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二)

 家有青少年(二)

青少年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交流?

青春期没有明显叛逆表现的孩子有,占少数。大多数孩子在十岁后言行有较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原因

     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总结[1]: 大脑成熟的顺序从后向前, 是脑神经被髓鞘包裹的过程。神经只有被髓鞘包裹好后它的信号才能最快地传导到目的地。青少年时期记忆力、阅读理解、数学分析、运动等功能逐渐达到顶峰,但与其它的脑叶相比,大脑的额叶(frontal lobe) 最不成熟、信号传导性能最差,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额叶却总管对危险和冒险的判断能力控制冲动计划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是大脑的总指挥。这是很多青少年情绪化、易怒、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欠条理、以及喜欢冒险等的本质原因。

http://www.nimh.nih.gov/health/publications/the-teen-brain-still-under-construction/index.shtml

另外,睡眠不足也是行为背后的原因之一。国家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2006发现 80% 的美国青少年睡眠时间远低于个年的推荐水平(每晚9.25 )28% 曾在上睡着[2]2009 湾区五千多名高中生的调查也表明,他平均只睡6个小左右。连续睡眠不足不但会面影响到白天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而且会造成易怒等情为问题

真正无故和家长对立的青少年比例极小。对立违抗性障碍OD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的基本特征是违抗、敌意、对立、挑衅、粗野、不合作和破坏行为,常在童年早期出现,青春期达到高峰。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对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麻烦。由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性格特征、评估方法的差异,对立违抗性障碍患病率的报道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在公立学校的观察是,患病率一般在2%左右。精神健康问题有遗传因素,很多是在青春期发作。如果家族有情绪或行为障碍历史,请父母多观察孩子的变化。

2 社会心理阶段: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期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教授 (Erik H. Erikson, 1902-1994) 1950年在他的《儿童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社会心理阶段理论,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解决不同的心理冲突,逐步形成自我。前五个阶段在我工作的十多年中反复得到印证,所以在这里介绍给大家做参考(详见我的书里“我是?”一章)。

婴儿期(01岁)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

幼儿期(13岁)是自主感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期。把握好了,有利于形成“意志”品质: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学前期(35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期。当孩子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失利、罪疚感或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学龄期(611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期。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青春期(1218岁)则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期。青少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寻找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特别是当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与孩子自己的理想、爱好及同伴的压力不一致时。所以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对青少年健康自我概念的巩固至关重要。青少年很看重同伴的意见,所以,父母需要了解朋友们的影响力。

哪怕不同意孩子的选择,如果父母能先通过acknowledgement,传递给孩子信任和尊重,交流的通道才顺畅,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自我概念。正如埃里克森教授所言,这种统一性的感觉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Loyalty)的品质,是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相反,如果一个青少年感到他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的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我曾经负责的一个初中有不少孩子加入团伙(gang),尽管加入的条件非常残酷,需要经受所有现有成员的爆打。看看他们的背景,都是在家里与父母缺乏亲子交流,自己被尊敬和归属感的需要只有在团伙中去寻找。埃里克森教授把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青少年期间的犯罪率是各年龄阶段里最高的。)


3.成长环境的挑战     

很多家长表示不解:七十年代没有父母在孩子教育上花现在这种时间和精力,为什么我们都能养成自律、上进的品质!今天的孩子们怎么会差这么远?我的先生也曾当着孩子的面对他们说:“这几天晚上睡不着,都是因为这两年看不到你们在责任感上有任何明显进步,焦虑的!”

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三、四十年前截然不同,很难按我们的标准来衡量。当年父母很少过问我们的学业,可是大环境在制约着我们的选择:中考制度是自动筛选,决定了重点学校学风盛;而且那时侯没有电子产品、酒精、毒品的干扰。

样调查显示:美国近 90% 的青少年会玩电脑或使用社交网站。

   National Center on Addiction and Substance Abuse 调查发现,美国超过60%的公立高中有毒品问题存在。[3]

351% 12年级学生报告在过去一年中吸过大麻; 81%12年级学生报告找到大麻很容易。但只有32% 12年级学生了解大麻有害。在过去的两周中,每八位12年级学生中就有一位在吸食大麻后开过车,每五位里就有一位曾坐在吸大麻后驾车的同学旁边。[4]


68% 12年级学生报告自己试过喝酒;在上个月里, 374% 12年级学生喝过酒,22%曾坐在喝过酒的同学驾驶的车里,10% 报告自己酒驾过。

另外,在美国长大的青少年面临的压力也超出我们的想象。The Stress in American 2014 发现,美国13-17的青少年中告的力超健康准(5.8 on a 10-point scale, healthy level rated 3.9[5],近一半的青少年报告不知道如何应对压力。

    2007调查[6]发现73% 的青少年把学业压力列吸毒的最主要原因,但只有7 % 的家长认为孩子会了减轻压力而吸毒。

    10.7% 的青少年有抑郁症[7]5.9%重焦症状[8]而其中只有 18-25%会寻求治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3年春季在上万名912年级学生中的调查表明:

-           15%的青少年报告曾很严肃地考虑过自杀;

-           13%报告已经为此作了计划;

-           8%在过去的12个月中已经尝试过自杀[9]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新一代移民父母,应该怎样去和我们青春期的孩子们有效交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呢?

(待续)

(文字稿引用了《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部分章节,版权归北师大出版社所有)



[1]http://www.nimh.nih.gov/health/publications/the-teen-brain-still-under-construction/index.shtml

[2] https://sleepfoundation.org/sites/default/files/2006_summary_of_findings.pdf

[3]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8/23/annual-survey-finds-17-pe_n_1824966.html

[4] https://www.therecoveryvillage.com/teen-addiction/high-school-drug-use/#gref

[6] Partnership for a Drug-Free America: http://www.drugfree.org/wp-content/uploads/2011/04/PATS-Teens-2007-Full-Report.pdf

[7] http://www.nimh.nih.gov/health/statistics/prevalence/major-depression-among-adolescents.shtml

[8] http://www.nimh.nih.gov/health/statistics/prevalence/any-anxiety-disorder-among-children.shtml

[9] http://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suicide/youth_suicide.html






林玫phoenix (2017-08-12 00:29:14)

做父母的如果有时间多看一些关于青少心理的文章,有的放矢,肯定事半功倍。

心桥 (2017-08-12 05:06:40)

 

在公立校区工作18年,越了解越担心孩子会被环境影响而走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