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长达4小时的跨年演讲
2017年的首日,一阵阵炮竹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窗外的大地上,佈滿和煦的阳光,把清冷的冬日妆点上一层暖意。
早餐时,手机持续发出来电提示声。我打开手机查看,发现微信和Line里,进來不少朋友的贺年问候。
一位忘年之交的贴文吸引了我的目光。
他写道,自己昨晚与上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深圳参加了一场长达4小时的跨年演讲,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元旦佳节,帖子末尾还附上了多张在会场拍摄的照片。
参加跨年演讲?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过年方法!不过,像他这样一个生性活泼、生活优渥的年轻人,竟会在热闹喧嚣的除夕夜,选择去凝听一场长达4小时的演讲,令我不禁对他的动机和动力,以及是何种演讲竟能有如此吸引力产生了好奇!
带着一堆问号,我上网查看这场名为“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到底是何方神圣?
想不到,它真的颇有来历。
提供知识教育的新型互联网自媒体大行其道
这场演讲的主讲人名叫罗振宇,小名“罗胖” ,他原是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的制作人,2014年起,创办了一家叫做“罗辑思维”的互联网自媒体,也是此活动的主办方。本次跨年演讲已是第二次举办,由深圳卫视和优酷提供现场直播,创下同时段最高收视率的佳绩。此外,活动入场门票也是要价不斐,种类分别有:外场看台票、内场票、18年套餐门票和20年套餐门票等。
20年门票? 难道他打算一讲就是20年?!
真的别说,“罗胖”还确有如此打算。
2015年,他在其微信公众平台上表示,要将此演讲持续举办20年,并订出了售价:40000人民币。20年联票推出不久,即销售一空。
带着更多的好奇,我点开了贴在YouTube上,那些来自“罗辑思维”平台的节目。随着不断加深对“罗胖”和他的公司的认识,我越发感觉整个事情值得“推敲” 。
话说在网上销售知识并非新鲜事,近几年来,由美国百大名校推出的“摩课” (MOOC)所引发的远程教学热潮,早已席卷全球,各种各样的线上课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不过,这些课程内容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实用性,购买群体也十分明确,不是升学族,就是考试族。反观“罗辑思维”,尽管节目的风格清新,“罗胖” 个人的才学出色,但推出的内容却五花八门,没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实用性,既不是为了升学,也非为了考试,居然还能大卖,着实出乎意外!
然而,一篇刚阅读过的文章跃入我的脑海。文章中说,目前中国大陆许多菁英群体都罹患了一种“知识焦虑症”,时刻担心自己会惨遭时代淘汰,不得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泡在网上,生怕错过任何信息。
看来,文章所言不假,中国大陆目前罹患“知识焦虑症”的人还真不少,要不怎会有像“罗辑思维” 这样提供知识教育的新型互联网自媒体大行其道?连我这位忘年之交似乎也有了危机感,否则怎会愿意在除夕夜,去参加一场长达4小时、要价又不斐的演讲?
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月底,趁春节假期,这位忘年之交返回旧金山湾区度假。由于许久未晤,我当然要抓紧时间克尽“地主之谊”,邀约他一起餐叙。
他看上去还是老样子,精神抖擞,打扮入时,只不过比前年刚回大陆发展时略显清瘦,眉宇间仿佛也多了一股无法形容的“况味”。
他的背景说起来并不复杂,原则上可称为典型的“富二代” ,父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初下海经商,主要从事连锁超市经营和房地产开发,十几年下来累积了不少家业。
谈话间,自然不免询问起他参加“罗胖”跨年演讲的事由。
他坦言道,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才会选择参加“罗胖” 的跨年演讲;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罗胖”公司的线上课程的使用者。
工作上的需要?
我表示不解,这些线上课程如何能给他的连锁超市和房地产生意带来具体的帮助?就我所知,至少“罗辑思维”平台上所播出的节目内容,似乎与他的生意没有太多关联!
他点头说是,完全明白我的疑问。他之所以成为“罗胖”的粉丝,购买他公司的线上产品,最终目的并非为了超市和房地产的生意,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短期内,提升知识,增广见闻,跟上中国大陆目前大环境走向,以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步伐,抓住商机,少出差错。
知识就是力量
原来,回到老家后,他发现,短短几年的光阴,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新兴产业迅猛崛起,创新活跃程度和产业转化速度,都远远超过原来的传统产业,令人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面对如此现象,年纪不大但喝过几年洋墨水的他明白,若不考虑及时转型,耽溺于既有成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手中的资产会大幅缩水。
近几年來,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高回报率,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战略要地。此外,国家政策因导向明确,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顺势而生,资金需求不断加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资者涌入。
经多方考察,思索再三,在父母的同意下,他与数位朋友合伙,也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公司成立不久,带着满腔工作热情的他,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凭借头脑里现有的知识,已无法应对和有效处理源源不断摆到他办公桌上的投资案。他明白自己需要进步,追上其他合伙人的水平。
由于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位出色的投资决策者,而非优秀的员工,自然选择的课程内容,要与目标相匹配。到哪里可以找到能让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多元、专业、又貼近时代脈动的知识课程?
