此残生。在基督教虚假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曾经激情澎湃的海外华人变得随遇而安、了无斗志,但求以身后之事聊以自慰。基督徒的内心世界看似平静,实则已经被虚幻不实的教义强烈扭曲了。从自我安慰、自我麻醉与自我欺骗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而逐步走向自欺欺人的反理性道路,误导越来越多心灵迷茫的海外华人陷入基督教会的掌控之中。也就是说,信徒从基督教中所获得的情感慰籍,是以不顾是非曲直地逃避社会现实以至掩盖社会真相的方式来实现的。在这方面,基督教所起的社会作用是落后的、反动的甚至邪恶的。它使无数可怜的灵魂放弃对造成人类苦难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与批判,将人们反抗社会不公与现存社会秩序的意愿禁锢在狭隘虚假的宗教世界里,让受害者沦为西方资本主义惨无人道生活现实的自愿殉道者。

    三、基督教填补了海外华人的信仰真空

 

  在西方国家生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移民为数众多,但是如此大规模改变信仰的现象,却唯独见诸于海外华人社区。基督教之所以单单能够赢得中国人的欢心,乃是由中国当前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所决定的。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由于历史、政治、宗教、文化、语言与种族等现实原因,中国受西方影响最小,与西方社会的相异度最高。因此,中国人对西方社会的黑暗面、西方文化的邪恶本质以及西方民族的劣根性,所知甚少。受制于母国对西方认识的总体局限性,海外华人的语言能力以及对西方社会的认知水平,在所有外国移民中是最低的。无知而又浅薄的海外华人遂对西方奉若神明,只要是西方人的说辞,无论多么荒唐透顶,都以自愧不如的虔诚态度洗耳恭听。加之海外华人在国外大多游离于西方主流社会之外,除了工作场所,教会几乎是孤陋寡闻的海外华人接触西方人与西方文化的唯一渠道。而他们通过这一途径所结识的西方人,都有着异常明确的单一目的——传播基督教!这就使他们很容易成为被教会洗脑的对象,其中不乏因缺乏对基督教的理性认识盲从而入的成分在内。

另外,自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激进人士错误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糟粕加以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新型思想文化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但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依然很不稳固,并没有能够真正化作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自觉。改革开放以来,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又出现一些失误与偏差,再加上西方在和平演变方面的大力投入,给广大人民群众包括知识分子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在出国以后所面临的极其严峻的生存挑战面前,信仰的迷失常常会给海外华人带来异常强烈的思想震撼与心理冲击,以至感到无所适从。此时此刻,基督教的适时介入,恰好弥补了他们的信仰真空。海外华人对基督教如获至宝般的狂热,正是由此而来。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道德文化价值远在基督教之上,中国人只不过是在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由于某些特定历史原因表现出了短暂的信仰迷茫而已,这种情况恰恰被一直伺机而动的基督教钻了空子。

四、基督教会行之有效的传教方法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教方法。教会根据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移民的心理特点与现实需求,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极强的传教措施。2016年2月11日,美国《外交政策》发表了一篇题为《离开中国、来到美国、找到耶稣》的文章,该文透露说,很多中国留学生刚下飞机,就立即享受了当地基督教组织向他们提供的各种贴心服务,如到机场接机、用汽车载他们去超市购物、提供免费饮料、零食和短期住宿等等。大学的基督教团契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例如在中西节假日举行晚宴聚会,举办周末远足等,深受海外华人的欢迎。基督教会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留学生和新移民尽快适应西方国家的生活,例如免费开办英语会话小组、求职就业辅导班、财务报税讲座以及婚姻家庭咨询等各种活动,在海外华人中很有市场。

    基督教之所以能够通过上述活动吸引到大量海外华人,除了成功地利用了海外华人孤苦无依的现实处境以及中国人爱贪小便宜的民族弱点以外,主要是由西方社会资源匮乏以及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程度较低两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与个人奋斗,因而所提供的社会资源本就十分有限,完全无法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教会所提供的一系列免费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海外华人的诸多实际社会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英语水平与文化差异,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相对较低,对主流社会所提供的寥寥无几的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海外华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基督教的社会依赖度是相当高的,对教会日久天长的依赖终究会转化为改变信仰的强大驱动力。

