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3

我的高考

1975年的7月我稀里糊涂地就这么高中毕业啦,在那个年代,中学毕业了也就意味着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真是没有其他的出路,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理想和梦想。毕业时这脸盆,柳条箱和大红花也领了,但我不知道自己会游荡到哪里。想想那时候的人确实很淡定,不像现在的人这么的焦虑,我们同学们都在各种玩耍中等待着下放的通知。

这通知来了,是一个关于“老大”可以留城的文件,作为家里的老大我幸运地留城并成为一家国营纺织厂的工人。

当时在工厂上班时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毛选,或者参加青年突击队的活动。学徒第一年每月18元,第二年21元,第三年23元,那时活得也是无忧无虑。大约是1977年的夏天,我发现工友罗宁在干完活后,总是一个人找个地方静静地看着物理,或者化学或者数学的课本,我当时感到有些纳闷和困惑-----,那个年代看这些书确实不入流。但是10月份的一天,他悄悄地跟我说:今年中央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听懵了但顿时知道他为何这几个月在看物理等书的原因了,他的父母是医生和大学老师,消息比较灵通,因此他早早地就准备着。我得到消息后,回家立马翻箱倒柜寻找课本,这课本早就没有了,最后还是幸运地从别人那里借来几本课本。拿到课本打开一看,一脸茫然和一头雾水,因为文革时期高中基本不上课,教育要革命,成天学工和学农,这有机化学,电磁学以及部分数学根本就没有学,而且学过的知识也早已抛到脑后了。

没有办法那就先温习学过的内容吧,准备了一个多月后报名,12月进入考场应试,说实话高考的题真是不难,但是我的水平也是太差了,准备的时间也不够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故名落孙山,那罗宁因为准备的充分榜上有名被录取了。

没有考上大学,虽然不开心,但是通过这次考试我自己心里也是有了一定的底气。1978年的高考定在7月份,我想有半年多的时间复习应该是有希望的。我准备了高中数理化的课本,白天我工作,晚上就复习功课,有时晚上还赖赖呼呼地参加潍坊二中开设的补习班(我不是二中毕业的,故都是提前偷偷地从窗户爬了进去,远远地坐在那教室的角落里听课)。那练习题都是类似文革期间印传单的油印试题,十分的抢手。不久我的姨夫,他从上海给我带来一套数理化的自学丛书,这套丛书文革前就是专门为高考学生准备的,真是及时雨。时光飞逝,这一晃就到了高考的时间。

高考时的情景永远忘不了,历历在目。高考是在炎炎夏日中进行的,过程波澜起伏。首先是考语文,原本想语文就是作文,因此也准备了几个题目。但是打开卷子后傻眼了,这年高考语文根本就没有作文,卷子里有文章缩写,文言文翻译,还有一些别的,我根本就看不懂文言文,文革时期又没有学,这语文考砸了,故垂头丧气。数学考的一般,午休时间我随便看了一道题的解法,没有想到下午考试时竟然就出现了这么一道题,我心中大喜---。物理的题目不是很难,但是因为过于紧张,明明这一道题给足了条件,平常也是会做,但此时就是做不出来,没有重量怎么解?我反复看就是找不到重量。原来这道题下面表明是(14分),而重量也是14 Kg,故一看到这 14Kg 就想到此题 是14分, 因此做题时缺了这 14Kg 也就丢了这宝贵的14分。我们那年的化学试题都认为很简单,自然考得顺风顺水,我的政治考试则是发挥的相当出色,拿到了高分。

考完了,我立马又回到车间继续做我的纺织工人,那些年轻的纺织女工还跟往常一样在我的身上跨来跨去--,忙碌的时候顾不上,但是一旦静下来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不知是否能被大学录取?

差不多熬过了炎热的八月,一天下午接近下班时,我走在车间外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厂办的小赵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看到我时大声喊道:张晨你考上大学了!你们的入学通知书我刚拿回来。他下了自行车,从自行车大梁的布包里掏出来这入学通知书,拿到青岛医学院入学通知书的一瞬间是极其美妙的,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我人生中少有的幸福时刻。

我们入校报到的时间是当年的10月14号,我的学号是78033。下了火车,迎面就吹来了凉爽的海风,那个爽啊。我拎着大网兜(里面有脸盆,篮板鞋等)以及皮箱和被窝就上了青医迎接新生的卡车上。离开火车站,穿过中山路似乎感觉离海愈来愈远。突然这卡车就扎进了一个大坑并且停了下来,这时迎接新生的崔老师指着这大坑和狭小的校园说:这里就是青岛医学院。听了这话,面对这大坑---,我真是相当的沮丧。这大坑与我想象中的大学校园相差甚远,我突然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后来知道每届新生入学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样的沮丧! 






天地一弘 (2017-10-26 12:20:08)

哈哈,终于在大坑里越走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