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欧洲四国行游记选(16)在巴黎的凡人琐事

这篇想记录一下在巴黎经历的一些凡人琐事。
 
1.卢浮宫前的小偷
 
 卢浮宫前的广场
 
兴致勃勃来到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刚到门前的广场,几个十几、二十岁的女孩手拿夹纸板(clipboard)围上来,有的围着我,有的围着我先生。我摆摆手,不想答她们,一心想去排队。但两个女孩用英文说,“请你为方便残疾儿童参观博物馆签名吧,please,please.” 我心软,又一直对残疾儿童充满同情,就接过她们递上来的笔,准备签个名算了。谁知当我低头要在她们拿着的clipboard上签名时看到一只手在我的小包里摸索。她们动作真快,把我的包包拉锁打开了我都毫无知觉。我立即抓住她的手,问她为什么把手伸到我的包包里,并大声喊我先生不要签名,她们是小偷团伙,是骗子。她们什么都不说,立即作鸟兽散,跑开了。估计又去祸害其他游客!这种专骗游客的小偷在巴黎挺多,旅游点都有提防扒手的告示。在美国早就听说了巴黎小偷的厉害,所以我的斜挎包里没有放钱包,只是带一点备用的现金和一张信用卡在包包的夹层里,估计她还来不及拉开夹层的拉锁就被我发现了。签字时我左手拿着手机,如果放包里可能早无踪无影。那个让人签字用的clipboard,是骗子用来挡视线的。
 
儿子看到我遭遇小偷,又联想到他好朋友的父亲在巴黎地铁里被小偷偷了500欧元和护照,都不想去人多的地方了。我说我们要提高警惕,但不能让这些小偷妨碍我们的生活,就像不能被恐怖分子搞得诚惶诚恐一样,我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小心一点就好了。
 
2.说流利中文的小贩
 
 埃及赠给法国的礼物
 
在协和广场上有一个刻有古埃及文字的方尖碑,它高23米,顶部晶灿灿的,象一把宝剑刺向天空。这是座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国宝,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今天的埃及不会这么慷慨地把如此珍贵的国宝赠与他国了吧?
 
在协和广场看到一个华人旅游团,亲切的东北口音远远就能听到。“卖钥匙链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欧元7个!” 我回头一看,原来用标准普通话对着华人旅行团吆喝的小贩是个黑人小伙子。每个景点都有黑人小伙子兜售埃菲尔铁塔钥匙链这类小纪念品,我们从来不买。但这次我买了,不为别的,就为小伙子说着标准的中文。我问他在哪儿学的中文,以为他去中国留过学,他说就在巴黎学的。他一边谢我的赞扬,一边又推荐别的商品,还不忘给我一个zip bag装好。儿子说,“妈妈,你说不买这些junk的,怎么他说中文你就买了呢?” 我说他跟别的商贩不同,他愿意为赚钱而把中文学得对答如流,应该鼓励。他的中文发音比你的好多了。儿子可能多少受了点“刺激”,一路上开始说点中文,一会儿说“我饿了,要吃饭”,一会儿笑说,“我累了,要打出租汽车”,不分平仄的“出租汽车”说了几遍我才听懂。吃完饭,还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一百岁”。我说是活到九十九,这样才顺口。儿子说走一百步活到一百岁才make sense。 
 
3.五星级的Uber司机和地铁
 
 巴黎地铁
 
我们住的地方离想去的景点都不太远,大多数都可以走去,若远些我们就打Uber。比如去凡尔赛宫,我们来回都用了uber。往返的两个司机都会点英文单词,连比带划问我们想听什么音乐,要不要放在cooler里冰镇的水,有个司机还问我们要不要糖果。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是我们坚持的原则之一,当然谢了他们的好意。下了车儿子就要我马上给司机打5分,说他们的服务好。三个人打uber跟坐地铁差不太多,因为巴黎的地铁分区,去凡尔赛宫要跨好几个区。从住处去机场的路比较远,虽然可以坐地铁,但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了Uber,价格也很合理。总之Uber比出租车方便、便宜。

离开巴黎的前一天,我们也体验了一把巴黎的地铁。儿子开始有点不愿意,怕被偷东西,我说小偷小摸毕竟是个别案例,不能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大白天我们坐的两站地铁没有伦敦那么热闹,可以说很冷清。在机器上买地铁票时糊里糊涂,最后还是找工作人员来帮忙。我们只坐了两站,出地铁时不用刷卡,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怎么知道乘客坐了多远,是否跨区了呢?
 