五、一些在北美找不到工作的文科知识分子从中推波助澜

 

  海外华人在西方国家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求职就业,这令很多人煞费了不少心机。从事工程与财会等有比较大的市场需求,且对英语水平要求比较低的实用专业,无疑是海外华人的就业捷径。如果说那些无法跻身学术界的理科人才尚可以通过转学比较实用的工科专业来解决就业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就比较难办了。尽管他们中的极个别人能够成功地转行工程与财会等热门专业,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得不在与社会科学相关的领域内打拼。由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市场价值较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稀少。而且,人文社会科学对语言文字以及社会与文化的依赖性极大,求职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准以及对西方社会文化较深的体认。此外,与人文学科相关的职位大都集中在文化出版、中小学校、高等学府以及政府部门。有幸获得这些令人羡慕的职位的人本来就凤毛麟角,作为外国移民的海外华人囿于英语水平根本无法与本地人才竞争。再加上对西方文化内涵、西方社会规则以及西方政府运作所知有限,要想在这些机构谋个一官半职,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除了靠着帮助西方人抹黑中国混碗饭吃以外,在华人教会任职似乎是身居海外的文科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唯一出路。例如,远志明、范学德、张伯笠、熊焱与刘同苏等著名牧师与传道人,在国内学的分别是哲学、法律与中文等专业,出国时已经年龄老大,英文水平也极其有限。除了在海外华人中散布基督教以外,很难想象他们在国外还能以任何其他方式挣钱糊口。这些在职场上走投无路的文科知识分子相继转信基督教,并在北美推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由于文科知识分子从中推波助澜,有关基督教的华人报刊、杂志、书籍、影视与音乐作品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布道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海外华人基督徒的队伍也随之日益壮大。依靠数量越来越多的华人信徒的自愿捐款,一个利益可观的基督教产业链迅即成形。依附教会生活的专兼职神职人员,借此轻易获得比较体面的职业与收入,文科知识分子在国外的生计问题,就此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基督教在海外华人中之所以迅猛发展,并非因为它的教义具有真理性或说服力,而是受到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世俗因素的驱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海外华人所面临的异常残酷的生存环境。基督教的历史与现实一再表明,受过巨大心灵创伤的人,最容易被教会忽悠去信教;生存环境极其严酷的地方,是最有利于基督教滋生的土壤。对于饱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压榨与摧残的海外华人群体来说,基督教提供了一整套使他们对现状安之若素的价值判断体系,使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在西方社会受剥削、受压迫与受歧视的从属地位,并进一步认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合理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宗教是人民精神鸦片的著名论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社会现象:“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同时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没有人性世界里的人性,是没有灵魂处境里的灵魂。它是人民的鸦片。”






木桐白云 (2018-12-26 19:42:17)
这是较为客观的分析与观察,二位的认识是冷静的有高度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冷静客观地看问题,然后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木桐白云 (2018-12-26 19:49:10)
我24日发在本网的《东西不同天》是从另一角度谈的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抱歉,无法链接过来)
bxue (2018-12-26 20:50:41)
多谢赐教。您的大作已经拜读了,很好。
关令尹 (2018-12-27 01:25:39)
在北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文科生移民一般有两条出路,一是如上文所说,加入耶教会当传教士,另一条出路则是成为一名或兼职或全职的“海外统战工作者”。一篇文章,两种人生,确为言简意赅之好文。
bxue (2018-12-27 01:38:25)
点到为止吧,中国近代史的痛苦过程,大家都在其中。
关令尹 (2018-12-27 11:08:52)
所谓“时世艰难,人艰不拆”。拆人者就要做好被人拆的准备,更何况有时拆人就等于是在拆自己。此乃人类社会之公理,近代如此,现代亦然,古今东西皆莫能概外。
bxue (2018-12-27 11:30:41)
物理学里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在人类行为和社会行为中,是否成立?
会不会反作用力与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但发生在不同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