豈料没多久,这个难题就有了解决方案。
新型知识产品成为中国菁英群体获得新知的最佳途径
透过公司顾问的协助,几天内,一系列非典型的线上课程呈现到了他的面前,其中也包括“罗胖”公司的产品。这些多元、专业又精简的新型知识产品,对有钱但没时间阅读的菁英群体而言,无疑是自我教育和获得新知的最佳途径。
于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竭尽所能地汲取各种知识养分; 说句自大的话,那些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绝对足以读出一个“硕士”学位了。
听完他的分享,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所看见他眉宇间隐隐透出的“況味”,其实是“成熟”与 “疲惫”两者的融合反映。
我无法想像,这个年轻的“富二代” ,竟愿意放下轻松的生活方式,勇敢走出习惯了的舒适圈( comfort zone ),对自己展开如此高强度的训练。我內心不禁对他的执行力和毅力感到佩服!
下了这么多功夫,如今的他,是否对自己有了较满意的评价?
他眉开眼笑地说,那是当然。在他的主导下,公司去年底,已投了几个具有IP(知识产权)价值的文化娱乐产业标的物,其中包括小说、漫画和戱剧等,将来会试图让它们都发展出多角化经营的获利模式。
接着,他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妙事”和“神人”讲述了一遍。
具有IP (知识产权) 价值的泛文化娱乐产业必是明日之星
六月初,到一位定居于旧金山湾区、多年从事媒体工作的老友家作客,应邀而来的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几位朋友。老友介绍说,这些朋友大多从事投资行业,只是现在都呈半退休状态。
席间,自然而然地聊到了目前的中国社会现象。我有感而发,说起了发生在这位忘年之交身上的故事,以及那些琳琅满目,为满足“知识焦虑症”所应运而生的新型互联网知识产品。
听完我的描述,在场多位朋友的脸上都浮起笑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令我一时间心生纳闷,怀疑自己是否说错了话。
老友笑瞇瞇地隔桌瞅着我,轻描淡写地说,其实线上教育早已行之有年,只不过“罗胖”的公司能另辟蹊径,扩大市场,开创出了另一片天空。尽管目前公司前景一片光明,但因门槛不高,后起之秀必会层出不穷,想要保持长期赢面,仍需不断努力。倒是这个忘年之交的投资选择,确是明智之举。按照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速度,具有IP价值的泛文化娱乐产业,必是明日之星之一,商机无限。不过,粥少僧多,要抢到“好东西”也不容易!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我开口追问,希望他能把话说清楚。
见我這“后生晚辈”求教心切,在座的几位“投资老手” 一下子都来了兴致,纷纷打开话夾子,发表起个人高见。
当今中国的泛文化娱乐领域中严重缺乏出色的IP创造者
就他们看来,自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的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一词后,全球对“知识经济”的概念,早已从最初的作为区别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的认知,走到了如今把知识列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具有主导回报率的角色。
随着概念的转变,不仅是未直接从事生产线工作的研究部门,凡是需要知识介入的行业和职位,都逐渐成为了“知识经济”范畴中的一份子,让知识工作者的地位和价值在获得大幅提升的同时,其所代表的身分和角色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近年来,受全球一体化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加上新兴产业大批涌现,令社会菁英群体普遍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焦虑感油然而生。
一些反应灵敏的知识工作者,抓住这股由“知识焦虑症”所带来的商机,开始把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做一番系统性的整理,再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和移动装置力量广为传播,快速打造出带有强烈个人色彩、专注提供知识教育的新型互联网自媒体,吸引到大量有需求的跟随者和使用者。
相较于互联网自媒体,开发具有IP价值的泛文化娱乐产品所需投入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相对高出许多。
具有IP价值的泛文化娱乐产品并非单指一种产品,或是某种同类产品,而是指利用同一故事架构或概念,在不同产业中进行转化,创造出多重利润的产品,例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它除有出版物外,还延伸出电影、漫画、游戏和纪念商品等一系列泛文化娱乐产品,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不过,对今日中国大陆抢攻泛文化娱乐产业的投资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并非资金不足,而是能马上展开多元化发展的泛文化IP犹如凤毛麟角,根本无法与目前的需求相匹配。问题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当今泛文化娱乐领域中,严重缺乏出色的IP创造者!
