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风情(22)—— 告别陕北 !

陕北风情(22)—— 告别陕北 

 

结束了高家堡的探访,我此次二十多天的陕北之行也将告一段落。

二十天的趁早摸黑,奔走在黄土高原的沟沟梁梁,与陕北老乡们的近距离接触,体验他们的生活,文化,习俗,让我收获多多。

在我即将离开这块土地的时候,这些天来所去过的村庄,遇到的陕北人,一个个画面,一个个生动形象又出现在脑海里。

路遥墓前的敬仰与怀念。




陕北的黄土高原,沟沟梁梁,环境恶劣,只有站在常家沟的山岗上,你才能真正领会到陕北民歌中的意境。


陕北人也是敬天而豁达的,龚家沟的祭祀和转九曲让我看到了,生活再难,自有他们的乐观、充满生活激情的应对。




 

陕北的经济落后,面对魏塔的村庄,看着孟塔村大毛、二毛与爷爷奶奶在破窑洞前玩耍,会自然地感到痛心。






 

陕北的窑洞,简单又温暖,最让我暖心的是民歌老苏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陕北人朴实,自然就让我从心理上感到亲切,无形中,陕北说书人,腰鼓小王,小兰花,魏塔羊倌,南沟的欢乐,郭家沟孙玉厚家唱民歌的老大娘,吃面的小朋友,绥德汉子,绥德的女子,米脂的秧歌常姑娘、李大姐,都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每个人都让我亲切难忘。我已经对这块土地,对这里的人们依恋和不舍,如果不是被俗事限制,我也想和小廖一样在陕北待上个三、五年啊!

 































我觉得我初步了解了陕北黄土高原,开始触摸到了陕北老乡的情感脉动。自然地理环境再恶劣,也挡不住陕北老乡们的生生不息,代代繁衍,也挡不住陕北老乡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与眷念。

在我陕北采风的这些日子里,陕北民歌的旋律经常响在我耳旁,其中有一首王二妮演唱的《在延安》是我比较喜欢的,剥离掉歌曲中歌功颂德和脱离实际的那部分内容,这首歌的旋律是最贴近我此刻的心情的,也最能反映我对陕北的依恋和不舍。

又升起,杨家岭的太阳

又听到,你的笑声爽朗

南泥湾的稻谷金灿灿黄

信天游云朵上自在地飘荡

在延安,山丹丹映红了山梁

在延安,后生那个兰花花唱

三弦说书,回忆过去时光

传奇的窑洞前,纺车摇动红旗扬

 

又闻到,枣园的枣花香

又看见,你走在石子路上

幸福渠的真情日夜流淌

大风刮过延河宝塔山眺望

在延安,山丹丹映红了山梁

在延安,后生那个兰花花唱

三弦说书,赞美今天家乡

古老的黄土高原,欢庆锣鼓震天响

 

《在延安》王二妮

https://www.xiami.com/play?ids=/song/playlist/id/1797267077/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loaded

 

中国地域广大,城市农村、东西南北的差距极大极大,即便是陕北这块儿西北贫困地区,既有梁家河子前去朝拜人群的摩肩接踵,更多的是在乡村里挣扎苦熬的农民。

就要开上返宁的高速公路了,一旦上了高速公路,意味着我就要和陕北告别了,所以我停在了路边,点燃了一枝烟,让自己的思绪在黄土高原上再多停留一会儿。

一放眼,看见坡下一男一女两位农民正挥舞着锄头在坡地刨上年留在地里的玉米根。我感慨地想:陕北的老乡真是勤劳啊,刚刚过了正月十五,她们就在地里忙活开了!便拿起相机拍下此次陕北之行最后一组照片。



远远干活的农民看我在拍照片,放下手上的农活,两人一齐走到坡上来,这就有了下面一段让我难忘的对话:

老乡:你是干甚(什么)滴?记者?

我:我不是记者,我……(我在想怎么回答她们合适……)

老乡:你不是记者,那你是干甚(什么)滴?

我:我是学校老师,出来旅游的。(说旅游比说采风更容易理解吧)

老乡:那你拍照片做甚(什么)?卖钱?

我:不卖钱,自己留着做纪念。

老乡:你是西安的?

我:不,我是江苏南京的,离你们这里有一千三、四百公里。

老乡:噢……,那么远啊!你们那老师一个月挣多少钱?

我:(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乡的问题,就吱吱唔唔的说)不多,一个月八、九千块钱吧……

老乡:(惊呀地说)呀……,你咋这好命,寻哈(下)这好营生。

我:那你们一年收入能有多少钱?

老乡:哎……,农民苦哎,种地苦不哈(下)钱,一年也就二、三万吧,养活一家人……。

我:那你们没有想过去外面打工挣钱吗?

老乡:想过,延安,西安额(我)都去过,木(没)文化,木(没)手艺,住不哈(下),木(没)办法,最后还是回家种地,种地苦不哈(下)钱,农民木(没)办法,命苦……

老乡最后这段话,我一直刻在心里,忘不了。他们就是这个国家里一直在挣扎苦熬的人群……。


和陕北说再见,和这块黄土地说再见,和这里的老乡们说再见,期待我何日再重返陕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