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 再论王力有无《诗词格律十论》
就弓尒提出【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十讲】—- 从来没有十论之说,南来客以图为证,撰文商榷。
孔夫子旧书网出现了《王力诗词格律十论》一书,见图。
订单上明明白白写着《诗词格律十论》,作者王力,出版社郑州大学翻印,出版时间 1962.04。
弓尒先说图片模糊不清,是地摊货,继而说郑州大学是2001年数院校合并成立的,1962年根本没有郑州大学出版社。
弓尒曾问南来客识不识字,南来客倒想质疑一下弓尒的理解力。
2001年郑州大学成立后成立的的出版社不能翻印1962年版的书籍吗?
南来客除了图片以外,还有其他佐证:
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
文/璞如子 2012.09.17 子夜星网站
王力先生在其原来的《诗词格律十论》①讲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并于1977年正式命名出版了这部《诗词格律》。从现今国人理解习惯及当代语言环境入手,力求使诗词格律精华得以传承和弘扬,概是作者撰著本书之初衷,但作者在引言中却讲得十分谦虚。本书由浅入深,系统而经典地概述了诗词格律的规则与要领,使人易懂易学,堪称是当代人习写古体诗词的入门和启蒙。诗词格律本为方便于我,既遵守规矩而又不拘泥,尤其是王力先生撰著本书的第一主张。
毛泽东建议:“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认为旧体诗词“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②”这是站在新时代广大青年的角度来考虑的,可以说是一种关怀;王力先生又在本书中继以重申“不在青年中提倡写旧诗”,亦可谓是一种责任。而“不提倡”,并不等于禁止。恰恰是由于毛泽东那气势恢宏而又别具风格的诗词,激发了许多青年人习写古体诗词的热情。因而,讲义中广泛借用毛泽东诗词作为范例,这对于探索“解除思想束缚”方面,又不无积极引导作用。
新诗自有其不拘一格的句式和体裁,但信马由缰未必就容易写得好;旧体诗词须有“兴比赋”及其声韵方面的练达,但未必就高不可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此朴白的语句,你写不来吗?关键是你未能把握那种意境与韵味罢了。新诗也好,旧体诗也好,至关重要的东西就是诗的意境与韵味。而诗词格律,则是便于斟酌意境、凝练语句、谐和韵味的工具和路子,不是枷锁,不是让人履险的钢丝绳子。如果你喜爱上了旧体诗词,不妨暂且放下那些令你眼高手低的“诗说”“词说”,先读一读王力先生的这部《诗词格律》再说。
注释:
① 后又名作《诗词格律十讲》,主要发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② 原文见毛泽东于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写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亲笔信。
--- 相关资料 ---
诗词格律 王力/著
论者注1难道是信口雌黄或者笔误?
确凿证据前,弓尒又发一贴,再次提出异议,并且声称争论“本非学术之争,而是学风,人性,人品之别!”
区区一字之差,弓尒从信口开河到狡辩到强词夺理(恼羞成怒出口伤人就不说了),拒不认错,究竟为了什么?原来事关学风、人性、人品。既然提到这个高度,南来客不得不答。
这回南来客质疑的是弓尒的识字程度。
封面上六个字,弓尒只看到最后一个:論。
弓尒辩曰:此处“論”是繁体字,1962年出版物应是简体字。
请问弓尒可曾认识封面上另外那五个字:詩詞格律十。
是什么体?
别告诉我看不清。
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简化汉字总表是哪一年制订的?
弓生也晚,真不知六十年代初还有繁体字出版物?
饱学之士居然不知封面用繁体字比比皆是?
手头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注疏》,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以图片回答弓尒的两个问题:
繁体字
封面没显示出版社名称。
弓尒,请展示一下你的学风、人性、人品吧?
说你无知无畏还真不恰当。
毕竟,知耻才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