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风情(19)—— 千年米脂城

陕北风情(19)—— 千年米脂城

 

米脂,离着我的生活环境隔着1300多公里,从未来过黄土高原的我,之所以知道并记住了陕北有个米脂,全都是因为那句话:“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可见,一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是多么重要。

我来到了米脂县城,打算看一看这个号称“窑洞古城”的米脂老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米脂的县城明显分为两部分,那边高楼大厦的我进都没进去,只在老城这边儿转了大半天。

米脂的老城还多少保留了一些历史原样的就是东大街和北大街。两条大街上有一些当地的历史名人故居,门楼能看出旧样,探头看院内,感觉里面有些乱,不好,都有人住,也不方便进一步探看。












米脂县城四面原有城门,现在只剩下北门的城门还在,其它的都垮掉了。这个“窑洞古城”现在是有点名不副实了。


考虑到陕北之行即将结束,我打算在米脂县城买些黄米馍馍带回去,老城的饭店只有饼,没有黄米馍馍卖,打听后知道每天早上有乡下农民做好了带到古城街头来卖。第2天早上我问一位街上的老者去哪里买黄米馍馍,老者说你跟着我走就行了。跟在老者身后,走了一阵儿,果然看见有一男一女两商贩分别待在自己的电动三轮车上卖黄米馍馍。

我在绥德郭家沟孙玉厚家吃过的黄米馍馍里面是红豆和枣子的馅,馍大,馅多,好吃。在女商贩那里,我先买了一个尝尝味道怎么样。吃一口不见馅,再吃一口馅还不见影,第三口下去依然没看见馅……。

带路的老者就说那女子:你这黄米馍馍里面放木(没)放馅,人家客人吃几口都木(没)有嘛!哪有你这样卖黄米馍馍的?

女子说:“放了嘛,再往里吃几口就有馅了。”放是放了,就是太少,吃到快二分之一,见到一小小撮馅了。那边男商贩,拿起一个馍馍一掰,明显馅多。在场的几位想买黄米馍馍的人立刻围了过去,我也跟了过去。你二十,他二十,男子的馍馍在不断减少。

带路老者又发话了:“你们让人家客人先买嘛,人家是远道而来的。”

我赶紧说:“没关系,让他们先买,让他们先买”。我最后买,剩下二十个,全归我了,男子看角落里还剩拉下一个,就送了我。只一会儿功夫,男子的黄米馍馍就被大家一扫而空。

那女子的黄米馍馍没人买,尴尬着一边,我想了想,也过去买了她二十个。我说:“你看到了吧,公道在人心。”希望今天这事能让她有些改变,明天的馍馍里多放些馅吧。

事儿不大,我从带路老者和卖馍男子那里还是感受到些老陕北古朴厚道的民风。






1919年,高佩兰女士在陕北地区率先创办了米脂女子高级小学校。如今只剩下门楼上斑驳的几个字了。

米脂县幼儿园,唤醒人们脑海中的红色记忆。

文化场馆正在举办摄影展,门楼两旁的“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后面还有五个字“忠孝勇恭廉”,这就是人们过去常说的“三纲五常”,十五字分别提示的是品德,品性,和品格。

米脂街头的制作面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