4.助人为乐
 
 巴黎街头
 
路过一个小店,我进去买了件纪念品出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上来一通法语,我们用英文说听不懂。她立即改用英文问我先生能否帮忙抬一下轮椅。原来她带着一个坐轮椅的老人从外面回来,要我先生和她一起抬老人和轮椅过石头门槛和上几级台阶,这样她们才能上楼里的电梯。我们当然说没问题。老人看上去有80多岁,打扮优雅,她也用英文向我们表示感谢。想到美国的残疾人保护法,所有的建筑和街角都要为坐轮椅的人提供方便。巴黎的老房子那么多,改起来也不容易吧?
 
5.买感冒药
 
 在凡尔赛街上的橱窗上看到一个微信广告
 
为这次旅行,我带了包括止痛、过敏等常用药,觉得万无一失了。 结果到了巴黎,先生和我先后感冒。我有几年没有感冒了,去年回中国也没有感冒过,所以忘了带点感冒药,只好拿过敏药给先生吃,反正感冒初期症状与花粉过敏相似,而且都是治标不治本,就这样把他的症状压了下去。可是我的感冒症状来势凶猛,吃了过敏药毫无反应。在凡尔赛时路过一个药店就走了进去, “Bonjour!”一个店员见到我主动打招呼。我用30年前学过的几句法语说,“Bonjour, Madame.  Parlez vous Anglais? ” 她马上用英语说,“How can I help you?" 我把症状告诉她,她看见我喷嚏鼻涕眼泪汪汪的,不说也猜到了,马上给我拿了一盒感冒药 (Actifed),药分白天和晚上的,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并告诉我晚上的药有助睡眠。我白天吃了两次,症状就压住了。晚上也不需要吃药。感觉这个药很灵,我把剩下的带回美国。有天清理药柜,发现这个药快过期了,想看看美国是否有这个感冒药卖,到网上查了一下,这个药去年底在法国上了消费者杂志的“黑名单”,“French public urged to avoid 28 over-the-counter medicines for cold, coughs and flu", 说这些非处方药“害大于利”。 下次出远门一定要带上点自家常用的感冒药。
 
6.家长与孩子的对话

 卢森堡宫,现在是法国议会大楼

卢森堡公园

在凡尔赛宫参观时,我旁边一个7、8岁的美国女孩指着大厅里的一座座雕塑问她爸爸,这些雕塑是摆在那儿卖的吗?那个爸爸手上还抱着一个2、3岁的孩子,他耐心地把这个简单的问题作了一长串的解释,大意是:亲爱的,这些东西都是法国的国宝呢!他们不会卖的,就像我们不会卖自由女神像一样。这些东西放在凡尔赛宫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可以给法国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我听着佩服不已。小女孩有这样耐心睿智的爸爸真幸福!估计不少人会象我一样简单地回答,“不是”,让孩子失去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一路经常听到家长与孩子的对话,感觉我们过去对孩子的问题回答过于简单。特别是在公众场所,我们往往以是或不是来回答。有天在伦敦的地铁上遇到几个卖艺人(唱歌、吹喇叭等),一位3、4岁的女孩问她妈妈为什么这些人在车箱里表演。她妈妈说这些人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娱乐乘客,这样坐地铁就没有那么沉闷了。能拿到一点乘客的赏金,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是好事,毕竟学会一门乐器达到表演的程度是需要花很大功夫的。这样的回答很positive,让我自愧不如。

 塞纳河畔
 
一个朋友的小儿子说“旅游就是看有钱人的房子”,这是充满童趣的总结。行万里路,不光是看山看水看风景,满足感官对美的追求,也不仅仅是看王公贵族的豪宅,满足好奇心,更是看普通人如何生活、如何养儿育女、如何成就辉煌、如何避免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