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作家Elizabeth Gilbert说,梵蒂冈不代表“信心”,只代表“权力”。很多非天主教徒说,梵蒂冈代表的是"偶像"和“腐败的宗教等级制度"。朋友WL说,梵蒂冈是圣城,是世界上历代圣徒朝圣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梵蒂冈是神秘和未知。
飞机在华盛顿晚点6个小时,又在法兰克福折腾了3个小时。本该是早上八点到达 罗马的飞机,着陆罗马的时候已是傍晚。虽然很累,但我还是迫不及待地坚持要夜访梵蒂冈。不为别的,就为看一眼教宗的窗户是否还亮着灯,感受一下那扇带给全 世界亿万天主教徒希望的窗户。我知道那只是“人”的窗户,“人”的光,但是,它代表的却是一种超乎“人”的理念。虽然,我没有那样的理念,但是,我开始学 习尊重那种理念。来到梵蒂冈,我就是要感受和思考我不知道的世界。
蒙蒙细雨中,圣彼得广场向我展示着它特有的宁静和辉煌。忽然,有一种肃然起敬从心底升起。我低头,让我的心拥抱和贴近这一片土地。梵蒂冈(Ager Vaticanus)曾代表的是“不健康/病态”。在古罗马,这里是沼泽地,除了零星的几座破砖窑外,到处都是坟场。在尼禄(公元54-68年)时代,大批的基督徒被杀,被埋在这里,其中包括使徒彼得。大约在公元2世纪,人们在彼得坟墓的周围筑起围墙,以方便世界各地的信徒来瞻仰。后来,君士坦丁大 帝(Constantine,公元306年-337年)下令提升沼泽地面,并在使徒彼得的坟墓上建立起“圣彼得教堂”。所以,今天的“圣彼得大教堂”,不 但是建立在使徒彼得的“根基”上,更是建立在众殉道者坚定的信念上。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适合被称为“圣”的?
那个晚上,我围着梵蒂冈的城墙走了两圈,好像是围着耶利哥城墙,又像是围着耶路撒冷的城墙。文字和言语显得苍白,但是,我心里的墙在瓦解坍塌。
我认为,人一辈子一定要参观一次梵蒂冈博物馆,这和是不是天主教徒没关系,因为它实在是人类文明的史卷。从埃及到罗马,从黑暗到光明,巨匠们用他们的手,透过上帝的眼,留给我们由“人”和“上帝”的故事而合成的历史。
梵蒂冈博物馆内雕塑走廊,每一尊雕像的后面都是一个故事,都可以写一本好看的书。
埃及馆里的文物,带我走进法老的行宫,进入旷野,给我无限的想象,让我可以把历史上的“点”,在这里用“线”连起来。
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在博物馆巨大的手绘地图展厅里脑子成为一片空白。人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缺乏想象力?
色彩,图案,故事,理念,知道,求问在这里成为一体,带着我,汇入真实的历史。
梵蒂冈博物馆里的挂毯艺术可谓致精致湛致美致深。我不是惊叹它让人显得像虫一 样的顶天立地,而是惊叹赞美上帝赋予人充满灵性的想象力。这是一幅让我留连往返的“耶稣复活”的挂毯,耶稣脚下踩的那一块石板,居然会随着人“走”,你在 挂毯的左边,巨石在左边到下,你走到挂毯的中间,巨石在中间倒下,你走过挂毯,回头,巨石在右边倒下。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挡坟墓的巨石都在耶稣的脚下,指 向你看的角度。什麽叫“不疑惑的信”?我想,没有谁比这一位挂毯艺术的工匠更明白,他/她就是要向世人宣告:耶稣复活了,确确实实地复活了!
我承认自己对绘画的认识和鉴赏水平近乎白痴,我也不想装懂。但是,拉菲尔还是 感动了我。当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他的“雅典学院”,我惊呆了。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寻求和迷惑,每一个坚持和放弃,竟是如此的惟妙惟肖和惊心动魄。在他创 作这张画的同时,米开朗基罗在西斯汀教堂里完成他的巨作,所以,拉菲尔特意把米开朗基罗放在他的画中,成为一个“思想者”。文艺复兴,回归希腊,理性逻辑 的人的崛起,是上帝的结束吗?拉菲尔不知道,他思考,但是,他最在乎的还是他敬仰的米开朗基罗如何看他的这一幅作品。
拉菲尔虽是最蒙当时教皇宠爱的御用画家,但是,他还是用画笔严肃地思考。这一 幅"Disputation of the Holy Sacrament"的壁画就画在“雅典学院”对面的墙上。画的下层是神学家,教皇,哲人在激烈的争论关于“圣礼”的问题,关于圣餐中杯子里的血是否就是 耶稣的血。在画的上层,在天上,是天上的教会,父,圣灵,复活的耶稣,马丽亚,使徒约翰,摩西,亚当和众圣徒一同享受天上的爱的联合。
地上,历世历代,教派林立,“宗教徒”为“教”争论的你死我活,甚至相互杀戮。但是,在天上,却只有一个教会。我不清楚拉菲尔是否想告诉人们要做“门徒”,不要做“教徒”?但是,拉菲尔画笔下的天上的教会和地上的教会确是有天壤之别!
在拉菲尔的这一幅“诗坛”(The Parrassus)里,不但有诗人荷马,维吉尔,薄伽丘,阿里奥斯托,但丁,还有希腊神话中的缪斯。缪斯女神为何游走于诗圣之间?画家想要表达什麽呢?
虽然用了一天的时间在梵蒂冈博物馆,还是走马观花地匆匆走过。留下的遗憾,会坚定我要重返罗马的决心。我一定要再访罗马,再访梵蒂冈博物馆,再回这里,在巨匠和杰作面前经历灵魂的洗礼。
经过君士坦丁,教皇Pelagius二世, Gregory, Leo三世,Leo四世,Sixtus四世,亚历山大七世,也经过米开朗基罗,贝尼尼(Bernini)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广场终于在1626年竣工。
贝尼尼可以说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内装修设计师。不但,使徒彼得坟墓上方的祭坛出自他的手,而且,这幅圣灵和东西方教会代表的巨雕也出自他独具匠心的手。圣灵,唯有圣灵的引导,教会才能有天上的样式。
站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拱形天顶,我俯视梵蒂冈,眺望罗马,我试 图分辨虔诚的朝圣者和普通的游人。但是,进入我肉眼能看见范围的只是朦胧。唯有Bernini设计的圣彼得广场的巨型长廊,从希腊十字架的底座下,坚实 而清晰地伸出两只巨型膀臂,拥抱——拥抱各族各民,拥抱——拥抱所有来到这里寻求,朝圣的人。
木桐白云 (2012-04-30 09:08:14) |
这些作品独一无二。 |
天婴 (2012-04-30 15:10:14) |
而且无人超越。 |
天地一弘 (2012-04-30 16:20:12) |
拥抱每一位神的儿女! |
幸福剧团 (2012-04-30 21:14:25) |
阅,谢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