一场人才争夺大战注定开打
为何会严重缺乏出色的IP创造者?
要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知识经济”的开发仍处于萌芽状态,其中也包含泛文化娱乐产业领域,这与中国历来是以农立国,千百年来的政策导向和人才培养都专注于制造业不无关联。
步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高,中国老百姓対精神层面产品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就这样,“知识经济”中的泛文化娱乐产业,一跃登上了舞台的中央。
今年三月,中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所发布的《2017年挂牌公司创新层初步筛选名单》资料显示,2017年进入名单的企业共有1393家,以IP为核心的泛文化娱乐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4800亿人民币,此数字背后所代表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万达、阿里、百度、腾讯、网易等大型企业外,还有不少来自其他产业领域的投资者,甚至包括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演艺人员。
面对如此竞争,拥有一定实力和经验的内容创造者,势必成为投资人追逐的对象;尤其是手中握有能马上展开多元化发展的IP创造者,更是大家争搶的重点。可惜的是,在长期缺乏培养这类人才的情况下,尽管需求旺盛,又有多少出色的IP创造者能给大家挑选呢?
一场人才争夺大战注定开打,战况还会随着时间越演越烈。就如共享单车一样,谁也不知道哪个企业会率先倒下,谁又会笑到最后?!
不过,唯一能肯定的是,对泛文化内容创造者而言,他们的美好春天已降临。
成为“知识经济”大潮中的成功造梦者
听着眼前几位“投资老手”的谈话,我的思绪不禁随之起伏。在为内容创造者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免为我的这位忘年之交感到忧心。在这场博弈中,年轻的他,可有能耐生存下来?
见我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老友开口道,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相信绝对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内容创作之中。就算中国人才暂时跟不上,投资人也可以跑到海外,斥资寻觅他们心目中可用的创造IP的人才!
经他一说,我双眼一亮,此话真是不错。中国投资人如此灵敏,怎会坐以待毙?!
我対老友大声赞美,并说道,我们北美的文学城、海外文轩和文心社等网站上,也有不少的好作品,说不定从中就能找出适用的IP!
怎知我话声刚落,整桌的客人即开怀大笑。
老友接着说,就他所知,北美地区喜欢写作的朋友虽有不少,但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属抒发个人情感、经验和感悟的小品散文,充其量僅可称为文艺爱好者的业余消遣,无法与专业的IP创作混为一谈。若有人真心打算创作出具有IP价值的作品,下笔之前就要弄清游戏规则,妥善规划,循序渐进地去进行创作;更重要的是,除了个人的才华、格局、经验和执行力之外,创作者还必须具备过人的胆识和毅力。在他十多年的媒体生涯中,见过太多因犹豫不决或无法坚持半途而废的例子。
他的话,赢得了在场每位“投资老手”的赞同。
接续此一话题,多位“投资老手”又谈起了当前中国大陆引领风骚的超级网路作家,是如何做到日进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元人民币的实例。
日进几十万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聽著他们对这些泛文化娱乐产业现状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让我內心不禁对他们的专业和经验暗生敬意,也令我不禁連想起忘年之交和罗振宇所展示的坚持榜样。
我向老友招招手,打趣道,他的经验和见识如此丰富,要不举办几场讲座,邀请有意成为内容创造者的朋友过来听听;说不定在我们身边,就卧有JK Rowling般的天赋人才,经他点化后,勇敢跨出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了“知识经济”大潮中的成功造梦者。
老友笑容满面地回道,已有旧金山湾区本地的社团对他发出邀请,主讲与“知识经济”和“多元媒体”有关的议题,时间就订在七月底。
我故意摇头表示抗议,说对方“窃取”了我的IP!
我举起酒杯,预祝老友的讲座圆满顺利,并感谢在场每位朋友的热情分享,让我短短的时间里,收获了如此大量、多元、专业,又贴近时代脉动的知识!
餐会结束,我带着称心快意的满足踏出了老友家。袋里的手机,又发出几个来电提示声。望着满天星斗,我默默回想著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今晚真是个有趣的初夏夜!
作者:耳东
完稿: 2017.07.10
**************************************************************
耳东自勉座右铭: 生活中的任何小事,都可能变成大事;任何大事,也都可能变成小事。不管小事大事,若想把生活过好,最好事事都能留心、用心、真心和尽心!