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短片当主角

“妈,你能准备个resilience的故事吗?”10年级的儿子怕我不懂什么是resilience,解释说,“就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原来儿子的英文课要求学生独立做一个project(项目),即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resilience,可以写诗配画,拍录像等等。
记得姐姐10年级时做了一本“Harry Potter的日记”,里面是Harry Potter用诗的形式写的日记和画的多幅插图,因为是她喜欢做的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都在所不惜,成品当然是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我记得问她,“象你弟弟这样不会画画的学生怎么办呢?”她说艺术的形式有很多,实在不行做张海报,剪剪贴贴也可以有惊人的效果。
一转眼,大大咧咧的儿子进入10年级第二学期了,他喜欢的艺术形式是录像,做短片。
“我想拍个几分钟的纪录片,采访你。你想想讲什么故事吧,必须是你自己的故事,最好有些照片。”
“还是采访你姐姐吧!她有很多精彩的resilience的故事。”我脑子里很快闪现女儿学滑冰的情形。
“不行!姐姐很忙,我也没有时间去她的学校。拍个几分钟的片子不是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儿子态度很坚决,采访爸爸也不行,尽管爸爸有更精彩的故事,因为他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其实我知道儿子认定我有耐心,会“陪”他完成任务。“别忘了找些你小时候的照片!”儿子看我答应了,又交代了些细节和想法。
接了儿子的军令状,我就翻箱倒柜,把国内带来的影集一本本拿出来,趁机重温了许多“旧梦”。可是,我只有一张快一岁时与父母的合影,其他都是上中学以后的照片。只好跟儿子解释我小时候照相机是奢侈品,跟外公外婆在农村长大的我没有童年时代的照片。我拿着那张有些模糊了的照相馆的黑白照对儿子开玩笑地说,“这是唯一证明我是从小娃娃长大的证据。”儿子说,“这张照片很好,一看就是很旧的照片,观众可以推断你现在老了。”这小子,一点也不考虑他老妈的心情。
我问他对这个video有什么总体设想,这样我好有针对性地准备。他说,“妈,这是我的project,你不用操心我的总体设想。你多找些不同时期的照片,把你要讲的故事写几句提纲挈领的话,让我先看一下,然后我再考虑怎么拍你的故事。”我心里叹口气,他做作业,我受累。这不,我还得写吗?绞尽脑汁,我也没想出自己有什么谈得上“resilience”的故事。儿子说,“你就讲自己如何长大,为什么努力学习,怎么作为第一代移民在美国生存下了的,我到时挑有用的剪辑就行了。不过你要尽量简短。”其实我知道,我讲得好不好,不会影响儿子的作业成绩。老师关注的是儿子如何选材、取材、表现主题、配乐、字幕,最后做成一部完整的短片。我喜欢美国学校让孩子做的一些projects,增强孩子与父母和祖辈的相助了解。记得儿子在中学学习中国史时打过越洋电话采访他的外公,问他亲身经历的什么历史事件对他影响最大,为什么? 我在旁边做翻译,感触颇多。可惜当时没有记日记,只能等有时间写篇“回忆录”了。
过了几天,儿子看了我挑出的一叠老照片,让我一一解说,又“审查”了我写的几段话,通知我他要给我录像了。我说我得去换件衣服,把头发梳一下。他说不用换,这样很真实,他要那种我在家跟他回忆往事的效果,打扮一下就不自然了。我只好听制片人兼导演的话。先试着录了一段。
“妈,你怎么讲话象读稿子似的,跟你平时说话不一样,语调不自然。”
“我也不知道,就是事先想好了怎么说。这样不是流利一点吗?”
“不行,你要把原来想的都忘掉,要现想现说,磕巴都没关系,这样你的英文才自然,才是你平时跟我说话的语调。”
儿子又说,“今天干脆不录采访了,就当练习一下,明天再录。”他一再告诫我不要象背文稿,要临时发挥。于是他录了一点我做家务和看《海外文轩》,我趁机让他第一次看我的博客,告诉他学好中文,就能读懂我的博客了, 里面有他的故事。儿子看了一眼我的英文诗,让我发给他,他看了说“not bad” (不错)。
第二天早上,儿子比平时起得早,拿着相机录我给他做早餐,煎鸡蛋,碰巧那个鸡蛋我用木铲翻了好几次才翻过来,绝对体现我是个笨手笨脚但不放弃的老妈。他还录了我开车送他去学校以及路上的风景。
晚上儿子在厅里摆好三脚架,准备正式录采访。他先试录我讲一段话,这次通过了。然后他像个大导演似的叫我怎么坐,眼睛要看什么地方,不能看镜头,如何如何…… 为了录音效果,儿子还把iPhone放我旁边,让我操作录音,他控制相机录像。咳,给个高中生当演员也不容易啊!
第二天放学回家,问他昨天的录像效果怎样,要不要重录。他居然说做好了,交给老师了,因为今天是截止日。
“你采访我,总得让我看看吧!”
“当然可以,不过你不要抱怨你的头发不完美,或者不喜欢你坐的角度。”儿子从他的计算机里调出录像给我和他爸爸看。
“不错!就是有张照片搞错了。”我讲在中国上大学时,他闪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我在美国的毕业照,当年在中国毕业时还没有学位服之类的东西。
儿子毫不在乎地说,“我的老师看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太想给你们看,知道你们会挑出许多不足来。”好吧,我和先生赶快表扬他的纪录片做得好。其实我最不满的是他把我讲我外公帮助不识字的村民读信、写信的那段删掉了,这是我成长的背景,只是没有任何照片作证。
二天后,老师给的成绩出来了,一百分!而比这个满分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母子有机会合作,青春期的儿子第一次耐心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对我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说到刚来美国英文不好,上课经常听得似懂非懂,很少参加课堂讨论,为了尽快提高词汇量,我在家里的每个房间,甚至厨房、卫生间都贴满各种生字条,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经过各种努力,后来英文没有问题,顺利毕业、工作。儿子好像被感动了。他说,“这就是我想听的resilience的故事!”所以他在短片的一开头就说,“我的妈妈是一个顽强的人……
亲爱的儿子,我最希望你成为一个顽强的人!





杭州阿立 (2018-03-15 00:37:19)

赞!弱弱的要求:一岁照片贴出来分享啊!

Amoy (2018-03-15 02:11:15)

很好的project,字里行间中仿佛看到母子互动的生活情景,也让我想起上高中时的儿子

余國英 (2018-03-15 10:47:24)

哈哈!我的孫子也想借用我的公寓拍短片呢!

TreasureEveryMoment (2018-03-15 20:57:33)

应该大力支持啊!

TreasureEveryMoment (2018-03-15 21:00:13)

谢谢。记录点孩子的成长故事,让他们长大以后看。即使不懂中文,也可以借助机器翻译。

TreasureEveryMoment (2018-03-15 21:05:49)

谢谢。好吧,我把照片加到文章里。

杭州阿立 (2018-03-15 21:57:04)

赞!大赞!特赞!

余國英 (2018-03-15 23:45:03)

是啊!也做了他獨幕劇的女主角登在youtube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